chralesdarwin | 1 points | Feb 18 2022 05:48:11

操你媽這什麼北洋水師

疑似台灣船東的權宜輪「米達斯」在濁水溪近海2.8浬擱淺,10位外籍船員遭到船東限制不能下船、除了欠薪、分別被限制人身自由1年或16個月,最後甚至還靠喝煮過的海水過活,但交通部開了18次會議,卻一次也沒有上船勘查。監委紀惠容、葉大華原本提出糾正,質疑涉及「人口販運」,卻遭其他監委以「有辱台灣國家形象、證據不夠」為由杯葛,直到最後才通過一個不具拘束力的調查報告。

監委指出,「米達斯」貨船於108年底擱淺在濁水溪外海,無法動彈,歷經16個月,有6名船員因受不了船東要求其看顧船上貨物而不准下船,再加上有薪資遭剋扣、斷糧、缺飲用水等情事,決定不管有否「被抓、被關」都要下船,走了三個小時的爛泥巴,才抵岸求救,宛如「現代魯賓遜漂流記」。

整個事件的大事記

108.11.15「米達斯」貨船船員入台,登船工作 108.12.06 「米達斯」貨船在臺灣濁水溪出海口西北方2.8浬擱淺 108.12.07 交通部召開「米達斯」貨船第1次應變會議 109.11.13 6名船員受不了而下船:5緬甸籍、1印尼籍110.1.4 109.11.15 媒體大幅報導 110.03.30 交通部召開「米達斯」貨船第18次應變會議 110.04.22 監察委員實地登船履勘 110.04.30 「米達斯」貨船脫困 110.05.16 「米達斯」貨船進入高雄港,船東易主。

交通部開了18次會議 沒一次登船屢勘 紀惠容表示,交通部航港局共召開18次應變會議,但自始至終都不清楚船舶所有人的國籍身分,讓該貨船之船務代理公司一再更換,並同意其一再展延拖救期限,遲至110年4月30日始脫困,擱淺期間長達1年又4個月餘,顯見緊急應變作為有所延宕。

紀惠容說,這18次會議都沒有登船檢查,全部只是聽貨船代理商報告說有給船員吃的等等。但擱淺11個月後,船員們受不了,6個船員下船求救。本來他們是要全部人都下船,但因為船東不斷恐嚇,所以留守幾個人,由6人下船求救。其後媒體大幅報導,欠薪、拘禁人身自由等。

紀惠容說,媒體報導後,監院先是函查,但太奇怪了,決定要去實地屢勘,「各部會都嚇死了,因為他們自己都沒有去。」他們還嚇監委,這個漲潮很危險,但監委還是決定要去。花2、3小時走過爛泥巴上船,並也花2、3小時走回來。

船員甚至還煮海水過日 已經回到自己國家的船長、船員接受監委視訊訪問表示,「船家還積欠我7個月的薪資,欠薪的七個月是去(109)年7月開始到前陣子」;「船上的貨品,據說是價值很高的肉品,船東為了不讓肉品腐壞,必須一直開著冷氣,我們留在船上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也負有保護貨物、不讓肉品壞掉的責任」;「擱淺後在船上待了11個月左右,剛開始還有食物及飲用水,但去年9月開始飲食變差,只提供麵條、罐頭」。

「起初沒有下船,是因為公司告訴我們外面有covid-19疫情,而且仲介說只要我們一下船就會被抓進監牢,所以不可以下船」;「船東曾經以天氣不好為由,告訴我們無法補給物資;水的部分,因為無補給,最後只好利用漲潮時,自取海水來煮用」;「結果下船後才發現,過去公司告訴我們「一下船就會被警察抓走並被拘留」的訊息是欺騙,而且台灣政府事實上沒有拒絕我們上岸入境」。

監委的調查意見包括: 一、台灣於102年簽訂「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但簽訂後卻擱在哪裡,交通部航港局欠缺執行的處理機制。直至這次船員自行下船見諸媒體,知道6名船員因受不了「薪資遭剋扣」、「欠缺飲用水及食物」、「被要求必須留在船上看守貨物及協助拖救擱淺之船舶,限制不許下船」等情事,交通部航港局仍未依「船舶法」及「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MLC)之規定,登船進行行政調查,欠缺行政調查作業流程,據以落實保障船員之權益;遲至110年5月17日該貨船脫困再次進港後,才登船檢查,且僅問船長、大副兩人,但兩人都不敢講實話,所以查到的是,沒有剝削事實、強迫勞動,明顯錯失調查契機,也凸顯欠缺這樣規定之處理機制,允應檢討改進。

二、「米達斯」貨船非單一個案,102年迄今,計有9艘外國籍貨輪因故擱淺或滯留在台灣海域遭到交通部航港局裁罰,船上的船員多主張有被剋扣薪資、限制行動不准下船,甚至遭船東棄之不顧等侵害人權情事。

但監察院還「肯認」行政院在此事件後,將貨船船員主張遭到「薪資遭剋扣」、「欠缺飲用水及食物」、「被要求必須留在船上看守貨物及協助拖救擱淺之船舶,限制不許下船」等情事,納入「行政院防制人口販運及消除種族歧視協調會報」會議中討論,並制定「船員涉及人口販運通報機制」。

三、內政部移民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對「米達斯」貨船船員遭受「薪資遭剋扣」、「欠缺飲用水及食物」、「被要求不能下船」等情事,欠缺敏感度。

紀惠容說,這些單位被約詢時都表示,他們對漁工強迫勞動都很清楚,但對於貨船確實沒有敏感度。

葉大華表示,交通部航港局召開的18次會議,都只是在討論如何將擱淺的船拖離,找了一艘小船去拖,結果,這艘小船也擱淺;再找怪手要去救援小船,結果怪手也擱淺、壞掉。而這18次會議,交通部等僅聽船東代表意見,都沒有人想要實地瞭解這些船員的情形。連媒體大幅報導,相關機關還是在開會。直到監委決定要上船履勘,各機關才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到現場。

官員還稱船東代表真的佛心來的 對於積欠薪資,葉大華說,船東代表還拿著積欠船員的薪水、大把現金,要監委見證留守的船長與大副。屢勘後,完整新聞連結船東代表竟也大言不慚,中間幾個月因為海象不好,斷斷續續送糧食,「不是沒得吃,只是吃的較歹」。某機關的主管代表還在現場說,「這名船東代表真的佛心來的」,沒看過這麼好的船東代表,還在中間照顧船員。

---------------完整新聞連結連結

[-] chralesdarwin | 1 points | Feb 18 2022 05:49:31

原來我大清還沒亡

[-] Whythebanhammer | 1 points | Feb 18 2022 06:05:28

說明台支其實沒開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