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h123123321 | 1 points | Jun 22 2021 13:02:22

民主造就了中国的失败——漫谈辛亥革命与苏联解体以及为何中国离不开中共

冲浪tv东亚政治研究中心 一之濑姬月同志作

清末西学东渐,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政治优秀,更贴近中国古代三代政治的初衷,礼乐兴盛,国富民强,而清朝则溃而不崩,斯文扫地,满目衰败。

现在许多人不承认这一点,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小题大做,当时只是输了战争,只是武器军队落后而已,他们回到了洋务运动的思想阶段。但中国人对社会思想落后的认识,是从明代就开始的,明代耶稣会已经造成了小规模的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也在自己探索向前的道路,黄宗羲的《原君》中已经开始抨击君主。

满洲人入侵并没有让中国知识分子觉得自己需要鞑靼化,顾炎武对明朝灭亡的总结是需要更多经世致用之学,而非全盘推倒中国学。清末遇到的三千年大变局,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入侵,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震撼,才会最终产生全盘西化的欲望,这是不得不要在先说明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师法西洋的共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立宪运动,以及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一次比一次激烈,但内核却是中国式的,尽管中国现代人提到康有为此人一定满不在乎,觉得他人品不佳,抄袭,自我美化,贪恋权钱等,但康有为的思想,正是现代中国的奠基思想的典型表现。

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跑路欧美,在瑞典买了一个小岛,建了一座豪宅,写了一本《大同书》,从书名即可知道,他追求的是古代中国人追求的大同世界,夜不闭户,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之类的。

当时时代的中国人,谁在提到宪政、革命等东西的时候,心中恐怕都在想着这样一副画面。这就埋下了一个悲剧的种子——中国人对宪政共和的期望值太高,认为达成了它,就万事大吉。他们师法欧洲却不盼望欧洲的景象,不看到欧洲平民的贫困和战争的激烈,对人道的毁灭,以及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迫,欧洲知识分子自己也在闯荡前路,在挣扎,中国人却把当时的欧洲的制度当作自己完美的追求,提升到天国的高度。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人们对两千年专制帝国的历史终结抱有极大的热情,康有为《大同书》中写他要破除私有财产、性别、教育差别、体格差别等九个界限,甚至要破除人和动物的“类界”,达到一切的平等。在对他的批评展开之前,要提到一个东西方差别问题,很多人觉得提东西方差别会显得很无聊,但有用啊。

西方的哲学会魔怔一点,极端一点,以便于更好的说明和使人理解,中国的哲学就中庸,模糊,混沌。康有为很显然是比较魔怔的,毛泽东也是很魔怔的,他认为矫枉必须过正。邓小平向日本军人鞠躬,江泽民说“凡是不利于中日关系的,一定不要去做”,都是以便于人理解的、提纯了的口号。

所以《大同书》他设想激进,却现实中表现为改良派。

这里就要提到苏联了,政治局常委弗洛洛夫是戈尔巴乔夫的主要谋士之一,是一个哲学家,俄罗斯民族自己的哲学家,并非西方哲学家。一些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俄罗斯民族性的必然。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兄弟》中提到一个故事,说耶稣在乱烧人的西班牙显灵,结果被抓起来了,西班牙人问他:“耶稣啊,你给人自由,人却饿死了,我们现在不给自由,大家反而吃的饱饭”,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为“一旦承认二加二等于四,人就结束了生活”。

屠格涅夫说“仁慈的上帝,请赐予我们说二加二等于五的自由”,而乔治奥威尔《1984》中说极权国家把真理变成二加二等于五,人的所谓自由,就是有说二加二等于四的权利。

二者追求的截然相反, 奥威尔追求真理,默认真理是正义的,而俄罗斯人追求人的正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讲科学道理,如果二加二等于四使人难堪,就应该让二加二等于五。

所以俄罗斯的改革派叶利钦等人,宁肯用独联体代替苏联,也要干掉苏联,他们亲手毁灭了沙俄和苏联的基业,为了什么?为了人本主义的二加二等于五,热情造成了动荡。

中国与俄罗斯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中国不信基督,但中国人的仁爱精神仍然不愿意让二加二等于四这条真理杀人,有人可能说“不对啊,中国朱熹那套东西,不是就欺负下人,赶尽杀绝吗?”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要知道的是主导现代中国的奠基者们完全反对朱熹和孔孟,他们更贴近于乾隆年间的学者戴震,戴震说朱熹以理杀人,不在乎饥寒交迫的民众,他这种言论你在五四运动时随处可见。

重饥寒之民,就必须轻理,不承认二加二等于四,因此二加二等于四代表现实,现实就是即使是欧洲自己也一屁股烂账,怎么可能推掉一个屎盆子,再来一个屎盆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政治败坏全因为理想主义蛊惑人心,为何理想主义占据上风?因为中国的君主最为脆弱。

拿英国举例子,英国王族自1066年至今一脉相承,维京人劫掠法国,被法王裂土议和,封在诺曼底,从此维京人变成了法国人。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北伐征服了英格兰,诺曼末代君主没有子嗣,唯一合法后裔是堂妹和安茹伯爵的儿子亨利,于是亨利继承了诺曼的王位,和平改元建立了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最后的理查二世被臣子政变,趁他去爱尔兰的时候,拥立了他的堂兄兰开斯特公爵取而代之,于是金雀花王朝变成兰开斯特王朝。

兰开斯特公爵又被约克公爵取代,建立了约克王朝,以上三个国王有一个共同的祖父。

兰开斯特和约克两家联姻,剩下的儿子亨利建立了都铎王朝,都铎末代伊丽莎白没有结婚,指定亨利的女儿和斯图亚特勋爵的儿子继承王位,建立了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的安妮女王没有孩子,由公主索菲亚和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继承,建立了汉诺威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爱德华随父姓,建立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二战时德国变成敌人了,不能用萨克森的地名,于是变成了温莎王朝。他们的王朝更替流血不多,除了兰开斯特和约克的玫瑰战争,而且总在一个血统中,不像中国,群雄逐鹿,全盘推翻。

很多学者说中国没有农民起义,因为农民起义指的是以农民身份进行起义,而中国的人民起义是以臣民的身份发起叛乱,没有基于农民身份,他们要求皇帝的位置,不要求阶级利益。

中国的君主格外脆弱,而即使是俄罗斯,他们的留里克王朝,862年-1598年,有736年,之后是留里克王族的亲属米哈伊尔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被俄国革命推翻。

原因是专制,中国专制的很早,责任和义务一体,很早就引导人民关注他本人,而不是和封建领主斗争。

欧洲专制的出现,是手工业者们的欲求,追求统一市场,反教权等,中国的专制建立的很早,结束了封建时代,正是人民的呼声所致。有人说不对啊,商鞅和秦政不是古人很批判的吗?

事实上很多记载证明商鞅变法给了中国底层百姓利益,最重要的就是毁灭了井田制。

关于井田制,目前讨论很多,但主流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土地为君主所有,没有私有制,一块土地分为九块,外面八块分给百姓耕作,中间一块由这八个百姓负责,产出缴税,先干完公田的活才可以去私田。百姓不拥有土地,只是做君主的雇佣农。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度,“民得买卖”,可以私有土地,这不是对公民权利的进步吗?那么有人问了,既然人心所向,为何二世而亡?

一是秦国毁灭了井田制,但建立了授田制,土地原则上还是国有的,百姓只能耕种,虽然这是进步,很多百姓实际上已经可以私有土地,比如秦始皇三十一年下令“黔首自实田”,一般学者们解释为让百姓报告自己的土地规模,以便于收税,也就是政府不知道百姓有多少地了,控制肯定是减少了的。

但这种授田制,不能满足人心,汉代建立以后,就彻底解放了土地私有制,不限制人民拥有土地和奴隶的数量,王莽改革就是因此而起,他希望抑制兼并,恢复王田制。

二是秦始皇自己有问题,一些说法认为秦始皇事实上没有奋六世余烈,而是扬了六世余烈,把秦的大好江山给祸害没了。

综上所述,总结一点,中国专制的早,民众的利益在政治中的分量更多,以至于一直以来有所谓“民粹主义”,官僚政治是专制的伴生物,它产生的科举和做题崇拜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社会扎根很深,在14世纪以前,这是很先进的,这种东西产生的中国民众和专制君主的合作,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局面,即中国不愿承认二加二等于四,辛亥革命以后的节奏就变为一次次理想的浪潮,高飞,低落,摔得更狠,实际上不接受理性和包容,不肯低头躬耕。

因此,肯低头躬耕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来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