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udeSatoko | 1 points | Jan 06 2022 12:09:38

桂枝传统巫术——通过竹管吹灰测定节气

「候气」是中国古代为体现天、地、人三才合一理念,所发展出来的测候之术,其基本做法是将「黄钟十二律」的律管依序排列在密闭的房间内,并在长短不一的各管内,覆填以芦苇膜(即所谓的葭莩)烧制而成的灰。古人相信当太阳行至各中气所在的位置时,将引发地气上升,而此气可使相应律管中所置的葭灰扬起。如十一月的中气为冬至,它所对应的律管名为黄钟,故在冬至的瞬间就只有该管会发生飞灰的情形。

中国古代有关候气过程的具体叙述,至少在东汉的蔡邕时即已出现,但直至南北朝的信都芳声称他每次验气都丝毫不爽之后,此说始渐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并演变成中国科学史上最大的骗局之一。

后世之人虽然屡测不验,但因此说将度量衡的标准、乐律的元声以及天上的节候均漂亮地结合在一块,以致少有人敢正面质疑此说,甚至天文官每年亦都得用此法来验证他们所推的历法是否准确。大家通常都以「古法失传」为借口,勉强将实验失败的原因,归因于未能有效掌握施行的细节所致。

在明代祝允明的《野记》中,就曾揭穿当时天文官如何造假的方式,他们先在律管之下挖一密通的孔穴,需要灰飞时,就暗将石灰加水从穴口灌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古代对候气说的批判,至朱载堉(1536\~1611)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朱氏为明仁宗的第六代孙,生性好学,对律历及算术尤其专精。朱氏直指信都芳的故事为虚诞,并责难以「格物穷理」为要务的儒者竟然会被此无稽之辞欺惑千载。

在批评前人轻信候气之际,朱载堉更身体力行,他以浓厚的科学精神亲自进行严密的实验。不仅为此一实验开园辟土,大规模种植所需用的秬黍、芦苇与竹林,更在五寸至十寸的管长之间,制作了384枝长度些微递增的律管,以进行细密且完备的测候。朱载墒对候气的批判,即建立在此一扎实的实测结果之上,这是先前甚至后世其他的质疑者所难望及的。

但或因此说早已深植人心,故朱载堉的实验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太大。官方的天文家依然在每年立春候气时造假以虚应故事。直至清代「康熙历狱」时,历狱的直接发动者杨光先仍将「康熙三年立春候气,先期起管,汤若望妄奏春气已应」作为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罪名之一。但杨光先入主钦天监后自己也无法完成候气测验,只能上疏称「律管尺寸,载在史记,而用法失传。今访求能候气者,尚未能致。臣病风痺,未能董理」。康熙九年,历狱平反,西洋传教士南怀仁重新司掌钦天监,此后候气古法方才于钦天监正式停止。


本文主要内容转载自候气说:中国科学史上最大的骗局

[-] Pitiful_Store_2848 | 1 points | Jan 06 2022 12:20:42

用阴门阵挡大炮才是中国最毁三观的传统

[-] paintingnow | 1 points | Jan 06 2022 12:29:32

什麼紅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