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chingchong | 1 points | Nov 27 2021 11:19:42
如果蒋介石没有接受苏联援助北伐湖南省宪
``` 联省自治运动中,全国不少省纷纷起草宪法,但湖南是唯一一个不仅起草省宪、且正式颁布省宪、又认真实施省宪达4 年之久的省份。
湖南地处南北要冲,在1918年的两府冲突中又成为战场,军阀张敬尧在湖南的短暂统治尤其给湘人带来巨大灾难,故在“驱张运动”进行中乃至结束后,湘民湘绅和富有创造力的湖湘知识分子呼吁自治就来得格外强烈。青年毛泽东也是其中一份子,这个思想尚犹疑于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未来造反者在主张“湘人为人格而战”,呼吁“湖南人再进一步”方面倒显得十分坚决。毛称:“以现状观察,中国二十年内无望民治之总建设,在此期内,湖南最好保境自治,划湖南为桃源,不知以外尚有他省,亦不知尚有中央政府。”“吾人主张‘湘人自决主义’,其意义并非部落主义,又非割据主义,乃以在湖南一块地域之文明,湖南人应自负其创造之责任,不敢辞亦不能辞。”(57) 毛当时算不上什么人物,类似主张在那个当口的湖南可谓俯拾皆是。
1920年7月22日,“驱张”后上任不久的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长谭延闿正式通电全国,宣布开启湖南自治。谭延闿本人即湖南人,晚清高官谭钟麟之后,1907年组织湖南宪政公会,1909年被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很早就是湖南立宪派的代表人物,现在手握大权,推动自治立宪自然顺理成章。另一位湖南人、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全力支持谭,特委托梁启超起草了《湖南省自治法大纲》共31条,每一条除正文外,还列出“理由”,说明这样设计的道理。比如第一条关于省长的选举:“省长由省议会议员、县议会议员、全省教育会、全省商会职员联合选举。本省公民三人为候补者,呈请大总统择一任命,任期三年”。理由:“省长本以纯粹选举为最合理,但为各省易于推行起见,将形式的任命权仍归中央,所任命者既限于被选举候补之三人,中央自不能专滥。选举权专属省议会,易被操纵运动,属省公民全体,又易起混杂,故加入县议会、教育会、商会,实为折中办法,将来工会成立,自当一体加入。”再如第二条“省议会得向大总统弹劾省长,大总统应于十五日以内将弹劾案付全省公民总投票,投票结果以过半数之赞否定去留。”理由:“弹劾权专属诸省议会,为责任所寄也。呈诸大总统者,形式上之任命权在大总统也。由公民总投票决定者,防议会挟私也。”第三条则规定“省议会由全省公民直接选举之议员组成之”。理由:“间接选举流弊滋多,故宜用直接。”(58)
1920年11月,程潜部下兵变,谭延闿不得不辞职,接替者赵恒惕继续推动自治事业。这位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老同盟会员曾在武力驱张中大显身手,用3000湘军赶走了拥有数万军队的张敬尧,现在推动省宪也兢兢业业,终至功成。赵制定了严格的立宪程序,包括起草、审查、公民复决三个步骤。起草工作,赵聘请省内外学者名流如李剑农、王毓祥、王正廷、蒋百里等13人组成省宪起草委员会,这个班子把自己关在岳麓书院里整整一个月,拿出了包括省宪草在内的6份文件,赵本人在这期间从未踏足起草现场,也从未索要起草文件,以示其公。第二步,由全省各县推选代表共155人(大县两人,小县一人)组成宪法审查委员会审定宪草,这个阶段又历经3个月。最后一步则是全省公民投票,票上印有二字,“可”和“否”,结果,收到“可”字票18158875张,“否”字票575230张,宪法通过,时1921年12月11日。可能有人怀疑如此精确的数字是否有假,亦可能怀疑选举过程是否有舞弊。答案是:此必然之事也。在那个初期转型年代,资讯并不发达,穷乡僻壤之间,多数民众尚不知或不熟悉选举,人口统计、计票工作也远未成熟,拉票、包办之类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今天的中国人能够想象将近100年前(作者敲下这些文字时为2019年11月)我们的湖南省竟有1800多万普通公民投票复决省宪法这样的事情发生么?这在当下中国乃是(亦仍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仅此,我们就当为那一代中国人鼓掌击节!
再来看这部省宪的内容。这部宪法共13章141条,其中颇多出彩之处。第一章“总纲”第一条明确“湖南为中华民国之自治省”,摒除一切分裂、独立之嫌疑。第二章“人民之权利义务”有20个条文,是民国时代伸张民权重要的宪法文字。宪法起草者撰写的《湖南省宪法草案说明书》特意解释了“人民之权利”这部分宪草用力之所在:“宪法为人民权利之保护证,立宪各国皆于其宪法上列举人民之权利,绝非涂饰人民耳目之具,原在吾国则所谓人民权利在宪法上几成空文,形式徒具,实质全亡。如临时约法第二章列举人民种种自由权利,法文形式异常整齐美观,章末总括一条曰‘本章所载人民权利有……维持治安、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则无异将全章所列之权利不分轻重,一并取消之矣。盖‘维持治安’、‘非常紧急必要’云云,皆茫无界域之词。所谓‘依法律’者,其法律又可由政府(广义之政府)随时修订变更。即以言论自由一端而论,民国十年来制限之法律,如新闻条例、出版法等,已有无数种。此削夺民权之最著者,推其弊之所由,则在制定约法时,徒取法文之整齐美观,而不问其实质之如何。本草案对于人民各种权利之规定,力求其实质之明确,法文形式之参差在所不计。如第六条规定人民有保护其身体生命之权,必将如何保护其身体生命之方法,扼要明定之。又如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之自由,必将制限其自由之法律,限于普通刑事法典之一种,此外无论何种法令,皆不认其有效,其他各条可类推。要之,本草案关于人民权利之规定,纯就各种权利之实质,各别定其界域,不为浑括之词,盖虑其成为涂饰耳目之空文也。”(59)
关于选省长,省宪是这样规定的:“省长由省议会选出四人交由全省公民总投票决选,以得票最多数者为当选”(第五章第四十七条);“现职军人被选为省长时,须解除本职,方得就任”(第五十条);“省长任期四年,不得连任,但解职四年后得再被选”(第五十一条);“省长未满任以前得由省议会提议,交公民总投票表决,令其退职”,若公民投票“多数否决时,则省长回复其职权,省议会即须解散”(第五十二条)。这不同于上引梁启超的代拟文件,但同样是一个不错的省长选举和省行政与省议会相互制衡的方案。正是根据此宪法精神,湖南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民选省长。之所以称“根据此宪法精神”而不是“根据此宪法”,是因为实际选举时做了某些变通,由于尚未完成户口调查,省长选举的全民总投票改为全省县议员总投票,省议会选出4位候选人也改为选出7位。1922年9月10日,湖南举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民选省长选举,赵恒惕在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全部投票者2593人中的1581票,当选湖南省省长。作为民选省长的赵也确实做出一番努力,包括裁军、完善吏治、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等,想把湖南建成中国的模范省,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60) 1926年春,唐生智起兵威胁长沙,为避免内战,赵恒惕向省议会提出辞呈,离开长沙时,赵还通电全国,表示“以各省制宪厉行自治为第一良图,恒惕志业所存,职此而已”,无奈时势所迫,英雄气短,但历史已留下一笔矣。 ```
联省自治
``` 联省自治运动的策动者是熊希龄,湖南督军谭延闿第一个响应这个学说,谭和熊希龄有深厚的关系。1920年7月22日,谭延闿发表“还政于民”、“湘人自治”的通电,表示要“顺应民情”,实行民治,“采民选省长制,以维湘局”。并获得浙江军阀卢永祥、广东军阀陈炯明等人响应。10月,章太炎应邀访问长沙,亲自策动鼓励谭延闿实行联省自治。11月2日谭延闿发表通电,提出联省自治,比一省自治提高了一步。11月9日,章太炎在北京《益世报》上发表《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表示支持。1922年1月《湖南省宪法》公布,先后得到四川、云南、贵州、两广、浙江和奉天等省地方军阀响应。1922年9月,胡适也主张“建立在省自治上面的联邦的统一国家”。张东苏、丁世泽、潘力山等发表文章支持联邦制。
孙中山则认为联省自治并不能推进民主,主张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实施地方自治,故反对联省自治,更认为联邦制乃倒果为因之举[3]。1922年夏天,孙中山在广东韶关建立北伐大本营,组成联军欲进攻江西,开始统一中国的行动。广东的陈炯明本人标榜“暂缓军事”,“先立省宪”,于是两人发生激烈冲突。最后孙中山回到广州,陈于1922年6月16日炮轰广州观音山总统府,史称六一六事变。孙中山在蒋中正、陈策等护卫下乘永丰舰离开广州,退居上海。1926年蒋中正发动北伐战争,进入湖南,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的主张遂不了了之。 ```
[-] pray250 | 4 points | Nov 27 2021 15:30:45
你们葱友没有自己的论坛吗?
[-] Uhchingchong | 3 points | Nov 27 2021 11:21:58
如果有人真的为了滞纳人好去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要么就会像陈炯明一样变成反动叛变军阀 要么就像汪精卫一样变成汉奸
[-] Uhchingchong | 3 points | Nov 27 2021 11:27:22
国共两党之父孙中山:
孙文志在统一全国,绝非偏安一省,他要把广东作为基地发动北伐,而陈炯明并不支持,担心把广东拖入战争,还谈什么自治建设。陈也不赞成孙做大总统,认为非常国会以不足半数议员选总统,本身就是毁法,与北方并无区别。双方矛盾激化,竟至孙文起了杀心,要除掉陈炯明而后快,因为陈已经成为孙北伐统一大业之障碍,只是由于刺客未从命而没有得手,时1922年4月。(65) 其实,在孙文的逻辑中,不但热衷于广东自治的陈炯明是统一障碍,热衷于湖南自治的谭延闿、赵恒惕同样是统一障碍。据南开大学李新宇教授研究,1920年11月谭延闿的被逼去职,背后就有孙文的身影,是孙文要求程潜策动部下兵变,挤走了谭延闿,以为北伐扫清障碍,只是没有想到换上来个赵恒惕仍然坚持湖南自治。后来赵恒惕被唐生智挤走,同样有广东政府的背影,不过那时孙文已经不在,是蒋中正在扫清北伐障碍罢了。
1922年7月1日,正孙文在永丰舰上与粤军对峙之时,陈炯明向全国发出通电称:“中华民国光复,由各省共同构成,其取地方分权之制,本属于自然。徒以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尚未规定,遂成纷扰之媒,起分裂之渐。中央恶各省之异己,而思以兵力制服之,各省患中央之专制,而思以兵力抵抗之。兵戈即起,政治之纷乱,乃愈不可收拾矣。近世以来,国家与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非如古之循吏,可以宽简为治。一切政事皆于人民有直接之利害,不可不使人民自为谋之。若事事受承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莫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有实现也。准是以言,则联省自治政府之组织,诚不可缓。”——文中加重号,乃引者所加,今天读来竟仍觉精辟。诚然,陈炯明的计划最终还是被孙文粉碎了,但这位开明军阀的高远理想及其自治之业毕竟在中国早期现代史上留下了重彩。
[-] Uhchingchong | 1 points | Nov 27 2021 11:24:02
如果有人对支那人好 那多半是境外反华分子和台独势力
[-] shaoyafan996 | 9 points | Nov 27 2021 11:34:24
大一统思想真是死妈恶臭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