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Tourist-3455 | 1 points | Aug 16 2021 14:34:01
我高中反抗了父母三年,名义上成功了,他们不再对我颐指气使,但本质上还是没赢,因为后来他们还是对我冷暴力,我不知爱为何物,想要爱的终极诉求还是没有达到,我想到这可能和他们父辈也一样没教会他们爱这件事有关。 寻求爱的含义,是我余生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相信肯定也是很多人的目标。很多中国人,在父母粗暴或冷暴力的教育中寻求不到爱,或是现实社交受挫,一部分转而沉迷网络交友,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这种人,最终的出路还是自爱,并回归现实与父母达成和解,理解上一辈人的局限性,争取不要把错误和悲剧留给下一代。[-] Inside-Tourist-3455 | 11 points | Aug 16 2021 14:36:30
麻木也是一种生存状态。不过麻木也是有极限的,要么就在沉默中死去,要么就在沉默中爆发。选择妥协不反抗的,我见过的大都成为父母威权的奴隶,长不大的孩子,和牺牲品。
[-] nonsensiblejerking | 7 points | Aug 16 2021 18:01:06
我很渴望愛,但是我他媽逼不知道什麼是愛啊。
肏他媽的支那,你把多少人的生活,都他媽逼的毀了!!
[-] erqwty1049 | 4 points | Aug 16 2021 15:01:37
结局不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现在空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只会让未来的自己笑话
[-] johnwang21 | 2 points | Aug 16 2021 16:51:04
記得我第一次漫畫軍雞,有很強的共感
漫畫前期幾乎被溺斃的關愛與控制,總想配著啤酒,蒙混過那段情緒,但夜深人靜,總想再看
自己對於生育孩子是什麼想法,完全是一片空白,心情也好邏輯也罷完全給不出個交代。兩老的催生雖有慚愧但更多是無奈
自己把小孩帶到世間的愧疚感,但對於收養倒是沒什心裡問題
可惜就傳統家庭看重血緣,明明就一窮二白
[-] huawa123 | 1 points | Aug 16 2021 15:07:26
有这功夫去读一读《社会契约论》、《论自由》。
要明白一点的就是,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
你不能要求东方式的慈父慈母,而自己只履行西方式的子女的义务
当然父母方也不能要求子女当东方式的孝子,而自己只履行西方式的家长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对等,这是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原则
没有人欠你什么,即便是你的父母。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供你吃喝不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给予你爱也不是理所当然的,法律甚至没有规定父母需要供给子女上高中的学费。理论上,父母对于不服管教的子女是有权力停止一切经济援助的行为的。这种权力义务的对等性在古代东方体现为“君不贤臣不忠,臣投外国。父不慈子不孝,子奔他乡。”在国外体现为“无代表不纳税”。当然,反过来,我认为也成立,就是所谓的“不纳税,无代表”或者“子不孝则父不慈”。
当然,反过来,如果父母只履行了最低限度的义务,他们自然也没有任何权力要求子女履行法律规定的最低限度的义务之外的任何义务。
这一点上,共产党和明清时期的中国的价值观对大众的毒害非常厉害,皇权所推行的普遍价值观是“即使君不贤,臣也要尽忠”,即使“父不慈子也要孝顺”,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害的,但是,“one error doesn’t justify another”,这并不意味着“子不孝,父还必须要慈”
既然翻墙了,就应该多汲取一些有价值的西方人文科学经典,理清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而不是天天逛那些陈破空之类的低价值的内容。当然,你可能会问什么是经典,谁定义了经典,我认为经典的一个一般定义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能够为社会所普遍认为高价值的著作。
[-] Inside-Tourist-3455 | 6 points | Aug 16 2021 15:17:31
我的人生都很疲惫,冲浪是一种状态而非目的,看陈破空也只图一乐迎合了我的幻想,如果我是能读下书的那种人就不会来冲浪而是当人上人了
[-] huawa123 | 2 points | Aug 16 2021 15:25:24
it’s never too late
[-] Inside-Tourist-3455 | 3 points | Aug 16 2021 15:18:08
你的回复看来是经过思考的,质量很高👍
[-] huawa123 | 2 points | Aug 16 2021 15:25:55
在茫茫人海中,祝福你
[-] ListenyrVoice | 3 points | Aug 16 2021 20:48:18
以直報怨已經足夠,君臣父子愚忠愚孝都是屁
[-] Hongkongjai | 1 points | Aug 17 2021 02:36:26
讀一讀社會契約論 "in the family, the love of the father for his children repays him for the care he takes of them" 就第二頁的內文。
[-] Away-Independence644 | 1 points | Aug 16 2021 16:43:50
首先先隐忍,等待时机离开父母
[-] No-Lie-4977 | 1 points | Aug 16 2021 19:13:14
最终出路是不要生孩子,否则只会轮回。
在支那还想着顺从,然后就改变了,这不可能。
[-] No-Lie-4977 | 2 points | Aug 16 2021 19:14:58
我见过多少这样的人,最后都是在轮回,没有谁做到了跳出悲剧。
生下一代不过是继续悲催的命运,越活就越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而所谓理解上一代人,很多时候也不过是由于自身处境越来越相近,给自己做当初自己讨厌的事的一种借口。
[-] Boushiyouchiyou | 1 points | Aug 16 2021 19:30:50
狠狠地爆金币
[-] These-Vegetable-213 | 1 points | Aug 17 2021 04:35:11
自由自在地活下去就好,沒有什麼是必需的
[-] Illustrious-Fudge-90 | 1 points | Aug 17 2021 09:42:56
我不會去愛任何人
[-] Anxious-Tonight-6014 | 15 points | Aug 16 2021 15:04:13
如果在5岁前大脑的爱模块没有被激活可能永远都无法再激活工作了。就像错过神经发育黄金期一样。你不懂爱而又没有神圣干涉的话很大可能也无法去教下一代爱。就像你父母一样。
[-] sigmoidBro | 3 points | Aug 16 2021 19:06:29
这是哪里看到的研究吗?还是随口说说的
[-] Anxious-Tonight-6014 | 3 points | Aug 16 2021 23:49:43
既然你比较认真我就稍微支呼一下
我没读过直接支持此结论的研究但你大概可以通过已知的发展心理学和脑科学常识和研究推出来。
首先:
儿童神经系统高度可塑,神经元建立新连接的速度是成人的N倍(所以学语言很快),所有现代育儿方法论都强调早期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感统训练超火),以及对儿童的发育问题的早期介入。。。。一个聋哑人带大的娃语言也会发育迟缓,一个5岁前生活在纯黑暗里的娃视力会报废,狼孩的传说尚有争议,但是道理是真的(参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77727.html)
其次:
脑科学现在已经把各种功能研究的比较透彻了,什么左右脑分工,逻辑情感分区(比如知名的前额叶下丘脑)。楼主这里说的爱,不是男女情爱,其实是情感,对幸福、快乐的感知和回应,同理心、对情绪的控制等等(情商的一部分),这些东西也是有相应的区域在控制,那么如前述也是需要在黄金期刺激发育的。
所以:
现在都知道早教,早期智力开发(和2岁背唐诗不是一个东西)的重要性,早期的情商培育自然也是同样重要。大脑的情感区域错过了早期的发育黄金期,没有足够爱的刺激,成年后才开始“学习爱”,好一点学一点点爱,但大概也是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差距。。。坏一点可能永远也不可能学会了。。。
总结和思考:
成年后习得的爱和幼年学会的母语爱是不可同日而语。不会爱也就无法教育下一代爱。从这一点说感觉是有点悲催的。你必然会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不要把错误和悲剧留给下一代。” 就像一个不会弹琴的父母,想要让孩子学会弹琴,那就比会弹琴的父母难的多。
[-] Inside-Tourist-3455 | 1 points | Aug 16 2021 15:14:14
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