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refugee | 1 points | Feb 09 2022 03:59:07

【史料】1958年检讨中“最见不得人的资产阶级思想”

&rt;反右以后,我们不断被要求「向党交心」,就是要在党的面前坦白自己思想中最肮脏的思想,也即资产阶级思想。这里有个材料,是1958年四川一所中学的中学生的交心材料,我们来列举几条,看看他们认为「最见不得人的资产阶级思想」都是些什么?:
(1)「我把精神寄托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法国和俄国的反映腐朽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小说上,我爱读法国作家雨果、巴尔札克、佐拉、莫泊桑,俄国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及中国作家闻一多、郁达夫的作品」;
(2)「我醉心于考大学,热衷于解难题」,「我出生贫农,是个遗腹子,我母亲一手撑持两亩薄田,经常对我说,「你将来好好找钱啊!」;
(3)「我想成名,对科学有强烈的爱好,从小立下宏大志愿,终生职业就是研究理论物理」;
(4)「我用超乎一切寻常人的眼光来看世界,发表许多新奇的见解,我向往童话的境界,我还要掌握宇宙,把宇宙看个究竟,满足个人的求知欲」;
(5)「我的生活,是希望有小洋房和小汽车,漂亮的理想的爱人,我爱唱的歌是〈五月的风〉、〈送君〉、〈初恋〉、〈望穿秋水〉、〈花好月圚〉、〈地上人间〉」;
(6)「我背著组织和女同学谈恋爱,只要有女同学和我在一起,我就感到幸福和说不出的愉快」;
(7)「我喜欢鲁迅,要学鲁迅正视惨淡人生、淋漓的鲜血」,「我追求自由,对党不满」等等。
&rt;
&rt;(8)“我开始对党不满,尤其对一些与我个人相关的政策,如选派留学生,投考高等学校要考察政治条件的问题,以及新教育方针抵触不满”,“党提出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时,我的不满加深了-----知识分子就是如此,还要什么改造”。

材料的整理者将以上思想概括为“个人主义的学习目的”、“消极、颓废的人生观”、“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政治思想反动”四类,并且还作了这样的统计,据说有以上四类“资产阶级思想”的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64.2%,9.5%,5.3%和6.2%。[63]

今天来看,这样的材料弥足珍贵,因为它留下了历史的真实记录:在反右运动以后的中国那样一个历史时代,在主流观念中,认为应该批判、抛弃,以至消灭的“资产阶级思想”,竟然包含了如此广泛的范围:不仅有西方和俄国的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名著,民主、自由、平等、人道等观念,而且也包括了年轻人所特有的个人理想,探讨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物质的欲望,青春期对男女之情的朦胧向往,甚至还包括了农民的后代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家庭命运的愿望,而那些独立思考,对社会有批判意识,对现行党的政策持不同意见,对现实存有不满的少年,就更视为心腹之患,必灭之而后快了。

于是我们也就明白,在“灭”了这些“思想”以后,所要“兴”的“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是排除了民主、自由、平等、人道的所谓“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念,排除了一切个人欲望、利益、权利,绝对服从,无条件牺牲个人的所谓“集体主义”的观念,放弃了一切好奇心,怀疑精神和创造力的高度统一与僵化的思维,放弃一切独立思考,批判意识,不同意见,自觉充当“驯服工具”的所谓“党的意志高于一切”的意识。——“一切服从于党”,这正是与前述“大权独揽”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相适应的新意识形态的核心。《成都市高中毕业生寒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总结报告之一》特地引述了两个学生的反应:一位三类学生说:“我才真正体会到‘离开党一步,就是靠近右派一步’这句话的意思。今后要永远坚信党,听党的话”。另一位四类学生经过批判以后,则写信给同学说:“请从我身上吸取教训吧!生活里,党是我们的灵魂,离开了她,我们将变成一具活尸!”[64]用这样的反应来总结运动的成效,大概是再合适不过的。所谓“兴无灭资”,目的即在于此。

[-] Kashiwaki | 1 points | Feb 09 2022 05:13:17

有出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