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xyb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4:04:10

国内大厂贴钱当孙子是吧😄

国内云厂商的毛利率通常在30%左右。扣除研发成本、硬件损耗成本、经营成本后,利润率通常为个位数。以阿里云为例,2021年前三季度总收入528.1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10.44亿元,利润率仅为1.98%。而其他云厂商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https://preview.redd.it/fjmevll0wlh81.png?width=1000&format=png&auto=webp&s=487b6fbcae3b4f52c7fdc8c8e12b425cf4e56582

也就是说,两大国际云厂商毛利率比国内云厂商高30%\~40%。那么,国际云厂商的高利润率从何而来?

一位国内云厂商高管对《财经》记者介绍,云厂商的成本结构通常包含两部分。一是服务器硬件成本,其中负责高性能计算的芯片占成本大头。二是研发成本,其中包括算法研发,软件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服务器、硬件、芯片的研发。

云厂商提高利润率通常可以通过四种途径。

一是IT基础设施规模足够大,服务的企业足够多,靠规模效应摊薄硬件成本;

二是做大标准化软件的规模,理论上说,软件产品的毛利高达80%,可以为云厂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是控制集成项目和定制项目的规模;

四是延长服务器、网络等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

他进一步解释,微软智能云的经营利润率比亚马逊AWS高14%,核心原因是,微软高附加值的软件产品占比大。此外微软可以把现有客户转化为微软云客户,不同于亚马逊AWS要组建新团队“打新单”,微软成本更低。

2021财年四季度(2021年二季度),微软管理层在财报后电话会议对高利润率的业绩解释是,微软云1000万美元以上的核心大单具有较好的续约率,而且安全、合规、语音,以及其他应用服务也是大单中的重要组件。这些产品可以提升微软云的附加值。

上述云厂商高管则表示,中国云厂商逐渐进入政企市场,政企收入甚至已经接近50%。基于公有云设想的“水电煤”自助服务,变成了贴身服务。云厂商需要为客户部署私有云、混合云,并更多扮演集成商角色,面临更分散、个性的市场需求。这些需求标准化程度低,难以简单复用。经营成本远高于海外云厂商。

在他看来,海外云厂商的高增长、高利润无法简单复制。中国云厂商需要根据中国市场找准自身定位。

另一位负责过多家大型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深技术人士称,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截然不同,双方原本就是两个土壤、两种需求。从传统IT阶段至今,项目制、集成制、贴身服务就从未改变,国内云厂商需要适应这些商业规则。

[-] LobsterParty6916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4:09:27

谁能讲讲微软云?为啥都喜欢用微软的玩意儿。

[-] Ok-Profile-9335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4:30:37

Azure真的不如AWS一根批毛,难用的一匹。

[-] CuriousSavings1088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7:50:51

很多中大型公司现在都搞垮云端建设,Azure和AWS同时用,分别部署不同类别的服务。

坏处是跨云通信延迟更高,且需要更多人手维护。好处是跟两家谈都有议价能力。

[-] love_Evangeline2021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4:10:27

批站说过基建狂魔中国的带宽成本太高,很难像西方那样盈利

[-] Ok-Profile-9335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4:32:20

海外随便个小鸡起码都是100M起步的带宽,我大天朝现在居然很多一年一千多的还是4M的网络速率限制。

[-] hbook123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6:06:56

阿里云国内默认不是1m的吗。香港新加坡那种轻服务器才是4m

[-] Ok-Profile-9335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6:12:54

加些钱可以快些,很贵就是了。

[-] mmao_n | 1 points | Feb 13 2022 17:56:03

AWS的螺丝钉怎么支味这么重,这也要打卡以满足虚荣心?活该加班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