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Spirited8414 | 1 points | Jul 15 2021 23:50:52

李逵其人其事(转载柳忘言)

对于《水浒传》中,李逵这个角色,我一向没啥兴趣去分析他。

所谓的分析,是因为某角色,某段故事情节。作者用笔非常隐晦,让人难以理解,所以才去分析一下,与同好交流学习,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而李逵杀人,吃人肉,砍小孩子脑袋等等故事,作者写得真真切切。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就好像日本鬼子屠杀平民的电影资料,是切实存在的事实,有啥好辩解的呢?

后来,看到知乎上一个高赞的回答,让我觉得,现实情况不是那么简单。看样子还是有必要聊聊《水浒传》中的李逵吧。

1.

金圣叹这样评李逵:【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金圣叹这些评语,字字是笑话。可笑之极。咱们看看宋江与李逵刚刚见面时候的情景。

宋江与戴宗,哥俩在酒店正喝酒呢,店小二跑来找戴宗。说,跟你是朋友的,叫做铁牛的李大哥,在楼下闹呢。麻烦戴院长,去管管吧。然后戴宗把李逵拉上酒楼,与宋江见面。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

戴宗对宋江笑,说,你看这家伙多粗鲁。李逵说,我问你话呢,怎么叫粗鲁。戴宗说,他就是你经常念叨着,想去投奔的人。

【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

戴宗马上训斥李逵。我们知道,古人若是对某人尊重,或者,对长辈、上级是不能直呼大名的。那么,此时,李逵脱口而出的“黑宋江”三个字,代表了什么意思?

这种情形说明,李逵听说过,宋江的名声,知道宋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并没有从内心当中尊敬他。所以,才会脱口而出“黑宋江”三个字。李逵的这句话,代表了李逵此时的真实心理。

【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乌!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李逵外表粗鲁,别人自然会拿他经常开玩笑。

【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宋江这话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你刚才说我是黑汉子、黑宋江,那就自嘲,也说自己黑。

【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可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李逵说,我的爷啊,你不早说!扑身下拜。

注意:李逵,与戴宗和宋江这几句对话中,宋江在李逵嘴巴里的名称,变了四次!从最早的,“黑汉子”,到“黑宋江”,再到“宋公明”,再到“我的爷。”从最早鄙视的称呼,到最后恭敬得像见了亲爹。

什么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李逵的表演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2.

宋江是什么人?一个黑社会老大而已。李逵见了他,以为是长得黑的普通人,叫人家“黑汉子”。听戴宗介绍后,未经大脑思考,脱口而出一个“黑宋江”。发现面前此人有可能真的是宋江,并不是开玩笑,口气马上恭敬起来,叫“宋公明”。确认之后,立即下拜,口称“我的爷”。你看,叫得多亲热?

四个称呼,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他脱口而出的“黑宋江”三个字,代表了李逵,并不真正尊敬宋江的真实心理。可是,十秒钟之后,确认面前的人,的确是真实的宋江,李逵马上跪下喊爷。他变脸的速度就这么快!

这一段精彩的文字,通过四个称呼,把人物心理的变化,淋漓尽致的描写出来了。这一段文字,完全可以进入语文教科书。

谁说的,粗鲁的人一定就是耿直的人?粗鲁的人,同样会拍马屁。而且拍得那么自然,那么顺溜!这马屁拍的,才真是,风过水无痕啊。一切都那么自然。

哪位朋友要是不服气,在《水浒传》中找找看,做一下对比,看看哪位好汉,第一次见宋江,马屁拍得这么顺溜?

上文说过,武松拜宋江,是因为自己胡乱吹牛,恰巧宋江就在他身旁。不好意思不拜,不得不拜。而秦明拜宋江,是为自己虚拟一个“义士”。为自己活命,立牌坊。他们初次见宋江下拜,都不是尊崇宋江。

而李逵呢?同样并不是尊崇宋江而拜。金圣叹用孟子的话说李逵,威武不能屈。请问,李逵此时为何而屈?我们慢慢观察李逵的生活状态,自然就知道,他为何拜宋江。

【宋江便问道:“却才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

【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却问这主人家那借十两银子......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却待要和那厮放对,打得他家粉碎,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

李逵说:借银子,他不借我。我准备把他家给砸了!

宋江掏出十两银子,拿去用。没等戴宗阻拦。李逵已经把银子拿过去了。戴宗说,他撒谎,他一定是去赌。宋江说,无所谓。

【在江州牢里,但吃醉了时,却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强的牢子。我也被他连累得苦。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的人。】

戴宗介绍李逵,不欺负犯人,专门打强横儿的人。

我见过一些人,以此为依据,说李逵是个侠义的人。这种评论属于书生气的评论。侠义,应该有扶助弱小的行为,才能叫侠义。不打弱者,就能叫侠义吗?奴才不挨打,就要赞美主子?

什么叫做”好勇斗狠“?斗得就是狠人,打的就是强者。欺负弱小,能显示自己的强大吗?混社会的人,经常会出现,狠人与狠人之间抡菜刀。这里面一些狠人,往往都不欺负弱小的人。类似这种狠人,在生活中很多。能说这种人,是侠义行为吗?

【只说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

刚刚李逵因为借不到十两银子,准备打人闹事。难道说,十两银子对李逵不重要吗?

对宋江并没有交情,当然也不会真正尊崇宋江。所以李逵张嘴就来一个:“黑宋江。”但是,宋江仗义疏财的名声很响亮。攀上这样的大哥,自然就有银子花。于是,拜了宋江,果然就得到银子了。果然就是仗义疏财了!

这“果然”二字,就把李逵拜宋江的真实目的,写得清清楚楚。为了银子,他的膝盖早就软了。所以,见了宋江掏银子,他飞快的拿在手里。李逵自己都说,与宋江没有深交。可是,对并不熟悉的,也没交情的宋江,他能跪下喊“爷”。这脸皮还不够厚吗?这不是拍马屁,又是什么?

金圣叹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形容渴望得到银子,而拍马屁的李逵。还不算是笑话吗?

3.

作者写李逵去赌博,写得非常详细。从【如今来到这里,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请他】开始。到打架结束,【只在门前叫喊,没一个敢近前来讨。】大约用了六百五十个字。

作者写郑天寿。用了二三十个字,就把他的一生写完了。梁山有许多好汉,都是郑天寿这种待遇。几十个字,就把人的一生,交代完毕。可是写李逵赌博,就用了六百五十多个字。这么多字,完全可以给一个人物作小传了。作者为何这么偏爱李逵?赌博,一件小事而已,作者为何写得这么详细?

小时候,写作文。老师告诉我们,有实写、虚写之分。重要事情详细叙述,不重要事情,虚笔带过。这是最简单的写作原则。如果这个简单的写作原则都没搞懂,把《水浒传》合上,该干嘛干嘛去。

作者在这里详细写李逵赌博,是因为,这件小事,充分反应了李逵的性格,和人品。

在中国现代,赌博属于非法行为。在古代,也从来,都是不能进入主流社会的娱乐活动。中国自古以来,主流社会的道德,就反对赌博行为。赌博这种活动,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属于低级趣味的东西。而参与赌博的人,有一个专称——“赌徒”。这个词,是被人鄙视的称呼。

在赌博当中,出老千,属于赌博当中的违法行为。大赌出老千,容易丢胳膊断腿,甚至会出人命。而不管大赌,还是小赌,赖账、欠钱不还,属于最低级的品格。是让被人鄙视的赌徒,都瞧不起的行为。

这种低档次的,让赌徒瞧不起的行为,李逵偏偏不顾及脸面的这么做了。

看看李逵的理由:【李逵道:“我这银子是别人的。”】其实他撒谎。宋江借给他的,当然就算是他的。

【小张乙道:“遮莫是谁的,也不济事了......自古赌钱场上无父子。】小张乙说的话,是赌博的规则。改变了这个规则,则不能再称为赌博了。

【“老爷闲常赌直,今日权且不直一遍。”】

李逵说,我平时赌博是很直的,今天我就不直一次。然后,硬抢。不单抢回自己的本钱,还把别人的钱也抢了。

李逵赌博这事,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其实,完全把李逵的心理特点,给刻画出来了。所以,作者才写得非常详细。

这一段文字,反应了李逵,是懂得规则的人。【老爷闲常赌直】这一句话,就说明他懂得赌博的规则。但是,他可以用,最让人瞧不起的行为,来破坏规则。

小孩子做了错事,是因为他们对人际交往的任何规则都不懂。同样,对于社会道德规范也不懂。这样,才能称之为天真。懂得规则,而有意破坏规则。这种人,能称之为“天真”吗?我不明白,在金圣叹脑子里,天真二字是什么意思。

4.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李逵去酒楼找老板借钱这事。人家不借给他,他就想打人。其实,也同样反应了李逵做事,懂得规则。但是,没有道德底线的破坏规则。

借钱的规则是什么?当然是两厢情愿。这个简单规则,难道李逵都不懂吗?李逵穷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会没找人借过钱吗?

这个世界上强横的人,多着去了。有几个能说,不借钱,就打人的?能做出这种事的人,都是不入流的小混混。要一点脸面的人,都不会这么干。这件事,同样是在说明,李逵是懂得规则的人,而用不要脸面的方式,去破坏规则。

上文说过,中国人的道德,从古至今都是鄙视赌博行为的。而借钱去赌博更让人瞧不起。可是,李逵在借钱赌博的同时,做出赌博行为当中,最让赌徒鄙视的事情,——赖账。

以前有副对联,其中一句是这样:‘打入十八层地狱,给小鬼挖煤。’十八层地狱,已经算是最底层了。可是,还要挖煤!再往下挖低一层。

这句对联,评价李逵的赌博赖账行为,最真切。

当宋江和戴宗抓住李逵以后,【李逵见了,惶恐满面,便道:“哥哥休怪!铁牛闲常只是赌直。今日不想输了哥哥的银子,又没得些钱来相请哥哥,喉急了,下时做出这些不直来。”】

李逵的解释,绝大多数读者,都接受了他的理由。都原谅了他。

但是,我们应该想这个问题:李逵为何要辩解?说明他知道自己做的事,太丢脸。所以,他才会‘惶恐满面’。所以,他才会说,“做出这些不直来。”

人,为何会产生辩解的行为?人若是做了正大光明的事,没必要辩解。正是担心,别人误解自己,才会辩解。那么李逵担心宋江误解他什么呢?他就是担心,赖账这事,让宋江等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他才辩解。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干的事儿,是让人瞧不起的事儿。如果不知道的话,他自然就不会产生辩解行为。

他完全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他才会辩解。换句话说,对于社会道德上,评价出来的,“要脸”和“不要脸”,他心中清楚的很。

后面的故事还会告诉我们,他不单懂得,要脸和不要脸;他对社会道德判定的善与恶,他心里同样清楚的很。

这又是李逵的一个特点:每当他做了很没脸面的事,他都会狡辩。但是,狡辩完了以后,该不要脸,还是不要脸。

最著名的一个狡辩就是,把小孩子的脑袋砍成两半之后,说:我奉晁宋二位哥哥的命令,关我鸟事?

他为何要把,杀孩子的责任,推到晁、宋二人头上呢?因为他知道,这事办的,丧净天良!因为他知道,这种事儿,是让人们谴责的事儿。所以,他才会推卸责任。但是,他仍然会接受这样的命令!仍然去干!干完了丧天良的事,再推卸自己的责任。就好像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是李逵的本性!

小孩子不懂道德和法律,而犯法,叫做天真。而李逵明知此事太缺德,照样缺德的去干!这能叫天真吗?

5.

宋江照例是掏钱。用钱摆平李逵的赖账,惹祸。

李逵对宋江的辩解行为,其实,是多余的。宋江对李逵的行为,根本不放心上。本来宋、戴二人,准备去江边看风景。帮李逵摆平赌钱赖账的事以后,顺便带着李逵一起去。

宋江交朋友的原则,同样是,没有道德底线。宋江交朋友,从不看朋友的道德问题,也不看朋友的身份。白道上的军官花荣,县令时文斌,可以是朋友。大地主孔太公和柴进,可以是朋友。卖棺材的小老板,卖馄饨的小贩,也可以是朋友。流落江湖落魄的武松,可以是朋友。清风山上吃人的土匪,也可以是朋友。这些人的道德如何?从来都不是宋江的关注点。

宋江是一个真正结交三教九流的人。道德问题,在交朋友这一点上,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杀人惯犯,还讲什么道德?

宋江与李逵能成为朋友的共同点,就是都不讲道德。金圣叹居然说,以李逵的真,衬托宋江的伪。这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李逵不真,宋江也不伪。他们都很缺德,这倒是真的。

今天的人,有钱了。出门旅游,不算啥了不起的事。

但是,对于穷人来说,是没有风景的。比方说,对一个穷苦的渔民或者农民来说,那山,那水,就摆在那里。天长日久,早就很熟悉了。有啥看头?去外地看吗?一辈子最远的地方,是去县城。每天日出日落,低头劳作,抬头望天。想的是,怎么弄些吃的,怎么生活下去。

专门看风景的人,是富人,有钱人。有了闲情逸致,有了闲工夫,离开豪宅深院。看看山水,作画作诗。没有物质基础,谈不上精神生活。所以,在古代,专门去看风景的人,往往是上等人,是有地位的人。

宋江到了江州,在戴宗和李逵面前,就是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上等人,有地位的人。宋江真是一个上等人吗?当然不是。人不能装13,一装就会露陷。宋江就装露陷了。

【忽然心里想要鱼辣汤吃。便问戴宗道:“这里有好鲜鱼么?”戴宗笑道:“兄长,你不见满江都是渔船?】

宋江问的话很蠢,所以戴宗就笑了。

宋江其实不爱吃鱼,因为他吃鱼拉肚子。后来独自在浔阳楼题反诗的时候,特意提醒店小二,【你且先取一尊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鱼便不要。”】

那么现在,宋江为啥突然想吃鱼了呢?他怎么会问出这么愚蠢的话呢?

宋江平时在郓城生活,郓城县附近没有湖或者河流。吴用去梁山泊,是三更出发,走到中午,才到达石碣村。至少有几十公里路吧?古代物流跟现在没法比,现在任何县市,都能吃到活鱼。而古代把活鱼运到县城里面很麻烦。所以,在郓城县里面,活鱼的价格一定很贵。

宋江故意在饭店点贵的菜,显示自己是一个上等人。就像我们今天一些人装13,到了饭店,问,有龙虾吗?其实,不一定喜欢吃。

但是,宋江忘了现在是在江州,不是郓城。所以,他才会很愚蠢的问,有鲜鱼吗?装13露馅了吧!?

6.

宋江刚刚到江州,与戴宗和李逵并无深交。装一装上等人,是为了获取别人的尊重。

鱼做好,端上来。

【宋江看见道:“美食不如美器。难是个酒肆之中,端的好整齐器皿。”】

他还在装贵族。穷人有吃的就好,哪里会关心用盆装鱼,还是用碗装鱼。

【李逵也不使著,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嚼吃了。宋江看见,忍笑不住。】

鱼若是用油炸的,骨头可能会酥脆。但是用水煮鱼,鱼骨头怎么吃?一些人就认为,这种描写是写李逵的豪迈。我若是见了这种评论的人,一定送对方鱼骨头吃。

用水煮过的!让他们也豪迈一次。

这就是在描写李逵的穷。李逵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整天在牢房睡觉。借钱,人品太差,借不到钱。然后就想打人。他都穷成这样了,能吃过几回像样的饭?饿极了,自然吃起鱼来,囫囵吞枣一样的,连骨头都嚼了。

宋江吃了几口鱼,喝了点汤,嫌鱼不鲜,不吃了。戴宗也不吃了。

【李逵嚼了自碗里鱼,便道:“两位哥哥都不吃,我替你们吃了。”便伸手去宋江碗里捞将过来吃了,又去戴宗碗里也捞过来吃了。】

水煮鱼,嚼着吃。

【宋江见......“我这大哥,想是肚饥。你可去大块牛肉切二斤来与他吃。】

宋江的情商很高,很会说话。换成一个情商低点的人,可能就说大实话了:这大哥,几辈子没吃饭了?没吃过鱼吧?

店小二说咱们这只有羊肉,没有牛肉。李逵一碗汤,泼过去,淋店小二一身。戴宗喝道:你干什么?

【李逵应道:“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其实人家店小二没说不卖。因为宋江一会要鱼吃,然后又嫌弃鱼不好,这种有钱人,嘴巴刁,很难侍候。万一宋江说,我不爱吃羊肉,不要了。咋整?岂不是没有肉吃了?这是李逵饿极的表现。

【李逵道:“这宋大哥使知我的鸟意,吃肉不强似吃鱼!”】

肚子里没油水。当然愿意吃肉,不愿意吃鱼。这一点,与口味没关系。其实,还是写李逵的穷。而很会说话的宋江,在旁边竖大拇指:能吃!身体好!是好汉子!宋江当然不会嫌弃他穷,故意说好听的。

戴宗看宋江吃的不满意。问店小二,你原来的鱼不好,还有新鲜的吗?

【不敢瞒院长说,这鱼端是昨夜的。今日的活鱼,还在船内,】

这店小二不敢得罪客人,说话很滑头。昨夜的鱼,一定就是死鱼吗?酒店都有养鱼的槽子。昨夜送来的鱼,养着。现点现杀,一样新鲜啊。何况这酒楼是江州有名的大酒店,会连养鱼的槽子都没有?

其实宋江根本不喜欢吃鱼,他只是装样子。而戴宗看宋江装贵族,自己也装上等人。你说不新鲜了,我也说不新鲜。

俩人这一装13。就惹事了。

7.

李逵说,我去弄两条。戴宗说,你别去。

【李逵道:“船上打鱼的,不敢不与我,直得什么!”】

这一顿饭,描写的就是宋江在装上等人。还有李逵的穷。虽然,李逵与戴宗有交情,但是,戴宗平时对李逵,在生活中,照顾很少。去饭店吃饭,恐怕从来不会带着李逵。因为他嫌弃李逵,说李逵:【全没些个体面,羞辱杀人!”】所以,李逵饿的,吃鱼都是嚼着吃。

对于一个穷得吃不上饭,没地方住的人来说,什么东西最有意义?——钱。除了钱,谈别的,都没用。

这个时候的钱,与任何人的人生观,都没有关系。它关系到,一个人如何生存下去。它关系到,人的生命的尊严。李逵的穷,不是错。但是李逵通过不要脸面的方式,从宋江手里,混钱花,则是让人瞧不起的行为。

在这个时候,拿了毫无交情的宋江的十两银子;惹了祸,宋江十两银子不要了。不但没有瞧不起他,反而带他出来吃饭。这时候,在李逵眼里,宋江不仅仅是一个黑老大,还是一个上等人,一个了不起的贵族。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不同阶层的人,是很难做长久的朋友。不是没有这种友谊,而是很少。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一般来说,靠什么东西维系关系?——服务。

李逵就很懂得这一点。再者,欠着宋江十两银子的人情呢!他自觉不自觉的,都想为宋江做点事儿。想吃鱼?我去弄。

然后他说,那些打鱼的,不敢不给我。这话就是在吹牛了。他在宋江面前,给自己脸上贴金。他真要是那么霸气,至于混得,连饭都吃不上?至于混得,连钱都借不到?事实上,那些打鱼的,真就不买他帐。真就不给他鱼,是他自己到渔船上抢鱼。

李逵一出门,戴宗对宋江说,真对不起哥哥,带这种人来跟哥哥见面。真丢人!

【宋江道:“他生性是恁的,如何教他改得!我到敬他真实不假。”】

宋江说,他天生就是这性格的,怎么能改。我喜欢他真实,不做假。

从宋江的语言来看,似乎宋江很了解李逵一样。其实他们才见了面,没几个小时。怎么会很了解呢?宋江的话,就是客气话。既捧了李逵,也没见怪戴宗。这是宋江很圆滑的一句话。

李逵怎么就真实不假了?他刚见宋江时候,那个马屁拍得还不做假?

偏偏这句话,被金圣叹当真了!所以,金圣叹口口声声说,李逵是真。还是“天真。”说起这事,也够滑稽。金圣叹始终在黑宋江,贬低宋江。但是,宋江一句圆滑的客气话,被他奉为圭皋。

8.

【李逵走到船边,喝一声道:“你们船上活鱼,把两尾来与我。”】

他说话很不客气。咱们别忘了,李逵身上这时候没钱。他找别人要鱼,打算给钱吗?

渔民说,主人没来。不能卖。

【李逵道:“等什么鸟主人!先把两尾鱼来与我。”那人又答道:“纸也未曾烧,如何敢开舱?那里先拿鱼与你!”】

渔民说,还没烧纸,不能开舱。

为啥要烧了纸,才能开舱呢?实话实说,柳忘言也不懂。我猜测,大概是要先烧纸钱,谢了河神,举行过一个小小的仪式。才能开舱卖鱼。大概是古代渔民一种迷信的规矩。

李逵没理会渔民,干脆,自己上船抓鱼。结果,放跑了鱼;和渔民打架;招来了鱼贩头子张顺。两人岸上,水里一通乱打。

二人打架的原因,仍然是李逵不尊重别人的规矩。不把别人的规矩放在眼里。

大概许多读者朋友和柳忘言一样,对渔民这种莫名其妙的规矩,搞不懂。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即便是不懂对方的规矩,也会尊重对方。同样会遵守对方的规矩。

那么李逵懂不懂渔民的规矩呢?作者没写。但是,懂与不懂,对李逵来说,没啥区别。因为渔民告之了他,他也没当回事。照样强行去拿鱼。从这个过程来看,李逵就是一个,为达自己的目的,不会把任何团体,或者民俗的规则,当一回事的人。

有些人可能会帮李逵解释,说他是,粗鲁,没文化,素质低的表现。所以,他不把别人的规则,当一回事。如果这样理解他,就大错特错。

在梁山后期,李逵听说宋江强抢民女。一怒之下,砍倒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愤怒的指责宋江:当初在李师师那里,是小样。现在就是大样!因为,当好汉就不能好色;梁山不能奸淫妇女。这一条,是宋江制定的规则。如今宋江居然如此下流,让李逵气愤不已,指责宋江虚伪。

李逵指责宋江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李逵懂得规则。也很好的遵守了,不能奸淫妇女这条规则。

那么作者写他,借钱,赌博,抢鱼等事,还有后来的滥杀无辜,吃人肉等事,都是在说明李逵懂规则的情况下,有意破坏规则。懂得道德,漠视道德。但是,不能奸淫妇女这一条规则,他为何坚守?

咱们先不去猜测他的内心思维。至少他的行为,可以说明一个现象:对于规则和道德而言,李逵是有选择性的破坏,和有选择性的遵守!

这说明李逵是一个聪明的人。什么样的规则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可以破坏。他心中是雪亮的。所以,他破坏规则,不是粗鲁和素质低的表现。而是他漠视,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的表现。

关于李逵的聪明,在后面仍然会有许多例子说明。

9.

【见那乱竹篙打来,两只手一驾,早抢了五六条在手里。一似扭葱般都扭断了。渔人看见,尽吃一惊,却都去解了缆,把船撑开去了】

这些渔民看李逵太强悍,都把渔船撑到江里,躲了。

【李逵忿怒,赤条条地拿两截折竹篙,上岸来赶打行贩,都乱纷纷地挑了担走。】

李逵打不着渔民,心中愤怒,上岸来打“行贩”。这些行贩是什么人?他们怎么招惹李逵了?这些行贩,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小贩”。他们是到这里,从渔民手中,收购鱼。然后挑到集市上贩卖的小贩。这些人怎么会招惹李逵呢?他们无非也是在等渔民卖鱼,结果,鱼没卖呢,渔民和李逵打上架了!大概就是在此,看热闹呢,结果被李逵追着打。

这个情节说明了,李逵在愤怒的心情下,容易迁怒于无辜者。李逵为何喜欢滥杀无辜?根源就在这儿。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品质。这种恶劣品质的初期阶段,就是迁怒无辜。发展到严重的变态程度,则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暴力,滥杀无辜。

双方这一架,最后被戴宗拉开了。然后戴宗向张顺介绍宋江:

【“二哥,你曾认得这位兄长么?”张顺看了道:“小人却不认得。这里亦不曾见。”李逵跳起身来道:“这哥哥便是黑宋江。”】

我们在上文说过,李逵刚刚见到宋江的时候,脱口而出,“黑宋江”三个字。表现了李逵当时,并不是尊崇宋江,而是,宋江在李逵心目当中的真实形象。是反应了李逵的真实心理。

那么此时,他跳起来,说,这位哥哥是黑宋江!又代表了李逵的什么心理?难道还是不尊重宋江的意思吗?

不!

我们在第一章的时候,分析作者用了很多文字,介绍宋江。宋江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形象。同时,也有不同的称呼。“及时雨”是普通受惠于他的民众,对他的尊称。“宋公明”是认识他的朋友,对他的尊称。而“黑宋江”是了解他的黑道人物,对他并不是很尊敬的叫法。

所以,当李逵刚见他面的时候,脱口而出的黑宋江。代表了李逵当时真正的心理,同时,李逵也被戴宗骂,说他不尊重宋江。

但是,这“黑宋江”三个字,恰恰代表了宋江的真实面目。尤其,那个“黑”字,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分析了这个黑字的含义。

而李逵这个时候,对张顺说,他是“黑宋江”。就是在告诉张顺,罩着我的这位大哥,是在黑道上鼎鼎有名的,黑宋江。他在这里面,故意突出这个“黑”字。

李逵这时候的叫法,不是不尊重宋江。而是很得意的,告诉张顺,罩着自己的大哥,是在黑道,非常有势力,非常有名气的,心狠手毒的人物。你敢不服气吗?

10.

李逵与张顺,不打不相识。结交成朋友之后,四人继续喝酒。来了一位歌女:【那女娘道罢万福,顿开喉音便唱。】

一位歌女来了,行个礼,张嘴就唱。

说起这位歌女的行为,柳忘言在此说点闲话。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已经见不到卖唱的这种行业。笔者小时候,见过一些卖唱的。往往是两个人为搭档,一个唱,一个用胡琴一类的乐器伴奏。

小时候好奇,总想听听他们唱的内容是什么。可惜,他们大多是外省人,唱腔完全是方言,根本听不懂。

他们喜欢到一些商铺前面,站在大门口,就开唱。店主人出来,给点小钱,他们谢了就走。然后,到了下一家店面,仍然是开口就唱。无论钱多少,店主人给钱就走;不给,没完没了的唱。实话说,他们的行为,有点强行索要的意味。挺让人厌烦。

我曾见过一些店铺老板,摆出非常厌恶的嘴脸,就是不掏钱。而卖唱的,又极倔强。你不给钱,我就不走,没完没了的唱。直到你给钱为止。这样一僵持,就引起众人围观,闹得店铺生意也做不成。而且店主,还会被人嘲笑,太抠门。最后,店老板无奈的笑笑,还是给点零钱,把他们打发走。

《水浒传》中描写过两个在酒楼中卖唱的女子。一个是鲁智深救助的金翠莲;一个是被李逵在江州酒楼,殴打的宋玉莲。

她们的职业都类似于,我上面说的那种卖唱行业。但是,因为年代和社会环境不同,行为略有差别。其实,性质差不多。他们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乞丐。

这种卖唱的人,是社会中,最底层的贫苦人。

虽然,她们以卖唱为借口,强行索要钱财的行为,有点让人厌烦。但是,咱们别忘了:她们的行为,是生活所迫。如果,一个人,有一点点同情心,有一点点廉耻心。都不好意思,对她们的行为,提出指责。

而李逵是怎么做的?

【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的事务,却被他唱起来一搅,三个且都听唱,打断了他话头。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

作者写李逵用两个手指一点,女子就倒了。给人的感觉,似乎这女子是碰瓷的。可是,后面写:【扶将起来看时,额角上抹脱了一片油皮。】

用手指头,伸直了,点,怎么能把人的头皮,打掉一块?有二指禅吗?狗屁。那是武侠小说胡扯。(顺便告诉朋友们,少林和尚海灯法师的二指禅,是骗局)。就算泰森来了也不行!

告诉朋友们真相:把食指和中指弯曲,搥过去。我们普通人,也能把对方的头打破!

人的额头皮肤较薄,紧贴颅骨,中间缺乏肌肉做缓冲。击打此处,很容易把皮肤击破。当然,得用力击打。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拳击比赛,经常有选手的额头(主要是眉骨)被打破流血。难道这些拳击手,也是轻轻一点吗?

作者故意没写,李逵的两个手指,是伸直的,还是弯曲的。(作者的这种模糊写法,是故意为之。暂时,我不讨论作者的这种写法。以后,我会专门写一些东西,探讨作者的写作方式和目的)

不管怎么说,作者写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这两句话,能看出来。李逵绝对不是,轻轻一点。而是,有意用力的殴打。否则的话,额头的皮肤,不可能一碰就破。注意:不单是破了,而是掉了一块皮肤。

11.

前面的文字写的很清楚,李逵就是一个穷人。可是,他怎么对待一个,同样是穷人的卖唱女?李逵有一点点同情心吗?有一点点廉耻吗?鲁智深见了流落街头的金翠莲,不顾自己生命的,去挽救金翠莲。这才是真正的行侠仗义啊。

同样的身份(歌女),同样的地点(酒楼),同样被打扰。可是鲁智深与李逵的行为,难道不是对比吗?

而李逵见了同样穷苦的宋玉莲,就因为,她打扰了自己聊天,拳头就搥过去!这就是英雄?

在当今二十一世纪,像李逵这样的人,照样遍地都是。李逵这种人就是,身为社会底层人,可是,见了同样穷苦的人,他们非但没有同情心,反而恶言相向,拳脚相加。见了宋江这样的,有钱有势的人,就得了软骨病。跪下,喊爷。

朋友们,你们在社会中慢慢观察。看柳忘言是不是在说假话。《水浒传》为何而伟大?就是因为它揭露的丑恶人性,过去了几百年,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改变!

【他的爹娘听得说是黑旋风,先自惊得呆了半晌,那里敢说一言。】

这女孩子的父母,听说行凶的人是李逵,话都不敢说。无势无钱的穷苦人,就是这么可怜。

【宋江见他说得本分,又且同姓,宋江便道:“你着什人跟我到营里,我与你二十两银子,将息女儿,日后嫁个良人,免在这里卖唱。”那夫妻两口儿便拜谢道:“怎敢指望许多!但得三五两也十分足矣。”】

宋江可怜对方,送他们二十两银子。可是这穷苦人,都不敢要。有三五两就够了。

这对穷苦的夫妻,一辈子,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数字。他们自卑到,自认为自己的生命,顶多值三五两银子而已。

按照今天的购买力来算,一两银子,大概等于现在的一千五到两千元左右。(我的算法不准确,只是说大约)。那么,二十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接近四万多块钱。

许多人评论宋江,说宋江虚伪,花钱都有目的性。的确如此。宋江很会花钱。他花钱都能得到回报。比方说,现在。他给宋玉莲二十两银子。以后,这卖唱的女子,就会把他的故事,编成歌曲,到处传唱。这也是宋江的名声很响亮的一个原因。

我在此,不想讨论宋江的目的。宋江的性格,我在第二章,已经说了很多。我想说的是,金圣叹先生,批宋江的伪,赞李逵的真。

那么请问,朋友们,你们想要宋江的伪?还是李逵的真?

宋江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至少,他给穷苦人,带来了益处。帮助穷苦人生活下去。

而李逵带给穷苦人的,只有拳头和斧头。

顺便说一句,若想批评宋江,先给穷苦人捐助四万块钱,再来批评宋江。否则,有资格批评宋江吗?我说这话,可能就有人反驳我,说,宋江的钱来路不正。所以,花出去也不值得赞美。这个道理也不错。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来路不正的钱有很多。真给穷人花的,可没几个!

比方说,那些偷露税的大明星,有几个钱,是给穷人花了?

然后这些明星屁股后面,还会跟着成千上万的粉丝。还有许许多多不良娱记,在宣传他们。请问这些粉丝和娱记:道德良心在哪里?还是脑袋被门挤扁了?

某些人的行为,动机未必很纯。但是,通过他的行为,能给普天下的百姓,带来益处,我认为就值得赞美。比方说武松打虎。他的目的并不是为民除害。但是,他打死老虎之后,的确起到了保护了当地人们的作用。确实有了为民除害的效果。所以,人们赞美他为打虎英雄。中国人对英雄的要求标准很低,即便如此,英雄也不多。

而宋江带给百姓好处的时候,却只能得到“伪”字的评价。我认为这样对宋江是不公平的。咱们看人,不能只盯着别人的缺点看。

12.

【戴宗埋冤李逵道:“你这厮要便与人合口,又教哥哥坏了许多银子。”李逵道:“只指头略擦得一擦,他自倒了。不曾见这般鸟女子,恁地娇嫩。你便在我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宋江等众人都笑起来。】

戴宗看宋江花钱,又心疼了,埋怨李逵。然后李逵又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我们分析一下李逵的辩解。李逵说,我手指头碰她一下,她就倒了,没见过这么娇气的。他语言的重点,是说对方“娇嫩”。但是,这事的重点是什么?是你李逵打人的行为!跟对方娇嫩有啥关系?难道对方皮粗肉厚,你就可以打人吗?

李逵避重就轻的为自己辩解,掩饰自己的恶行。说明他对自己的缺德行为,是会受到谴责的行为,心知肚明。其次,他的行为,暴露出李逵,对穷苦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心。我在上文指出,哪怕这些穷苦人的行为,再让人讨厌,我们普通人,也不好意思指责对方。更何况用武力对付他们?有一点廉耻心的人,都不会像李逵这么做。

作者描写宋江到江州,结识李逵以后。通过二人相处期间,发生的这些生活琐事,把李逵的性格,品德,行为特征,给读者作出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这一段文字,其实,可以看做李逵的小传。后来,李逵上梁山以后,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和惨案,都是李逵性格发展的,符合逻辑的行为。

当我们对李逵的性格,品德,有了粗略的了解之后。我们应该产生几个重大的问题:

第一,李逵为何敢于劫法场?

我见过许多评价李逵的评论者,几乎没人解释这个问题。似乎李逵劫法场是天经地义,水到渠成的事儿。

故事后来告诉读者,江州劫法场的势力,一共有三伙:一,梁山团伙;二,江州张顺、李俊团伙;三,李逵孤身一人,算做一伙吧。

张顺、李俊等人,来晚了。在白龙庙,遇上晁盖等人的时候,宋江已经被梁山救出来了。若是等张顺等人劫法场,宋江早就人头落地了。所以,张顺等人,就是装一装样子。根本没打算真去劫法场救宋江。

真正解救宋江的是梁山晁盖等人。

而梁山晁盖等人,根本就不认识李逵。双方没有联络。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采取了相同的手段而已。

梁山劫法场,来了十七个头领,人人化妆,做了周密安排。他们敢于劫法场,我们读者能理解。毕竟人多力量大。而李逵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在并不知道梁山来劫法场的情况下,为何胆子那么大?假如,梁山没来劫法场呢?李逵岂不是死路一条?

有人推论说,李逵应该在私下,与张顺联系过。这推论是错误的。因为张顺后来说:【自从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近日又听得拿了戴院长。李大哥又不见面。我只得去寻了我哥哥,】

张顺说,他见不到李逵。这话是在白龙庙当着李逵面讲的。其他的语言可能靠不住,但是,他见不到李逵这一句话,不可能撒谎。也就是说,他二人,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李逵完全是孤身一人,劫法场。

13.

要理解李逵为何敢于,孤身一人劫法场。必须对李逵的性格,结合他身处的社会环境,进行一下了解。

我们在上面分析过,李逵是一个明知规则,而破坏规则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死路一条。

社会规则当中,最重要的规则,就是法律。他当初在老家杀了人,躲到江州,在戴宗的庇护下混饭吃,已经是很运气的事。还敢再触犯法律吗?再杀人,会有啥后果?这一点,人人清楚,不用多说。

社会规则中,次要规则,就是道德。他刚刚与宋江见面的时候,做的事。都是不符合道德的事。

他在酒楼殴打宋玉莲,没有得到惩罚。那是因为,卖唱女穷苦无势。不敢惹他。

他找酒楼老板借钱不果,打架闹事。没有得到惩罚。那是因为,商人和气求财,不与他计较。

他殴打牢房衙役,没有得到惩罚。那是因为戴宗罩着他。所以,他曾经很气愤的对戴宗说:【你就是怕我连累你】。这话证明,他连累过戴宗。

他在赌场赖账打架,会不会得到惩罚?难说的很。若不是宋江摆平此事,谁敢保证这些赌徒,后来不报复他?

他去渔船抢鱼,打了张顺。若不是宋江摆平此事,张顺会不会报复他?一定会!张顺是什么人?他是江州的鱼霸。江州是盛产鱼的地方,可以猜出,渔业,一定在江州经济当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产业。能把这个产业垄断的人物,会是吃斋念佛的人吗?

别忘了,张横告诉宋江,原来他弟兄两个,就是在江上抢劫杀人的家伙!这样的黑道人物,垄断了江州渔业,靠的是什么手段?我想,绝对不会是,以理服人。

李逵敢打张顺,等待他的结果,一定是横尸街头。虽然,张顺单打独斗,不是李逵对手。但是,以张顺的势力弄死李逵。绝对是轻而易举。

李逵就像一个乱咬人的疯狗。咬了穷苦无势的弱者,人家便忍了。若是咬了强者,岂不打死他?

李逵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心知肚明。为啥呢?看看他自己说的话:【李逵应道:“吟了反诗,打什么鸟紧!万千谋反的,倒做了大官。】他对黑暗的社会结构,非常清楚。谁说李逵不聪明?他对朝廷上的大官的本质,看得明明白白。他自己就是一个穷人,怎么会不了解社会的底层困苦呢?

他自己过得很穷,说明他在这个社会上是混不开的人。他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身处环境,必然不满。对自己生存环境不满的人,有很多。想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人,同样很多。但是,每一个人,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方式方法,不一样。

现在,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机会来了。李逵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环境。

14.

用生命做赌注,来冒险的人。水浒中有一个典型人物,石秀。他在大名府孤身劫法场,就是一场用生命做赌注的豪赌。

其实,李逵也是这样的人。李逵与石秀一样,都是聪明人。都是懂得投机的人。我在网上见过一些大神,对石秀的投机行为,做出了精准的点评。但是,却鲜有人对李逵的行为,做出点评。其实,李逵也是在孤身劫法场!李逵与石秀,是有共同点的人!

现在有了宋江这样一个名满江湖的大佬,他认准了宋江背后的强大势力,是可以投靠的势力,是可以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势力。解救宋江,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所以,李逵像石秀一样,孤身一跃。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劫法场。

李逵敢于孤身劫法场,就是因为对社会的不满,用生命做赌注,抓住宋江这个机会,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投机者的结局不外乎两种情况:一者失败,二者成功。失败有许多失败的原因,咱们暂时不去讨论。成功者也有许多成功的原因。不管因何而成功,至少,投机成功者,必须具备几种素质:一,胆大心细。二,对时局判断精准。三,具备冒险精神。

李逵与石秀,都是投机成功者!他们都具备以上品质。而以上品质的基础因素,则是聪明。智商低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

有人评价说,李逵是一个憨、傻、直。。。。。。嘿嘿。。。。。。(此处省略八十个得罪人的字)。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我认为,李逵的智商比起柳忘言来,高了一大截!

说起李逵的聪明,我再提前聊一个故事:李逵捉鬼。这个故事,对李逵的品性和智商,反应的很全面。

四柳村的狄太公,家中闹鬼。

【看见李逵绾着两个丫髻,却不见穿道袍,面貌生得又丑,正不知是什么人。太公随口问燕青道:“这位是那里来的师父?”燕青笑道:“这师父是个跷蹊人,你们都不省得他。。。。。倒地便拜李逵,说道:“师父可救弟子则个!”】

狄太公误以为李逵是一个有道行的道士。请李逵帮助捉鬼。

【李逵道:“你要我救你什事?实对我说。”那太公道:“我家一百余口,夫妻两个,嫡亲止有一个女儿,年二十余岁。半年之前,着了一个邪粜,只在房中茶饭,并不出来讨吃。若还有人去叫他,砖石乱打出来,家中人多被他打伤了。累累请将法官来,也捉他不得。”】

狄太公说他的女儿,被鬼附身了。请了很多法师,都不中用。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比较迷信。莫说古代,就在一二十年前,一个迷信色彩极为浓厚的邪教组织,居然能遍布全国!到今天为止,也有许许多多人,相信一些鬼狐作怪的事。更何况是在宋朝?所以,整个四柳村的村民几乎都相信,狄太公的女儿,被鬼附身。

人为何对鬼产生畏惧心理?因为人们认为,鬼是超越我们尘世存在的东西。是我们人类能力所控制不了的东西。而且,鬼的能力远远的超越了人类。说的直白一点,鬼能弄死人。而人对鬼,则无能为力。

人对鬼产生畏惧心理的前提条件,就是,人们相信鬼的存在。若是不相信鬼的存在,自然不会对鬼产生畏惧心理。

李逵有畏惧鬼魂的心理吗?他相信有鬼存在吗?李逵提着两把板斧,冲进屋里,就砍死了偷情的男女。李逵当然不信有什么鬼附身的蠢话!

咱们别忘了,李逵是一个没学过物理,没学过化学,没有经历过唯物主义教育的宋朝人!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李逵的智商,远远的高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

15.

李逵通过狄太公的诉说,就非常聪明的判断出,这里并没有鬼附身,而是有人在装神弄鬼。谁还敢说李逵的智商低?同时,这个故事也把李逵品性,给我们读者展示出来了。

当狄太公求李逵捉鬼的时候。【李逵道:“太公,我是蓟州罗真人的徒弟,会得腾云驾雾,专能捉鬼。】

李逵为何要撒谎?

假如李逵说实话,告诉狄太公,你女儿的事,不是她被鬼附身,而是她在装神弄鬼。我进去砍死她。

狄太公会同意吗?当狄太公得知女儿也被砍死后,【太公哭道:“师父,留得我女儿也罢。”】

很显然,狄太公不会同意李逵进去砍人。

杀人,是既违反道德的事,也是违法的事。这一点,李逵清清楚楚。所以,他知道,狄太公不会同意他进去杀人。所以,李逵才会对狄太公撒谎。

李逵对狄太公撒谎,就是说明了,李逵懂得道德,懂得法律。但是,他用谎言欺骗人们,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人们阻止他杀人。

最后,李逵还教育了狄太公一番:【李逵骂道:“打脊老牛!女儿偷了汉子,兀自要留他!】

你女儿偷汉子,你还想留她一命!瞧瞧李逵的话,多有道德感!他杀了人之后,还用道德来美化自己!

狄太公女儿的行为,是真爱情也好,还是为了肉欲偷欢也罢。暂且不论。至少,即便有错,也罪不至死吧?

李逵的行为,是在用别人的小过,掩饰自己杀人的大罪。用别人的小过,来给自己的杀人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

16.

在江州劫法场。

【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昧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

【火杂杂地轮着大斧,只顾砍人。】

【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

【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李逵的本性,就喜欢迁怒无辜。而现在,借着解救宋江的时刻,开始了滥杀无辜。他的这个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他在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他在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滥杀无辜的人,都是对社会不满的人。

同时,也能说明:李逵并没有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对抗黑暗社会。黑暗的社会,是李逵的敌人。社会底层的劳苦民众,同样是李逵的敌人。

许许多多人,赞美李逵的反抗精神;赞美李逵对黑暗社会的不妥协;是因为他们只看见,李逵的部分行为,而没有发现李逵的出发点。他对抗黑暗社会的行为,并不是因为社会的黑暗;并不是因为社会的不公。而是因为他,在这个社会当中,无法舒畅的生活下去。是这个社会,束缚了他太多的“自由”。

我在前面详细说过一个问题:李逵从来不会同情穷苦人。所以,他对抗黑暗社会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劳苦大众。而是为了他自己个人的自由和生活。

我们通过后面的故事,会发现,不仅仅以上两者,是李逵的敌人。不管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只要是社会上,正常的东西。都是李逵的敌人!

17.

很多人一定会对我的言论,不以为然。认为李逵与宋江感情好,才会孤身劫法场。注意:这种认识会被打脸。

【穆太公道:“你等如何却打从那条路上来?”李逵道:“我自只捡人多处杀将去。他们自要跟我来,我又不曾叫他。”众人听了,都大笑。】

众人解救了宋江,跟着李逵跑到了江边白龙庙。是一条绝路。幸好官兵一杀即溃。穆太公就很奇怪,问,你们怎么从这路跑过来?

李逵说,我只管挑人多的地方杀。我又没叫他们来,他们自己跟着我来的。

咱们应该明白,劫法场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救宋江的命。可是,在李逵的心中,是杀人重要?还是宋江的生命重要?答案还不够明显吗?在李逵的斧子下面,无辜者的生命如草芥。同时,宋江的生命安全,也可以丢到脑后。

解救宋江,对他来说,是改变生活的重要时机。即便如此,释放心中的邪恶欲望,依然占据了上风。李逵就是这样冷酷自私的人。

宋江与李逵的感情,是很好。不过,那是后来的事。至少现在,在江州劫法场,跟感情没关系。

宋江心中很清楚,张顺、李俊同样与他没啥感情,同样在对他玩虚的。根本没想救他。宋江然后鼓动这帮人,破无为军,擒黄文炳。杀了黄文炳一家,就是给李俊和张顺等人制造投名状。把他们都拉下水,自己也报了仇。

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的时候,正是宋江人生当中的低谷时期。原来在郓城老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杀了人,都有人帮他摆平。去清风山溜达的时候,虽说很倒霉的被人抓起来,打了板子,毕竟是有惊无险。江湖上人人尊敬他,爱戴他。照样很牛的生活。

可是,独自一人,到了江州。碰上李俊等江湖人士,个个居心叵测的试探他。表面尊敬他,内心的算盘,谁也说不清。

而他,宋江,一个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虽说衣食无忧的装贵族,毕竟真实的身份,是一个囚徒。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前途渺茫。所以,表露自己真实心理的那首诗,不自觉的就题写在酒楼的墙上。

而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时期,碰上黄文炳。差一点要了自己的小命。自己千方百计的,想躲开落草的命运,还是没能躲得开!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居然出现一个黄文炳!岂不是恨得咬牙切齿?岂不是恨得想吃了他的肉?

李逵懂得宋大哥的心理。恨不得吃了黄文炳,又得维护自己当领导的形象,不好意思下嘴。好吧,宋大哥,我帮你吃!

【只见黑旋风李逵跳起身来,说道:“我与哥哥动手割这厮。我看他肥胖了,倒好烧吃。”晁盖道:“说得是。教取把尖刀来,就讨盆炭火来,细细地割这厮,烧来下酒,与我贤弟消这怨气。”李逵拿起尖刀,......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捡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怎时,割了黄文炳。】

晁盖也懂得宋江的恨意。对,吃了他!解恨!

作者用非常冷静的笔调,描写李逵把黄文炳当烧烤吃掉。朋友们想一想,若是把这场面,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效果?

惨白的人体,被割去片片红色的肉,流着血,露出骨。血和人油,滴在炭火上,发出呲呲的声音。血,顺着身体,铺满地面,伴随着受害者绝望、凄厉的惨叫。李逵拿起烤熟的肉片,塞进嘴里,再嘬口酒。然后再去人体上,割下几片鲜肉,接着烤。最后人体变成,附着着残肉的骷髅架。......惨叫的声音慢慢变成,低哑的干号,最后,直至发不出一点声音.....

当然,李逵对于自己这次吃人,没有辩解。其实,也不用辩解了。

关于吃人的罪恶,还有啥可论呢?

18.

金圣叹对上面这段文字,怎么评价呢?

【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捡好的】这一句,金才子这么说的:【人肉又有好歹拣择,奇绝之语。】

其他什么话都没说。好像李逵是在菜市场买肉,居然懂得挑肥拣瘦。而关于吃人的意义......在金圣叹眼中,似乎很平常。我们仔细想想,金圣叹的这种平常心,不可怕吗?朋友们现在懂得,我为什么经常批评金圣叹了吗?

但是,关于吃人这种事,李逵自己辩解过。

【却去锅里看时,三升米饭早熟了,只没菜蔬下饭。李逵盛饭来吃了一回。看着自笑道:“好痴汉!放着好肉在面前,却不会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扒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

李逵杀了李鬼之后,因没菜下饭,就把李鬼吃了。在李逵眼里,李鬼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是,猪,牛,羊。而在金圣叹眼中,李鬼的确也不是一个人。他是这么评价这段文字:【可云吃鬼肉,亦可云自吃自。】

他说,可以说是李逵在吃鬼的肉。或者说,是自己在吃自己。

第一句,明摆着装瞎。李鬼名字叫鬼,又不是真鬼。第二句,则不得了。他把吃人这事儿,上升到了艺术高度。上升到了,让人头晕目眩的哲学高度。

这种评论方法,很投某些人的脾胃。

所以,现在金圣叹的许许多多徒子徒孙,都把李逵的滥杀无辜,和吃人等罪恶,用哲学和艺术的高度,为其辩解。但是,他们都忘记了,古今中外,没有哪种哲学和艺术,是鼓吹滥杀无辜和吃人。当然,纳粹的思想除外。

掩耳盗铃的愚昧者,套用云山雾罩的哲学术语,采用精巧绚丽的词汇,来为李逵辩解,却忘记了自己的逻辑,是自相矛盾的。顶多,也只能蒙蒙自己罢了。

与金圣叹等人对比,我倒是喜欢李逵的辩解:没有菜下饭。多直白?

对于李逵吃人的喜好,我实在是分析不出原因。因为我不喜欢吃人,我实在无法体会吃人的感觉。也体会不出,人类,在没有因为饥饿,对自己生命产生威胁的时候,为何会产生吃人的欲望?

我只懂得一点:自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吃人,是一种让人恶心的罪恶。

现在,研究一下,关于李逵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李逵为什么会滥杀无辜?

上面说过,李逵喜欢迁怒于无辜,是他产生滥杀的根源。但是,即便有再邪恶的欲望,若是要完成这个欲望,必须有适当的环境。换句话说,一种行为,必须有其生存的土壤。若没有适当的环境,李逵的滥杀行为,则不可能完成。

那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李逵滥杀无辜的行为?

[-] Aidenfred | 4 points | Jul 16 2021 00:54:24

&rt;古今中外,没有哪种哲学和艺术,是鼓吹滥杀无辜和吃人

有啊,中共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样板戏、百花齐放不就是干这个的吗。被中共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搞死的人全球第一吧

[-] TeachingSpirited8414 | 1 points | Jul 16 2021 02:44:50

公费算是张献忠之流的终极版了

[-] 63244236 | 4 points | Jul 16 2021 02:58:02

恁嘛嘞批何方神圣,划了四五秒才到底

[-] idiobard | 3 points | Jul 16 2021 03:36:39

非常好,读水浒的时候就觉得李逵集成了北支的特点,现在再看李逵简直是支人普遍的一个模板

[-] superusr_ | 2 points | Jul 16 2021 02:58:57

仔细读了,好文,支

[-] sjjjnjgy | 1 points | Jul 16 2021 03:43:02

操你妈,这么长,狗都不看

[-] [deleted] | 1 points | Jul 16 2021 11:06:44

[removed]

[-] TeachingSpirited8414 | 1 points | Jul 17 2021 01:46:57

d

[-] TeachingSpirited8414 | 1 points | Aug 05 2021 17:10:3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