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Experience9138 | 17 points | Jun 13 2021 18:24:19
论被中国共产党AKA黄俄AKA境外邪教AKA恐怖分裂贩毒组织荼毒之前的盛世华夏(长期更新)我首先站下队 共产党这个死妈组织是必灭的 我是支持灭共的
ok然后讲讲被共产党荼毒之前的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
我不会下结论只会给数据 数据来源都有注 繁简混杂标点杂乱因为来源不同直接摘抄上来的请见谅。
一:中国历代王朝交替带来的人口大灭绝
https://preview.redd.it/7xv7qakjk1571.jpg?width=1387&format=pjpg&auto=webp&s=df8b8822891758a1edad6ff88d8fa45042c04477
-【简读中国史】张宏杰
前面我们讲了中国历史的独特现象:频繁的改朝换代,频繁的治乱循环,频繁的农民起义。
如果政治动荡只局限于政治家之间的争斗和残杀,其实无论多乱也没什么了不起。但问题是,中国历史上的频繁动荡还导致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那就是人口数量的大起大落。
中国历史上,和平时期的人口密度一直是比较大的。因为中国中原王朝均建立在稳定的农耕生活方式之上,加之祖先崇拜和多子多福观念,中国历史上人口密度大部分时间是高于西欧的。
然而中国史书上记载的人口数字又经常减少,而且是非常剧烈地减少。如果只读“二十四史”,读那些人口数字的变化,你肯定会被吓得睡不着觉。
《汉书》说,“汉极盛矣,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有整有零,非常精确。也就是说,汉代的人口高峰是近6000万人。
然而到了三国时期,人口变成了多少呢?唐代杜佑写《通典》的时候,综合《三国志》裴松之的注释,以及晋代《帝王世纪》的数字,也得出一个非常精确的人口数字:“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只有人口极盛时的1/8。从字面上来理解,7/8的人口消失了。
隋朝的人口高峰,正史记载是4600多万,经过威武雄壮的“隋唐演义”,正史记载,唐代建立时人口有1000万左右,只剩下隋代的1/5。
到了开元盛世,唐代人口达到最高峰,正史数字是4844万,然而安史之乱一来,人口又剧减70%,降为1692万。
可见,人口动不动就被消灭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接近90%。这实在太吓人了。
当然,我们要看到,正史记载的数字,往往是官方掌握的户籍资料反映出的数字,并不完全准确。第一,这些数字大部分体现的是中原汉族地区的人口变化,而忽略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情况。第二,动乱时期,很多流亡人口往往没有体现在官方户籍之中。
所以近年以来,学术界对正史数字进行了很多修正,其中公认学术水平很高的是葛剑雄先生主编的六卷本《中国人口史》。这部人口史的统计分析全面而深入。比如讲到三国时期人口,葛剑雄先生论证说,这一阶段的户口漏计和隐匿相当普遍:世家豪族荫附了很多户口,同时屯田生产者不列入郡县编户,再加上没有统计的少数民族人口,东汉三国间的人口谷底应该是2300万左右,而不是767万。
不过,即使按修正后的人口数字,其变化幅度仍然是很惊人的。东汉从人口高峰6000万,降到2300万,也已经减少了60%。
我们在这一章,不妨就参照这部多卷本的《中国人口史》,梳理一下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的脉络。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候,中国人口接近4000万,秦汉之际,降为1500万\~1800万,损失率为一半多。
西汉末的公元2年,中国人口达到6000万,成为人口史的高峰之一。然而王莽之乱和东汉初的战争让人口又降到3000多万。东汉后期(永寿三年,157年),再一次突破6000万。三国时期,人口损失达到60%,至2300万。
魏晋南北朝,人口多次出现起落,北方地区在十六国期间,人口最低点只有500多万, [2] 只及原来的1/4,损失了3/4。
隋大业五年(609年),人口恢复到6000万。隋唐易代战争让人口再次损失超过一半,唐初中国人口只有2500万。
唐代在安史之乱前的755年,人口增长到8000万左右,达到新高峰。安史之乱使全国的户口数从891万户锐减到大历中期(770年左右)的130万户。人口损失当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幅度也非常巨大。
南宋和金的经济恢复使13世纪初全国人口(也就是宋、金、西夏、大理等)加到一起超过了1.4亿,成为中国人口史上第三个高峰。但是宋元易代,使得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只有1000万。 [3] 1290年,全国人口降为7500万。 [4]
明初人口不到6000万,17世纪突破2亿。明清易代损失40%,清初时为1.2亿,康熙时恢复至2亿,乾隆时3亿,道光三十年(1850年)时创造了4.3亿的新高峰,之后经历了太平天国后又损失了1亿。
读了这些数字,你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会有所谓“离乱人不如太平犬”的说法,明白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中国人为什么盼望和平统一。
确实,中国历史上战乱之中的悲惨场景,实在是太触目惊心了。目睹三国动乱浩劫的仲长统说:“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那些著名的大城市都成了空城没人居住,走上100里地不见人烟的情况,在各地非常普遍。袁谭为青州刺史时,“邑有万户者,著籍不盈数百”,很多县人口只剩原来的百分之几。曹丕称帝时,“人众之损,万有一存”,一万个人只活下来一个。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曹操的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却并非夸张,而是写实。
在中国历史上,最惨的一个省是四川省。南宋时期,四川经济非常繁荣,户数为259万户。宋元之际的战争中,“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元朝建立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四川户数不过9万余户。这还不是最惨的,其后更有名的是明清易代时的“张献忠屠蜀”。“张献忠屠蜀”只是一个代表性的说法,事实上导致当时四川人口大量损失的,除了张献忠的军队外,还有其他军队以及饥荒、瘟疫、虎灾等多重因素。具体人口损失情况,《中国人口史》认为是从崇祯三年(1630年)的735万,降到清初的50万,也就是说,超过90%的人都死亡了。 [5] 当然,人口损失不可能是均匀的,所以部分地区的人已经基本死绝了。南明兵部尚书李乾德在答孙可望信中说,他所见的四川,已经不是人间景象,而似乎是在阴间:自从进入四川,只见遍地是荆棘塞道,万里人烟断绝。荒野之中,只有野兽成群,不见人类踪迹。偶尔见到一两个幸存下来的人类,又都是五官残缺,割耳截鼻,缺手断脚之人,看上去像妖魔鬼怪,让人感觉不是行走在人间。康熙六年(1667年),朝廷委派的四川巡抚张德地抵达四川之后向皇帝汇报说,对四川很多地区来说,他只是个空头巡抚,因为事实上已经没人需要他来管理:“四川有土无民。”
-【中國歷史上十六次人口大滅絕】作者不详
1 秦末農民戰爭 (滅絕率:70%;絕對人數:14000000)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顆流星落下,有人在隕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秦始皇就把隕石周圍居住的人,全部殺了。秦始皇的後宮姬妾,凡沒有兒子的,全部殉葬。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禮完畢之後,20多萬役卒全部封在墓裡,死於非命;以後凡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樣悲慘的下場。到胡亥時,賦稅甚至增加到超過農民收入的2/3。
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歷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現了”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的現象(《史記.平準書》)。
2 漢武帝伐匈奴 (滅絕率:50%;絕對人數:25000000)
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幾度討伐匈奴,海內虛耗,人口減半,50%的人死亡。
3 西漢末年混戰 (滅絕率:65%;絕對人數;38590000)
公元2年全國人口5959萬,經過西漢末年的混戰,到東漢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萬。損失率65%。20年間,西安的人口從68萬減到28萬,大荔從91萬減到14萬,興平縣從83萬減到9萬,綏遠縣從69萬減到2萬。
4 三國鏖戰 (滅絕率:98.3%;絕對人數:48670000)
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盪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
5 西晉八王之亂 (滅絕率:38%;絕對人數:6180000)
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後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及成都王穎八王為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歷時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燬,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晉書.食貨志》)。
6 南北朝混戰 (滅絕率:60%;絕對人數:18000000)
公元311年,劉曜攻長安,關中地區的人口僅餘1-2%。後趙帝國地盤很小,皇帝卻有五個皇后,一萬多姬妾。他死了以後,兒子日夜與五個皇后母親淫樂,被岳父殺掉,滅絕了皇族。
皇帝石虎,一次徵集美女3萬人,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徵集美女而不情願者被殺高達3千餘人。為容納美女,石虎分別在鄴城、長安、洛陽建宮殿,用人力40萬。鋪天蓋地苛捐雜稅,迫使缺衣少食的農民賣兒賣女,賣完後仍然湊不夠,只好全家自縊而死,道路兩側樹上懸掛的屍體,前後銜接。前燕帝國進圍鄴城,那數萬宮女,不是餓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長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韜跟自己奪位,先派人刺死石韜,再密謀幹掉老爹提前接班。事敗之後,石虎立即登上高台,將石宣綁到台下,先拔掉頭髮,再拔掉舌頭,砍斷手腳,剜去眼睛,扔進柴堆活活燒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兒女,全都處斬。石宣的幼子才五歲,拉著祖父的衣帶不肯放鬆,連衣璉都被拉斷,但被硬拖出去殺死。
太子宮的官吏差役數千人全被車裂。石虎死後,登基33天的兒子,被另一兒子殺掉。183天後,又被另一兒子殺掉。
103天後,一名漢族將軍冉閔殺盡皇室,下令:”凡殺一個胡人者,官升三級。”霎時間,僅首都鄴城屠殺胡人20萬,造成數百萬人的死亡。北朝的齊代有2000萬人,到北周時人口僅900萬;南朝宋代有469萬人,到南陳滅亡時只有200萬人,損失率達60%。
7 隋朝役民 (滅絕率:73%;絕對人數:33670000)
隋朝24年,揚堅的次子揚廣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父親和哥哥揚勇,霸佔父親最寵愛的陳夫人。他擴建洛陽皇宮,每月役丁2百萬人。修運河,隋煬帝”詔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斬三族”,役夫達543萬餘人,晝夜開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數,死者過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是為了滿足隋煬帝到江都享受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軍進攻高麗,傷亡無數。從公元611到628年18年間,兵變、民變和宮廷政變共136次,有50多位稱帝稱王者,均統兵15萬以上,各據一方,相互混戰。全國戶數由890萬減至290萬,人口由公元606年4602萬人,減到639年1235萬,損失率73%。
8 安史之亂 (滅絕率:68%;絕對人數:35930000)
皇帝為奪回江山,竟卑躬乞求匈奴回紇收復洛陽,應允任意搶掠三日,使洛陽成了一片廢墟。歷時九年的殘殺,使黃河流域蕭條悽慘,人煙斷絕,獸游鬼哭。中國人口從九百萬戶銳減至二百萬戶,四分之三慘死,殘存者
以紙為衣。公元755年有5292萬人,到760年人口1699萬。損失率68%。
9 黃巢起義 (滅絕率:76%;絕對人數:3760000戶)
有一句俗錚骸盎瞥采比稅稅僂?-劫數難逃。”黃巢佔長安,其部屬”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待到官軍反撲長安,一城百姓完全站到了官軍的立場上,”巢怒,縱兵屠殺,流血成川,謂之洗城”。
黃巢所過之地,百姓淨盡、赤地千里。《舊唐書》記載:黃巢率領全軍圍陳州近一年,數百(一說三千)巨碓,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流水作業,日夜不輟。將活生生的大批鄉民、俘虜,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磨成肉糜,並稱之為”搗磨寨”。陳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咸被其毒。” 唐末、五代,前後八十年,中國內外一片混戰,億萬生靈塗炭。前後58個皇帝,有42個死於非命。自秦後的所建立三十餘個朝代的開國之君出身游民和社會下層的約佔了一半。五代十國之間的開國之君十有七八是兵痞、無賴、流浪漢,心狠手辣就是自然的了。
唐武宗(841-846年)時有496萬戶,後周世宗(955-960年)僅120萬戶,到宋初為200萬戶。損失率76%。
10 金、元滅兩宋 (滅絕率:91%;絕對人數:84600000)
1122年全國人口9347萬,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萬。損失率高達91%。
蒙古人滅花剌子模,屠尋思干(撒馬爾罕)城約百萬人口;滅西夏,屠八十餘萬。蒙古人數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數百城,包括屠殺了巴格達的數十萬人口,整個中亞一片廢墟。
忽必烈屠殺了中國人1800萬人,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估計有1300-2000多萬人,屠殺後竟然不滿80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
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殺蒙古人償命,殺回回罰銀八十兩,殺漢人罰交一餐頭毛驢價錢。漢人村裡新媳婦的頭一夜一定要給蒙古保長,中國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
11 元末混戰 (絕對人數:7000000)
元人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裡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軍”即朱元璋之軍,這個吃人上癮的軍隊,何嘗考慮過民意。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生微賤,生性殘暴。他在生計艱難之際為郭子興收留、重用,完全借郭子興而興,得勢後他卻忘恩負義。朱元彰的好友殺了都元帥,朱元彰又殺了好友,當上都元帥。1366年,朱元彰救應遭難的皇帝,在龍舟上把皇帝推入長江,建立了明朝。他殺來殺去,先征服了中國人,才轉向驅趕已經勢微的蒙古人。
奪得天下後,朱元璋翻臉不認人,”火燒獨角樓”,大殺功臣、朝臣,據史書記載,胡惟庸、李善長、藍玉三案總共殺人十萬之多。在位三十年,殺了二十萬,基本上將功臣殺光,連毫無二心的幼時放牛娃朋友徐達也不放過,可謂冷酷刻暴到了極點。朱元璋賜給常遇春美妾,可常遇春的元配砍掉了美妾的手。朱元璋派人殺了常遇春的元配。她的肋骨被砍成小塊弄熟,由朱元璋分發給常遇春及眾大臣食用。
明朝最著名的酷刑莫過於”剝皮揎草”,將一個活人的皮剝下來,再塞上草。歷史上的皇帝很少用這種刑。只有土匪、流寇和酷吏才下得了手,而明初的幾個皇帝竟對此都樂此不疲。剝皮時如果讓被剝皮者早死了,明朝竟規定:”有即斃者,行刑之人坐死。” 朱元璋在各州縣設有”剝皮亭”,官員一旦被指控貪污,無需審判即被剝皮,懸皮於亭中,以示警戒。他懲治官倒,如空印案、郭桓案,數萬人被連累致死。因貪污罪名死於監獄或被判刑的,每年都有數萬人。但明王朝最終仍然陷於腐敗泥淖而不拔,嚴嵩的貪污款就相當於好幾年的國防預算!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用了46個妃妾、宮女殉葬,在以後的70年中,這種野蠻的制度又在皇帝與諸王中流行。
朱棣比起乃父來,毫不遜色。1402年,他奪了親侄子的皇位,導致了幾十萬人的戰死沙場;建文帝宮中的宮人、女官、太監被殺戮幾盡;他一次性枉殺1萬4千多人。他還將忠於建文帝的舊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殺死;僅方孝儒一家,滅”十族”就殺掉873人!對於方孝儒的妻女,喪盡天良的朱棣竟把她們送進軍營,讓士兵輪姦,一個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20餘男子的凌辱。有被摧殘至死的,朱棣就下聖諭將屍體喂狗吃了。永樂末年,他大肆屠殺宮女、宦官,在這次大慘案中,被殺的宮女有近3000人之多。
明成祖死亡(公元1424年)的當天,30多名宮女都餉之於庭,吃完以後,被帶上殿堂,哭聲震殿閣。殿堂內置有小木床,使宮女立在床上,樑上結有繩套,把她們的頭放在圈套中,然後撤掉小床,使她們吊死。據說,這樣殉葬比活埋要痛快得多。
12 明末混戰 (滅絕率:80%;絕對人數:86000000)
從李自成起義到吳三桂滅亡,混戰五十四年。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 1628年(崇禎元年)陝西的大饑荒弄到人相食的地步,正是這場空前的大災難拉開了明王朝滅亡的序幕。李自成的大順軍的戰馬飲的是俘虜的血,馬飲慣了血,對水不屑一顧。上了戰場,戰馬一聞到血腥味,奔騰嘶鳴,眼睛發紅,簡直像獅子一樣。大順軍打下安徽桐城,百姓簞壺食漿,以迎義師。一農民在城門口攔住幾個大順軍戰士,向他們講述自己的苦難,一個大順軍小頭目說:”哎呀,你既然那麼苦,何必活在世間?”就把老農殺了。
1644年陰曆八月初九張獻忠陷成都,張獻忠下令屠城三日。三日過了,停止大殺,仍然每日小殺百餘人以樹威。歐洲傳教士利類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聖教入川記》記載,張獻忠每日殺一二百,為時一年又五個月,累計殺人十萬,亦不算多。清軍一來,他就逃了。在大軍逃離成都前,更是對成都實行殘酷的”四光政策”,盡殺蜀人,從老百姓到軍隊家屬(老弱病殘)再到他部隊中的湖北兵、四川兵,最後連早期跟隨他出生入死的秦兵也在剮殺之列,剮殺後製成醃肉以充軍糧,單就此點來說,實在獨步中國大屠殺史。據《蜀破鏡》記載,某日晚,他的一幼子經過堂前,張喚子未應,即下令殺之。第二天晨起後悔,責問妻妾們昨晚為何不救,又下令將諸妻妾以及殺幼子的刀斧手悉數殺死。
張獻忠學朱元璋剝人皮,”先施於蜀府宗室,次及不屈文武官,又次及鄉紳,又次及本營將升。凡所剝人皮,滲以石灰,實以稻草,植以竹竿,插立於王府前街之兩旁,夾道纍纍,列千百人,遙望如送葬俑”。張獻忠創造了許多殺人的名堂,譬如派遣將軍們四面出擊,”分屠各州縣”,名曰”草殺”。上朝的時候,百官在下邊跪著,他招呼數十隻狗下殿,狗聞誰就把誰拉出去斬了,這叫”天殺”。他想殺讀書人,就開科取士,將數千四川學子騙來殺光。每屠殺一地,都詳細記錄所殺人數,其中記有人頭幾大堆,人手掌幾大堆,人耳朵幾大堆。打下麻城後,他把婦女的小腳砍下來堆成山,帶著他最心愛的一個小妾去參觀。小妾笑著說:”好看好看,只是美中不足,要再有一雙秀美的小腳放在頂端,就再好也不過了。”張獻忠笑咪咪地說:”你的腳就最秀美。”於是把小妾的腳剁下來放到”山尖”上。張獻忠兵敗潰退,更是殺婦女醃漬後充軍糧。如遇上有孕者,刨腹驗其男女。對懷抱中嬰幼兒則將其拋擲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觀其手足飛舞而取樂。稍大一些的兒童或少年,則數百人一群,用柴薪點火圍成圈,士兵圈外用矛戟刺殺,看其呼號亂走以助興致。
《溫江縣誌》上說,溫江縣由於張獻忠的屠剿,”人類幾滅”。張獻忠死去十三年後(1659年)清查戶口,全縣僅存32戶,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國《簡陽縣誌》卷十九:”明末兵荒為厲,概成曠野,僅存土著14戶”。中國史上想改朝換代的流氓軍閥,互相殘殺起來比任何人都厲害,就是為了不讓對手獲得土地與人民,不讓對手比自己更強大,寧願一切都毀滅!
滿族征服漢族,始終貫徹一個既定方針:屠殺。對蒙古人和朝鮮人卻不是這樣。努爾哈赤的清軍佔領遼東地區後,先是擔心當地窮人無法生活而造反,把遼東地區的貧民都抓起來殺掉,稱”殺窮鬼”。兩年後,清軍又怕遼東的富人不堪壓迫而反抗,又把遼東地區的富人幾乎殺光,稱為”殺富戶”。共殺遼民300多萬,遼東地區的漢民基本殆盡。皇太極破錦州,三日搜殺,婦孺不免;掠濟南,城中積屍13萬。揚州城破,揚州頓成地獄,死者達80餘萬。比地獄更難忘是人民引頸受戮的場面。史載:只要遇見一個滿族士兵,”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刀,無一敢逃者。”一個清兵,遇見近五十名青壯男子,清兵橫刀一呼:”蠻子來!蠻子來!”這些人皆戰戰兢兢,無一敢動。這個清兵押著這些人(無捆綁)去殺人場,無一人敢反抗,甚至沒一人敢跑。到刑場後,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殺。江陰一縣,就殺了17萬人,全城僅50人倖存。嘉定三屠殺了50多萬。1649年佔領湖南湘潭後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運動,大同全城軍民被屠盡,”附逆抗拒”州縣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殺;1650年攻破廣州時屠城,”屠戮甚慘,居民幾無噍類……累骸燼成阜,行人於二三里外望如積雪”。
張獻忠與清兵入侵使四川人口由600多萬銳減至50萬,只剩下10%左右。整個中國,”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北蒙古的准葛爾部落殺到最後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
滿清入關後,對朱家宗室,可謂殘酷至極,除魯王朱以海一系逃至菲律賓得以存留外,其餘幾乎全部斬盡殺絕。崇禎帝的長子被多爾袞絞死,其第二子隱姓埋名在民間數十年後,不慎暴露了身份,年已七十多歲的他,和他的兩個兒子仍被康熙帝下令凌遲處死,明朝永曆帝儘管逃到了緬甸,還是被清朝抓回云南,全家被殺。
13 清代的白蓮教起義(1796-1805 滅絕率:28%;絕對人數:110000000)
1786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後,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鬥中,佔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14 太平天國起義 (滅絕率:43.5%絕對人數:200000000)
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義軍在起義後的六年中,不過犧牲4千餘人;然而內訌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及親信6千餘人,兩個月總共殺了文武官員2萬人。後來又利用石達開來天京靖難,凌遲處死韋昌輝,將其屍體寸磔,割成許多塊,每塊皆二寸,掛在各處醒目的柵欄處,標上”北奸肉,只准看不準取”的字樣,真是厲害之至。”洪楊之變”導致了十幾萬人被殺。 1864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入”天京”後,殺害數十萬人的生命;整個天京城3萬多戰士,無一投降,全部戰死或者自殺。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100萬人,可曾剃頭殺過10多年後,到光緒登基時,南京也還不到50萬!
太平天國爆發(1851年)前夕中國人口4.3億,太平天國失敗(1863年)後,中國只有2.3億人,一場農民戰爭使中國損失了2億人[4000萬人死於戰爭中],這是何等的殘酷!到1911年全國恢復到3.4億人。
15.八年抗戰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一般的統計數字是;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中國政府軍隊犧牲200萬,游擊隊犧牲60萬(包括八路軍,新四軍).手無寸鐵的被日軍屠殺的中國老百姓,在2000萬以上.
16.三年饑荒(1959——1961)
據中科院的報告:「三年困難時期,因糧食大幅度減產,按保守的估計,因營養不足而死亡約1500萬人,成為本世紀中國最悲慘的事件之一」。(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生存與發展》第39頁,科學出版社,1989。)
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說:「1959年—1961年間的大躍進,這場國家的災難,是直接由毛主席造成的。最後大約2000萬到3000萬人由於缺乏營養的災荒而喪生」(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第353頁)
美國人口學家科爾在1984年出版的《從1952年到1982年中國人口的急劇變化》一書,估計我國在1958到1963年超線性死亡(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2700萬(2680)。
原西安交通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現任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教授在1986年的計算是1700萬(1697萬)。(參見蔣正華、李楠:《中國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校正》《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86年第3期。)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對以上兩位的數字進行比較研究,他發現科爾多算了約500萬,蔣正華少算了約500萬。他認為應該是2200萬 (《中共黨史研究》1997.2) 。
國防大學學者叢進在《曲折的歲月》一書中的結論是:「據測算,中國的人口1959年是6.72億人,1960年為6.62億人,即減少了1000萬人,1961年比1959年減少了1300萬人。按照當時出生與死亡相抵後20‰的人口淨增長率推算,正常情況下1961年總人口應比1959年增加2700人,兩者相加,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減少出生人口數,在4000萬人左右」(叢進:《曲折的歲月》第272頁)。
學者金輝在1993年在《社會》雜誌第四、五期合期上發表的《「三年自然災害」備忘錄》一文,他的結論是:「1959年至1961年三年災難中,中國大陸的非正常死亡的絕對數字,低限值也在4000萬之巨」。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廖蓋隆在《炎黃春秋》雜誌第2000年第3期著文,在「大躍進」期間,全國非正常死亡人數達4000萬人之巨。
另外,中共元老薄一波說:「我國人民所經歷的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主要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反右傾』鬥爭造成的。在三年困難時期,全國廣大人民因食物缺乏、營養不良,相當普遍地發生浮腫病,不少農村因饑饉死亡增加,據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減少1000多萬。在和平建設時期發生這種事情,我作為共產黨人實在是愧對百姓,應該永誌不忘這沉痛的教訓」
註:清末至民國期間,國內軍閥亂戰,被列強欺凌,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再到內戰,死亡人數已無法考證,估計應不在少數。
二:中国正史中记载的吃人例(你以为鲁迅说的吃人是文学修辞??)
这部分中的个案我会一笔带过(因为太多),只会编年。
1:50万年前至20万年前
北京猿人吃人(现在对于中国人是否起源于北京人说法不一) “北京人化石有一个令人注意的事实,即头骨发现得很多,而躯干骨和四肢骨却很少,很可能远古的北京人有食人之风。”黄叔娉《中国原始社会史话》
2: 约前2070\~前1600 夏
“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 ——《左傳.裹公四年》
3: 前1600 商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尚书.盘庚》
“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 - 《殷本紀》
“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於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殷本紀》引《帝王世纪》
4:約前1100年-前256年 周
前771 至 约前476 春秋
前 684年 “宋國把南宫长万和猛獲一起醢了” - 《中国食人史料钞》 黄粹涵
前666 鲁国饥荒,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曰:“天灾流行,戾于弊邑,饥馑荐降,民羸几卒 {差不多死光了} —— 《国语》鲁语 臧文仲如齐告籴
前660年 “狄人至,攻懿公于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辞毕,呼天而号,哀止,曰:“若臣者、独死可耳。”于是,遂自刳出腹实,内懿公之肝,乃死。” -《呂氏春秋》
前647 “晋饥,秦输之粟;十四年,秦饥,晋闭之籴。”——《左传》
前643年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 -《晋语四》
前639 “夏大旱,公欲焚 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巫尪何为? 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 ——《左转·僖公二十一年》
前 634 齐伐鲁,“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左丘明《展喜犒师》{室内室外已经空无一物,灾荒极其严重。按照黄粹涵先生所说,春秋史官不记灾而记政。也就是只记载帝王君主对灾害的应对以显示君主的高尚德行。}
前628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 《左传僖公 三十二年》
“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
之。 '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史记·秦本纪》
前597 “楚围郑,郑降。晋兴师救郑。楚王北上迎敌。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
敖不欲战,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吾事之捷,孙叔为无
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 -《左传·宣公十二年》
前595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 《左传·宣公十五年》 {按照 黄粹涵先生所说这是中国有史记载因战争而人食人的最早记录,围城时间有说五个月的,有说九个月的,具体吃了多少人史料无载。}
前557 “ 襄公十六年,郑以马四十乘与师茂、师慧(乐师)贿宋,宋以堵女父、尉翩、司齐予郑,郑人醢之三人也” -《左传襄公十六年》
前553 “齐庄公围高唐,夙沙卫不投降,齐师断城而入,醢夙沙卫。” 一一黄粹涵引《左传襄公十九年》
前555 “庄公为勇爵, 殖绰 、 郭最欲与焉。 州绰 ……对曰:‘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前546 大臣食堂,厨子私自把每天两只鸡换成两只鸭,又拿掉肉只给汤,卢听说后,“襄公二十八年,卢蒲嬖曰:“譬之如禽兽,吾寝处之矣。”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前539 “齐侯田于莒,卢蒲弊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昭公三年》
具体时间不详 “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途,曰:“盍相饮乎?”饮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求肉为?”于是具染已,因抽刀割己肉而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无勇 ” -《吕氏春秋》
前 492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其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孔子问明使者知道是子路被剁成肉糜,就联想到自己家里的人肉酱,心里不舒服就把家里的人肉酱都倒掉了。}—— 《礼记·檀弓》
“ 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 ”—— 《庄子·杂篇·盗跖》{菹也就是醢,也就是人肉酱,菹以备食。}
春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于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 —— 《庄子 杂篇·盗跖 》{孔子对食人者说“闻将军高义”。按 黄粹涵先生说,庄子多寓言,可能以此排击孔家,具体事可能存疑,但春秋食人是确有其事不用存疑。 }
“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人情非不爱其子也,于子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喜宫而妒,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人情非不爱其身也,于身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子开方事公,十五年不归视其亲,齐卫之间,不容数日之行。于亲之不爱,焉能有子公?” —— 《管子·小称》 { 这一段的大意是,齐桓公跟厨师易牙表示遗憾,说我就蒸婴儿没有吃过了。易牙回去就把长子蒸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非常嗨皮,从此宠爱易牙。但管仲说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又怎么会对国君真正忠心呢? }
墨子谈食人:“ 昔者越之东有輆沐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 ” ——《墨子 节葬》
“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 ” ——《墨子 耕柱》
“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 《史记: 列传: 伯夷列传》
前476 至 前 221 战国
前455-453(其中围城一年有余) “ 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 ——《史记 赵世家》
前314 “子之为王三年,面姓恫恐,国内大乱。齐宣王使章子发北境军攻燕,擒子之,齐人擒子之而醢其身也。” ——《史记·燕召公世家》
约前296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中山把乐羊儿子煮了,分给乐羊一杯,乐羊把一杯都吃了,中山被乐羊的诚意感动,不打他了。} —— 《战国策》{百度百科上对乐羊食子的评价:“ 乐羊食子,这无疑是古代发生的人间的悲剧。但是同是此事,却引来截然不同的看法。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是谋略学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在此篇中得以表现。” 真可谓畜生至极,共产党不愧为中华正统,唯物辩证法与厚黑学也就是支那贱畜的最佳代言人。}
前279 “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 ”——《战国策·齐策六》
前260 长平之战赵军被围自相杀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 ——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阴 即暗地里 偷偷互相杀食,从老弱病残开始,几十万赵军互相杀食几何没有明确记载。}
前257 秦军 王龁围住邯郸 “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前206年或前202年 至 8年、23-25年 西汉
这次先更新到这里,以后继续。
[-] Ok-Experience9138 | 5 points | Jun 13 2021 21:33:40
前206年或前202年 至 8年、23-25年 西汉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史记: 列传: 货殖列传》{这种价钱的粮食基本失去交易意义,也不知道没粮吃民吃什么?史书无载}
前205 “汉高帝二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汉书·高帝纪上》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前204 “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 ——《史记,项羽本纪》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前203 “羽亦軍廣武,與漢相守。數月,楚軍食少。項王患之,乃為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史记,项羽本纪》
前196 “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史记·黥布列传》
前138 “建元二年,河水溢于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大饥,人相食”——《汉书·武帝纪》
前137-136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史记 汲黯列传》
前115 “三月,大雨雪。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汉书·武帝纪》
前114 “是时,山东被河灾,乃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汉书·食货志》
前109 “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史记 河渠书》{汉武帝认同黄河泛滥是天意,于是就不管了}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史记 河渠书》{伟大的汉武帝就放任黄河决口二十余年不管}
前104 “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
前104 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
前100 夏大旱
前98 夏四月 大旱
前96 秋旱
前93 夏 大旱
前90 秋蝗
————《资治通鉴》
前48 六月 “关东饥,齐地人相食”——《资治通鉴》
“九月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资治通鉴》
前 47 “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汉书·食货志》
灾情一直延续至
前44 “诏曰:“朕之不逮,序位不明,众僚久旷,未得其人。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变,咎流万民,朕甚惧之。乃者关东连遭灾害。饥寒疾疫,夭不终命。”——《汉书· 纪· 元帝纪》
前43 “陨霜杀桑;九月二日,陨霜杀稼,天下大饥”——《汉书·五行志》
前42 2月 “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汉书·元帝纪》
6月 “间者连年不收,四方咸困。元元之民,劳于耕耘,又亡成功,困于饥馑,亡以相救。”
前41 “盗贼并起,吏何以不禁?”——《汉书·元帝纪》
前40 “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加以边境不安,师旅在外,赋敛、转输,元元骚动,穷困亡聊,犯法抵罪。夫上失其道而绳下以深刑,朕甚痛之。其赦天下,所贷贫民勿收责。”——《汉书·元帝纪》
6-23 王莽带着共产主义来了
14年
“缘边大饥,人相食” [ 屯军与边民互食,军士互食。]
“边兵二十馀万人仰县官衣食,用度不足,数横赋敛,民俞贫困。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贾翔贵。 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于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官以禀之,吏盗其禀,饥死者什七八。”——《食货志》
“吏用苛暴立威,旁缘莽禁,侵刻小民。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广,于是青、徐、荆楚之地往往万数。战斗死亡,缘边四夷所系虏,陷罪,饥疫,人相食,及莽未诛,而天下户口减半矣。”——《食货志》
21年,22年
赤眉本不杀人,饿久了也开始吃人了,“又齐国儿萌子明、梁郡车成子威二人,兄弟并见执于赤眉,将食之,萌、成叩头,乞以身代,贼亦哀而两释焉。”——《后汉书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時汝南有王琳巨尉者,年十餘歲喪父母。因遭大亂,百姓奔逃,唯琳兄弟獨守塚廬,號泣不絕。弟季,出遇赤眉,將為所哺,〔一〕琳自縛,請先季死,賊矜而放遣,由是顯名鄉邑。後辟司徒府,薦士而退。〔一〕 哺,食之也。哺音補胡反。” ——《後漢書卷三十九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
“《汉书·王莽传下》“ 秋,陨霜杀菽,关东大饥” “洛阳以东,米石二千。”(田况语)时青,徐,豫,荆饥民起事,有赤眉,新市,平林等名号,千万成群,使灾情加剧。王葬又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统大军剿赤屑,军纪极坏,东方为之语曰:“宁逢赤眉,不适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既杀人,掠夺财产粮食自不在话下。这更使灾情加戏。能逃的只得向京城逃(还有不能逃的)。逃荒中当然有拖死,饿死,劫掠及被杀食。缓蝗,米贵,战乱,逃荒死多少人呢?减人口一半。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户口最盛,共59594978人。减少一半即三千万。绝对数略同于抗战八年我国死亡总数或“过苦日子”与“文化大革命”中死亡合计数。但后两者绝对数虽是三千万,占总人口比率只百分之几,两前者则为50%。比率数之高,历史上只有东汉末三国时可以相比。直至公元57年,王莽死光武统一天下后之三十四年,人口总数仍只有二千一百万人。”——《中国食人史料钞》 黄粹涵
23 24年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 ——《后汉书·刘平传》
“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父普,王莽时为田禾将军,任孝为郎。每告归,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还,欲止邮亭,亭长先时闻孝当过,以有长者客,洒扫待之。孝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因问曰:“闻田禾将军子当从长安来,何时至乎?”孝曰:“寻到矣。”于是遂去。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不如孝肥。”贼大惊,并放之,谓曰:“可且归,更持米糒来。”孝求,不能得,复往报贼,愿就烹。众异之,遂不害。”——《廉吏传》
“棘阳守长岑彭与前队贰严说共守宛城,汉兵攻之数月,城中人相食,乃举城降。更始入都之。”——《资治通鉴》
十月六日 王莽被肢解分食:“就识,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汉书·王莽传》
“李熊说述曰:“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
[-] Ok-Experience9138 | 2 points | Jun 14 2021 02:32:15
25-220 東漢 {彻底崩坏的地狱}
24年9月至25年9月 “长安官乱,内乱,战乱。”{赤眉军与更始军攻伐交错}——《中国食人史料钞》
26年正月 “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彻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过祠南郊,车甲兵马最为猛盛,觽号百万。盆子乘王车,驾三马,从数百骑。乃自南山转掠城邑,与更始将军严春战于郿,破春,杀之,遂入安定、北地。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后汉书》{赤眉不光盗墓还把吕后奸尸}
12月 “关中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民往往聚为营堡,坚壁清野,赤眉掠夺无所得食,乃引而东归。”——《资治通鉴》
27年 “張豐狂悖,姦黨日增,連年拒守,吏士疲勞,甲冑生蟣蝨,弓弩不得弛,上下燋心,相望救護,仰希陛下生活之恩。」詔報曰:「往年赤眉跋扈長安,吾策其無穀必東,果來歸降。今度此反虜,埶無久全,其中必有內相斬者。今軍資未充,故須後麥耳。」浮城中糧盡,人相食。”——《後漢書: 列傳: 朱馮虞鄭周列傳》
“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隔断,委输不至,{冯异}军士悉以果实为粮。”——《资治通鉴 建武三年》《冯异传》
88年至167年
88汉和帝刘肇即位,方十岁。实太后(章帝后)临朝。五月,京师早。
89太后兄窦宪为大将军,郡国九大水伤稼。 (具体那国名不详,大致马黄河中下游一带。)
92杀窦宪。宦官郑众封侯,宦官开始参预朝政。夏旱蝗。 (具体地区不明,京师一带在内,下同。)
94七月,京师旱。有诏称:济河之域,凶馑流亡。 (原因不详,似与89年之水,92年之早煌有关。)
95京师蝗。
96河南,陈留,京都蝗。
97六月早蝗。七月蝗虫飞过京师(应属自东向西)。诏免今年租,可见灾情严重。窦太后逝。
98五月,京师大水。十月,五州雨水(连雨多日)。
100诏日:比年不登,百姓虚匮。黎民流离,困于道路。 (可见连年无收,百姓逃荒了。未指明地区,是全国性灾。)
101诏:天下半入今年田租(即公粮)刍槀。(为灾减徽,可见全国有灾,《五行志》有淫雨为灾。)
102兖,豫,荆三州雨水伤稼。被害什四以上免半租刍。
103贷额川,汝南,陈留,江夏,梁国,敦煌贫民。淫雨伤稼(《纪》缺《五行志》有。)
104半人田租,刍槀。
105和帝崩。帝隆生方百余日继位。邓太后临朝(和帝后)
106太后兄邓骘为车骑将军。(位高于丞相)六月,郡国三十七大水伤稼。诏曰:“间者郡国或有水灾,妨害秋稼。朝廷惟咎,忧惶悼惧。而郡国欲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多张垦田,不揣流亡,竞增户口;掩匿盗贼,令奸恶无惩;署用非次,选举(是推荐人任官,不是现代的选代表)乖宜;贪苛惨毒,延及平民。 ”(地方政治弊端这诏都已提到,直到汉亡,并未解决,病源还在朝廷握实权者,即太后与邓骘,当然不说及。)
八月,殇帝死,安帝祜立,十岁。邓太后仍临朝。九月,六州大水。十月,四州大水。(《五行志》则云:郡国四十一水出,漂没民人。)
107邓骘为大将军
郡国八旱,分遣议郎祈雨。郡国四十一雨水或山水暴至。十一月,司隶,冀井二州民讹言相惊,捐弃旧居,老弱相携,穷困道路。 (原因不明。生活困难,人心不安,讹言易起。)
108正月,禀河南,下邳,东莱,河内贫民。《注》引崔豹《古今注》曰:“时州郡大饥,米石二千,人相食,老弱相弃道路。”《纪》漏载。
六月,京师及郡国四十大水,大风,冰雹。十二月,禀东郡,巨鹿,广阳,安定,定襄,沛国贫民。
109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此当与上数年连续灾害有是关,是岁,京师及郡国四十一雨水雹。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此与羌叛乱有关。)
110夏蝗,秋七月三郡大水((五行志》作是岁大水,则不止三郡。)邓骘罢。(121年死)
111闰三月昭:“灾异蜂起,寇贼纵横,爽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匮乏,疲于微发。重以蝗虫滋生,害及成麦,秋稼欠收,甚可悼也。 “(因羌患四边郡内徙。)夏,九州蝗。
112三月去蝗处复蝗子生。
113夏早,京师大等(求雨祭祷)八月,蝗虫飞过洛阳。诏被蝗减收什五以上免田租。赈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
114京师及郡国五早蝗。除三辅田租,更赋,田赋三岁。
115禀三辅并并凉大郡流冗贫人。(并凉因羌患)诏修渠,兴复水利。五月京师旱,河南及郡国十九蝗。诏云:“被蝗以来,七年于兹。而州那隐匿,裁言顷亩。今群飞蔽天,为害广远。所言所见,事宁相副耶? ”
116诏修太原旧沟渠。 (何以只修太原一地,不明。)夏四月,京师旱。
117京师及郡国十雨水。
118京师及郡国五旱。
119五月,京师旱。
120京师及郡国三十三大风。 郡国三十三淫雨伤稼。
121邓太后逝世。邓骘等自杀。京师及郡国二十九雨水伤稼。 郡国四旱。
122六月,郡国蝗。都国五旱,伤稼。 京师及郡国二十七雨水,大风杀人。
123郡国五雨水。
124京师及郡国三十六雨水,杀人伤稼。宦官樊丰谏太尉杨震自杀。
125安帝崩。安后阎与兄阎显立少帝懿,宦官孙程等显,立废太子保,十一岁,即顺帝,孙程等十九人皆侯。京师大疫。 (大疫源于大饥死人多)
126诏:疫病水潦,半输今年租。
127贷荆,豫,兖,冀四州贫民。 (京师之外,四州灾久而重故。)
128案(查核)汉阳(治甘肃甘谷)河内魏郡陈留束郡,禀贷贫人。六月旱。
129司隶,荆,豫,兖,冀五州雨水。
130夏四月京师旱。京师郡国十二煌。
131诏:连年灾潦,冀部尤重,免其田租刍槀。
132二月,京师旱。诏免冀州更租田赋。望都(河北唐县东北)蒲阴(定县东南)狼杀女子(女人与小孩)九十七人。(报灾无奖,应无虚假。狼非食人野兽。一旦食死尸,遂成食人狼。足见两县死尸多,未埋尸多:滞留体弱女子遂为狼食。强壮男丁是否食弱小?可能。
133吴郡,会稽饥荒。五月旱。
134河南三辅大旱,五谷傷災。
135去冬旱,至今年二月。
139太原郡旱。
141梁冀为大将军。 (梁太后之兄)
144徐,杨盗盛。顺帝崩。立冲帝炳,二岁。梁太后(原帝后)临朝。九江盗盛。顺帝葬宪陵,盗发之。 (京辅盗已猖狂,敢于发皇帝陵。)
145梁冀鸩冲帝,立质帝缵,八岁。广陵,九江盗炙。 (盗起于饥)二至五月,大旱炎赫。南阳太守韩昭强赋一亿五千万,中郎将赵序取三百七十五万,下狱死。 (此仅贪官一例)
146九江广酸二郡盗炽,生者失其资业,死者委尸原野。梁赏坞质帝。微河间王志为帝,年十五,是属桓帝,梁太后仍临朝。京师早。
147荆杨二州人多饿死。 (扬州,九江连年灾,人多饿死,必有食人。)李固杜乔以反贪污,反权臣,直言忤梁冀被杀。
148七月京师大水。
149八月,京师大水。诏:京师斯舍(厮役之舍)死者相枕。那县阡陌处处有之,予收葬。
150梁太后逝世。
151京师旱,任城(治山东微山北)梁国饥,民相食。
153郡国三十二娘,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154诏司隶,部刺史:“蝗灾为害,水灾仍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种芜菁(大头菜)。”
155三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
156泰山贼寇青兖徐三州。
157京师蝗。
158旱。京都蝗。
159京师雨水五十余日。诛梁冀。宦官单超,徐璜,贝瑗,左官,唐衡以诛冀为县侯。
166三月,司隶冀州饿死者十四五,至有灭户者。 《注》引《谢承书》(谢有《后汉书》)曰:扬州六郡连水早蝗害也。 (饿死十分之四,五,必有食人。)
167桓帝崩。六州大水。 《后汉书,纪,五行志》
————《中国食人史料钞》
148-188 “又烧鋘斧,使就挟于肘腋。就语狱卒:‘可熟烧斧,勿令冷。’每上彭考,因止饭食不肯下,肉焦毁墯地者,掇而食之。”——《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160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后汉书段颖传》
170 "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后汉书》
184-189 “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掠,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资治通鉴》
184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后汉书·盖勋传》{饥饿游戏?人饿了就互相捕食。}
190 “初,长安遭赤眉之乱,宫室营寺焚灭无馀,是时唯有高庙、京兆府舍,遂便时幸焉。后移未央宫。于是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后汉书: 列传: 董卓列传》
“卓施帐幔饮设,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杀之。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目,以镬煮之。未及得死,偃转柸案闲。会者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诸将有言语蹉跌,便戮于前。”————《后汉书: 列传: 董卓列传》
191 “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三国志·荀彧传》
192 "绍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后汉书: 列传: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抢钱抢粮食抢人为粮食整整两年之久。}
193 “董卓初死,三辅民尚数十户,李傕等放兵劫掠,加以饥馑,民相食略尽。”——《资治通鉴》
194 “兴平元年,自四月不雨,至于秋七月,谷一斛值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资治通鉴》
“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冬十月,太祖至东阿。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三国志 魏书 太祖传》
“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三國志·魏书·程昱傳》
“是大野泽周围东郡 陈留 济阴 山阳 任城 东平一带皆无可食”——《三国志 魏书 程昱传》
“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是河内郡亦食人”——《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裴注三国志•阎温传》
184-195 “漢末有管秋陽者,與弟及伴一人,避亂俱行。天雨雪,糧絕。謂其弟曰:“今不食伴,則三人俱死。”乃與弟共殺之,得糧達舍,後遇赦無罪。 此人可謂善士乎?孔文舉曰:“管秋陽愛先人遺體,食伴無嫌也。”荀侍中難曰:“秋陽貪生殺生,豈不罪邪?”文舉曰:“此伴非會友也。若管仲啖鮑叔,貢禹食王陽,此則不可。向所殺者,猶鳥獸而能言耳。今有犬齧一狸,狸齧一鸚武,何足怪也?昔重耳戀齊女而欲食狐偃,叔敖怒楚師而欲食伍參。賢哲之忿,猶欲啖人,而況遭窮者乎?”——《全晉文》《傅子》
195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中分稍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使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三国志 臧洪传》{把老婆煮了分给将士,将士痛哭流涕最后被袁绍全灭。}
196 刘备吏士互吃 “备收馀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麋竺以家财助军。”——《资治通鉴》
7月 建安元年献帝逃归洛阳时 “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闲。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髋,或饥死墙壁闲,或为兵士所杀。”——《后汉书: 纪: 孝献帝纪》
197 5月 蝗 9月 “汉水溢” “是岁,饥,江淮间人相食”——《后汉书 献帝纪》 “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后汉书》
199 "王忠,扶风人,少为亭长。三辅乱,忠饥乏噉人,随辈南向武关。"——《三国志武帝纪》裴注:魏略
238 “七月,大雨,雨霁,合围,百计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八月,渊请降,不听。城溃,斩渊父子于梁水上。” ——《三国志·魏书·公孙渊传》
266 “吴散骑常侍王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吴主不悦。散骑常侍万、中书丞陈声从而谮之。丁忠使还,吴主大会群臣,蕃沈醉顿伏。吴主疑其诈,舆蕃出外。顷之,召还。蕃好治威仪,行止自若。吴主大怒,呵左右于殿下斩之,出,登来山,使亲近掷蕃首,作虎跳狼争咋啮之,首皆碎坏。”——《资治通鉴》
[-] AutoModerator | 4 points | Jun 14 2021 02:32:15
靠嫩娘,偷井盖咯,靠嫩娘
I am a bot, and this action was performed automatically. Please contact the moderators of this subreddit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 Ok-Experience9138 | 1 points | Jun 14 2021 03:03:10
彻底崩坏的地狱
[-] cuddlykitty_ | 2 points | Jun 14 2021 05:57:24
真长 先码了
[-] sodomfarm | 2 points | Jun 14 2021 10:01:43
這下包皇要趕跑帝國主義偉大復興了。
[-] Worth_Media_3741 | 2 points | Jun 14 2021 11:47:38
收收
[-] Ok-Experience9138 | 1 points | Jun 15 2021 02:00:02
隋(581年-619年)
583 5月 “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其军中无食,粉骨为粮,加以疾疫,死者甚众。”——《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五卷》
589 “府仪同三司王颁,僧辩之子也。夜,发陈高祖陵,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资治通鉴》
590 “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曰:“更能使侬诵《五教》邪!”——《资治通鉴/卷177》{你以为《五教》是红宝书啊?给你丫整个毛血旺。}
具体日期不详 “通转斗数百里,为贼所拒,四面路绝。武通轻骑接战,坠马,为贼所执,杀而啖之。”——《隋书达奚贺娄史刘列传》
“酒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靖曰:“不敢。”于是开华囊,取出一人头并心肝。却收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虬髯客传》
“帝闻大怒,遣使者违奚善意驰锁之,斩于河间,以谢百姓。仇人剖其棺,脔其肉啖之,斯须咸尽。”——《隋书酷吏传王文同》
不知真假,正史里没有:605 “隋炀帝大业元年,征发民工五百余万人,命将军麻叔谋开运河,自大梁至淮口,趁机贪墨,收宋襄公、宋偃王鬼魂之贿,应允不伤害其坟墓,乃擅自改变开挖线路。又常蒸食民间小儿。后奸赃败露,被腰斩。”——《说郛"开河记》
“隋将麻祜性暴酷,炀帝令开汴河(即运河之西段),积威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童稚语不正,转祜为胡。”——《资暇集》卷下《非麻胡》
604-617 隋炀帝大搞“基建狂魔”并且发动战争,“丁男不供,始役妇人”-——《资治通鉴》,最保守估计整死2100万人以上。
612 “嵩山道士潘誕自言三百歲,為帝合煉金丹帝為之作嵩陽觀,華屋數百間,以童男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給使喚,位視三品;常役數千人,所費巨萬。云金丹應用石膽.石髓,發石工鑿高大石深百尺數十處凡六年,丹不成。帝詰之,誕對以無石膽.石髓,若得童男童女膽髓各三斛六斗,可以代之。帝怒,鎖詣涿縣,斬之。”——《資治通鑒》 卷一百八十一《隋記五》
614 “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隋书杨玄感李密列传》
同一件事{吃斛斯政}
“将政出金光门,缚政于柱,公卿百僚并亲击射,脔割其肉,多有啖者。啖后烹煮,收其余骨,焚而扬之。”——《隋书》卷七十
“杀斛斯政于金光门外,如杨积善之法,仍烹其肉,使百官噉之,佞者或噉之至饱,收其余骨,焚而扬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二《隋纪·炀帝大业十年》
所谓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张金称陷平恩,一朝杀男女万馀口;又陷武安、钜鹿、清河诸县。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孑遗。”《隋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三》
616 被抓住后“吏立木于市,悬其头,张其手足,令仇家割食之;未死间,歌讴不辍。”——《资治通鉴/卷183》
616 8月 "民外为盗贼所掠,内为郡县所赋,生计无遗;加之饥馑无食,民始采树皮叶,或捣稾为末,或煮土而食之,诸物皆尽,乃自相食;而官食犹充牣,吏皆畏法,莫敢振救。"——《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三》
具体时间不详 618之前 “時百姓苦隋日久,及逢義舉,人有息肩之望。然君素善於統領,下不能叛。歲餘,頗得外生口,城中微知江都傾覆。又糧食乏絕,人不聊生,男女相食,眾心離駭。”——《隋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具体时间不详 隋末
“隋末深州诸葛昂,性豪侠。渤海高瓒闻而造之,为设鸡肫而已。瓒小其用,明日大设,屈昂客数十人,烹猪羊等,长八尺盘,作酒碗行巡,自为金刚舞以送之。昂至后日,屈瓒客数百人,大设,车行酒,马行炙,挫碓斩脍,磑轹蒜韭,唱夜叉歌、狮子舞。瓒明日杀一双子,十余岁,呈其头颅手足。座客皆攫喉而吐之。昂后日报设,先令爱妾行酒。妾无故笑,昂叱下,须臾蒸此妾,坐银盘,仍饰以脂粉,衣以绫罗,遂擘胁肉以啖。瓒诸客皆掩目。昂于奶房间撮肥肉食之,尽饷而止。瓒羞之,夜遁去。昂后遭离乱,狂贼来求金宝,无可给,缚于椽上,炙杀之。”——《朝野佥载》《耳目记》
{大意就是,诸葛昂这个“豪侠”和高瓒斗富,今天你叫一堆人来吃饭,明天我摆个更大的宴比过你,然后高瓒就把一对十来岁的双胞胎煮了,把头和手脚摆到宴会上吃,然后下一次诸葛昂因为他小妾敬酒傻笑就把他小妾蒸熟了,没有切也没剁就整个蒸了,蒸熟后摆盘把小妾盘坐在大银牌子上,还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化着妆的,然后就开始撕着吃小妾肚子上的肉,然后吃乳房间的肥肉,吃了个顶饱,高瓒觉得自己比不过,羞愧的连夜跑了,后来诸葛昂被巴西烤肉了。}
“获庾信子立,怒其不降,磔于猛火之上,渐割以啖军士。”——《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
[-] Ok-Experience9138 | 1 points | Jun 15 2021 07:36:02
618年-907年 唐{尸臭:地狱的循环 上}未成年别看 心理不稳定者别看!!
约618
“粲所克州县,皆发其藏粟以充食,迁徙无常,去辄焚余赀,毁城郭,又不务稼穑,以劫掠为业。于是百姓大馁,死者如积,人多相食。军中罄竭,无所虏掠,乃取婴儿蒸而啖之,因令军士曰:"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国有人,我何所虑?"即勒所部,有略得妇人小儿皆烹之,分给军士,乃税诸城堡,取小弱男女以益兵粮。隋著作佐郎陆从典、通事舍人颜愍楚因谴左迁,并在南阳,粲悉引之为宾客,后遭饥馁,合家为贼所啖。又诸城惧税,皆相携逃散。显州首领杨士林、田瓒率兵以背粲,诸州响应,相聚而攻之,大战于淮源。粲败,以数千兵奔于菊潭县,遣使请降。高祖令假散骑常侍段确迎劳之,确因醉,侮粲曰:"闻卿啖人,作何滋味?"粲曰:"若啖嗜酒之人,正似糟藏猪肉。"确怒,慢骂曰:"狂贼,入朝后一头奴耳,更得啖人乎!”——《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段确骂食人魔朱粲,瞧你那奴才相也配吃人肉?}
“粲懼,收確於坐,並從者數十悉饔之,以饗左右。”——《新唐书·朱粲》{朱粲把段确和他几十名随从都吃了}
“隋末荒饥,狂贼朱粲起于邓襄间。岁饥,米斛万钱亦无得处,人民相食。粲乃驱男女大小仰一大铜钟,可二百石,煮人肉以喂贼。”——《朝野佥载》
“丁壮日食米一市升,为0.75公斤。年食270公斤。二十万人年食米5400万公斤,五年食米27000万公斤。假设朱粲军平均只十分之一{两万人}取给人肉,被食者一人作体重50公斤计{妇幼不够此数},亦需食54万人。隋全盛时襄阳郡十一县共九万九千六百户,户均4.5人,约54万人,等于他把一个襄阳郡人吃光。”——《中国食人史料钞》
621 3月 “秦王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军傅洛阳城,堑而守之。王世充粮且尽,人相食,至以水汩泥去砾,取浮土糅屑为饼。民病肿股弱,相藉倚道上。其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皆饿死。御史大夫郑颐丐为浮屠,世充恶其言,杀之。”——《新唐书卷85 王世充传》
具体时间不详
“太宗时,有即墨人王君操,父隋末为乡人李君则所杀,亡命去,时君操尚幼。至贞观时,朝世更易,而君操窭孤,仇家无所惮,诣州自言。君操密挟刃杀之,剔其心肝啖立尽,趋告刺史曰:“父死凶手,历二十年不克报,乃今刷愤,愿归死有司。”——《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
643 2月 “兰成坐腰斩。右武候将军丘行恭,探兰成心肝食之。”——《资治通鉴》
662 4月 “至仙萼河,不见虏,粮尽而还。值大雪,士卒饥冻,弃捐甲兵,杀马食之,马尽,人自相食,比入塞,馀兵才八百人。”——《资治通鉴/卷200》
682 5月 “关中饥馑,斗米三百,将幸东都,留太子监国。”
6月 “东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居民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早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资治通鉴》
690-704 “周岭南首陈元光设客,令一袍裤行酒。光怒,令曳出,遂杀之。须臾烂煮,以食诸客。 后呈其二手,客惧,攫喉而吐。”——《摭言》《朝野佥载》
“后庄左降施州刺史,染病,唯忆人肉。部下有奴婢死者,遣人割肋下肉食之。岁余卒。”——《朝野佥载》
“武后时,杭州临安尉薛震好食人,有债主及奴诣临安,止于客舍,饮之醉。并杀之,水银和煎,并骨销尽。后又欲食其妇,妇知之。逾墙而遁,以告县令。”——《朝野佥载》
697 6月26日
“乃(来俊臣)弃市。 国人无少长皆怨之,竞剐其肉,斯须尽矣。”——《旧唐书·酷吏传》
“(来俊臣)弃市。 时人无不快其死。 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挟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踏成泥。”——《资治通鉴》
698 “于是缚于天津桥南,百官射之,既乃剐其肉,骨断脔分,非要职者不能得。”——《新唐书·卷100 阎立德传》
705 “士庶欢踊,脔取之,一夕尽。”——《新唐书》 “百姓脔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朝野佥载》
“声未绝,相王命万骑斩之。百姓怨其劳役,争割其肉,立尽。”——《资治通鉴第四卷》
713 “凡有刑人,國家常法,掩骼埋胔,王者用心。自今已後,輒有屠割刑人骨肉者,依法科殘害之罪。”——《科屠割刑人骨肉者制》{李隆基禁止屠割食人。}
具体时间 不详 “唐孟詵,平昌人也...薄其妻室,常曰,妻室可烹之以啖客。人多議之。”——《御史台記》
725 “所得俘,必剥面、皦脑、褫发皮以示人。”——《新唐书》
739 “思勗缚架之数日,乃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啖之。”——《旧唐书》
“思勖缚于格,棰惨不可胜,乃探心,截手足,剔肉以食,肉尽乃得死。”——《新唐书·宦官传》
“开元中,明州人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云人肉疗羸瘵。自此闾阎相效割股”——《医说》
“唐时陈藏器著《本草拾遗》,谓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间父母疾,多割股肉而进”——《新唐书·孝友列传》
“开元二十七年,明州人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云:“人肉治羸疾”,自是闾阎相效割股,于今尚之。”——《南部新书·辛集》
756 “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新唐书·鲁炅传》“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鼠一头至四百文,饿死者相枕藉。”——《旧唐书/卷114》
“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詈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新唐书.忠义传》
7月15日
“杀之,争啖其肉且尽,枭首以徇”。——《新唐书》
757 “至是食尽,士日赋米一勺,龁木皮、煮纸而食,才千馀人,皆癯劣不能彀,救兵不至…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新唐书》卷一九二
“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旧唐书》卷一八七
“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馀才四百人。”——《资治通鉴》卷二二0
{张巡带出自己的妾,当着三军的面杀了,给他们吃,说:“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长期缺乏实物,忠义之心却不衰。我张巡不能割自己的肌肤给你们将士吃,怎么能吝惜这个妇人,坐视局势危迫?”将士们都哭了,不想吃,张巡强令他们吃了。于是抓城中的妇女,把妇女吃完以后,再吃年老的和年幼的男子,共吃了人口二三万,剩下的百姓只有四百人,而人心终于没有离散。}
759 “庆绪自十月被围至二月,城中人相食,米斗钱七万余,鼠一头直数千,马食隤墙麦鞬及马粪濯而饲之。”——《旧唐书》
760 “五月,上言事泄笞死,以其肉令从官食之,諲坐贬太子宾客。”——《旧唐书·卷一百九十》
“三品钱行浸久,属岁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京兆尹郑叔清捕私铸钱者,数月间,榜死者八百馀人,不能禁。”——《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
761 “江淮大饥,人相食。”——《資治通鑑》
762 “大旱,三吳飢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為之空虛,而存者無食,亡者無棺殯悲哀之送。大抵雖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棄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積骨相支撐枕藉者彌二千里,春秋以來不書。”——《吊道殣文》
764 天下人口一千六百九十余万——《資治通鑑》卷223 754年天下人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資治通鑑》 “「初,安史之亂,數年間,天下戶口什亡八九。」” ——《資治通鑑》
“從天寶十三載(754)到廣德二年,十年之間,唐帝國的人口竟減少了約近十分之七,減少了三千六百萬人口。「安史之亂」前,全國人口官方的統計數字已達890餘萬戶,約5300萬人。如果將隱漏的人戶考慮在內,唐代史學家杜佑(君卿,735-812)估計天寶年間的戶數,「少猶可有千三四百萬」。此即杜甫在〈白馬〉中寫下沉痛的「喪亂死多門」的現實。14大量農民逃亡,流落他鄉,依附豪族地主,這些人沒有被政府登記在冊。據杜佑《通典.食貨志》「歷代盛衰戶口」條記載,代宗大曆年間,政府掌握的在籍戶數只有一百二十萬。即是說,戶口少了近九成。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即「安史之亂」結束五十年後,宰相李吉甫(弘憲,758-814)等人所撰《元和國計簿》記載:「比量天寶,供稅之戶,四分之一。」” ——“回首望長安:杜甫書寫的「安史之亂」作者:陳岸峰”
“胡星坠燕地,汉将仍横戈。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过。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杜甫
766 “我亦不反,今日为汝反矣!叱下斩之,脔食其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四》
时间不明 “懷光使 士臠食之,皆曰:「烈士也,可令快死。」以刀斷其頸”
775 王暕、宇文宽被安庆军“脔食其肉”——《旧唐书安禄山》
784 蝗
785 大蝗 大饥
786 饥荒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798 7月 “仓官刘叔河给纳有奸,杀而食之”——《资治通鉴》
799 “杀长源及叔渡等,食其肉”——《新唐书》
803 “部将李庭俊作乱,杀而脔食之。”——《资治通鉴》
806 “军士数百噪于庭曰:“王澹何人,擅主军务!”曳下,脔食之”——《唐纪五十三》
809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 “南方旱饥”,“不肯限价...米斗二百”——《资治通鉴》
[-] Ok-Experience9138 | 1 points | Jun 15 2021 07:37:47
618年-907年 唐{尸臭:地狱的循环 下}未成年别看 心理不稳定者别看!!
809 8月 “拖一尸,剖取其心及两腿之肉,携食而归。”——《情异志》
816-817 “妻为贼缚而脔食之”——《新唐书》
822 4月 “属岁旱俭,人相啖食。”——《新唐书》《旧唐书》
832 “说将士杀其亲吏,脔食之”——《资治通鉴》
824-845 “李廓在颖州,获火光贼七人,前后杀人。必食其肉,狱具,廓问食肉之故,其首言,某受教于巨盗,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餍不寤者。”——《酉阳杂俎》
无具体时间 “唐张茂昭为节镇。频吃人肉。及除统军到京,班中有人问曰:尚书在镇,好食人肉。虚实。笑曰:人肉腥且燥,争堪吃。”——《盧氏雜記》
847 “蜀于是凶荒穷困,人民相食。”——《唐语林校正卷》
868 冬 “徐无兵食,乃分遣贼帅攻剽淮南诸郡,滁、和、楚、寿继陷。谷食既尽,淮南之民多为贼所啖。。。。。一日,贼军乘间,步骑径入湘垒,淮卒五千人皆被生絷送徐州,为贼蒸而食之。”——《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无具体时间 “勋疑讶,因搜怀袖,得匕首焉,乃令烹之。翌日,召雍赴饮。既彻,问雍曰:“肉美乎”对曰:“以味珍且饱。”勋曰:“此即贤郎肉也。”——《北梦琐言/卷十》 资治通鉴删除食人的部分
868-869 “吴迥守濠州,粮尽食人,驱女孺运薪塞隍, 并填之,整旅而行,马士举斩以献。”——《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三》
873 “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
875 “连年旱蝗,。。。。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黄巢},数月之间,众至数万。”——《资治通鉴》
8月 “蝗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资治通鉴》
876 “賊見崔妹美,將妻之,訴日:「我,士人妻,死亡有命,奈何受賊污?」賊怒,夸制其心食之”——《新唐書七十六列傳》
878 2月 “克令用军士剐而食之,以骑践其骸。” ——《资治通鉴》
880 “归杀一婢,饮其血以解毒”——《资治通鉴》
881 4月 “纵兵屠杀。。。谓之“洗城””——《资治通鉴》
882 “时京畿百姓皆寨于山谷,累年费耕耘,贼坐空城,赋输无如,谷食腾踊,米斗三十钱,官军皆执山寨百姓,蠰于贼为食,人获数十万”——《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民避乱皆入深山筑栅自保,农事俱废,长安城中斗米直三十缗。贼卖人于官军以为粮,官军或执山栅之民鬻之,人直数百缗,以肥瘠论价。”——《资治通鉴/卷254》
883 “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旧唐书·黄巢传》
“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袞數十州。人大饑,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並啖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
“贼首皆剽锐惨毒,所至屠惨人物,燔烧郡邑。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指乡聚曰:啖其人,可以饱吾众,官军追蹑,获盐尸数十车”——《新唐书》
884 6月 “军行未始转粮,车载盐尸以从。。。极目千里,无复烟火”——《资治通鉴》
885 “关内大饥,人相食”——《新唐书》
886 冬 “罕之部下以俘剽为资,啖人作食” ——《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卷》《新五代史卷》
“荆襄大饥,米斗钱三千,人相食。”——《新唐书》
“斗钱四十千,计杯而食,号为通肠,疫死者争啖其尸”——《新唐书》
887 6月 “城中无食,料值钱五十缗,草根木实皆尽,以堇泥为饼食之,饿死者大半。宣州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流血满于坊市。彦、师铎无如之何,颦蹙而已。”——《资治通鉴》
“戊午,秦彦遣毕师铎、秦稠将兵八千出城,西击杨行密,稠败死,士卒死者什七八,城中乏食,樵采路绝,宣州军始食人”——《资治通鉴·唐纪》
11月 “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饿羸不复人状”——《资治通鉴·唐纪》
“人相略卖以食”——《新唐书》
“雄军掠人卖于城中为食,人五十千,死者十六七。”“怨家剐割立尽”——《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万人的扬州几乎食光死光}
888 春 “数州之民,屠啖殆尽”——《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卷》《新五代史卷》
889 7月 “城中食尽,人相啖”——《资治通鉴》
891 5月 “成都城中乏食,弃儿满路,“人至相暴相啖”,吏斩之不能禁,敬瑄改为腰劈,死者相继,食人者不止”———《新唐书》《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卷》
秋 “杀老弱以给军”
892 11月 “河东军乏食,脯尸啖之”——《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卷》
894 “王建攻彭州,城中人相食”——《资治通鉴》
901-902 “至烧人屎煮尸而食。父自食其子,人有争其肉者,曰:此吾子者,汝安得而食之?人肉斤值钱百,狗肉斤值钱五百”———《新五代史卷》
905 “好使酒杀人而饮其血,且暮比掠人食之。”——《中国人名大辞典》
906 “時汴軍築壘圍滄州,鳥鼠不能通,仁恭(劉仁恭)畏其(朱全忠)強,不敢戰。城中食盡,丸土而食,或互相掠啖。”——《資治通鑒》卷265
909 “澧悉集民兵于开元寺,绐云犒享,入则杀之,死者逾半”——《资治通鉴》{变态杀人狂??}
[-] Ok-Experience9138 | 1 points | Jun 17 2021 20:42:55
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 明
常遇春老婆嫉妒他侍妾,把常小老婆手剁了,朱元璋派人把常遇春老婆杀了做成炖排骨,分给大臣们和常遇春吃说“次乃恶妇之肉”。常遇春不敢回家,朱元璋说这是他一生中开的最好的玩笑。——《文海披沙》
“设人皮坐褥,头,发,眼,耳,鼻皆全。菜上,盘中盛一人头。韩取箸抉其两眼食之,曰:它禽兽眼均不中吃,惟人眼味最美”。——《涌栋小品》
1426-1435具体时间不明 “子宪王有炖嗣,博学善书。弟有〈火动〉数讦有炖”——《明史卷》
1452-1456 大水 大旱 饥荒——《明史卷》
1456 “弱者鬻妻子,强者肆劫夺,衣食路绝”——《明史卷》
1457 “鬻子女无售者。家室不相完,转死沟壑,未及掩埋,已成市脔”——《明史卷》
“父子或相食”——《明史卷》
1464 “集健卒乱射杀之,复剖裂肢体,烹噉诸壮士】”——《明史卷》
1465-1487具体时间不详 “遣典史入县抚谕,烹食之。”——《明史卷》
1465 “韩雍拉俘虏斩首,割出死去的心脏,砸开头颅取出脑汁,趁热吃下肚去。”——《中国食人史料钞》
“{韩雍}悉肢解割肠胃,分箐桂林中,累累相属”——《明史卷》
1466 “闰三月,江淮大旱,人相食”——《中外历史年表》
1472 “山东饥”——《明史卷》
1473 “九年,山东又大饥,骼无余胔,无余脔”——《明史卷》
1484 “陕西,山西大旱饥,人相食”——《明史卷》
1485 “山陕之民,仅存无几。”,“山、陕、河、洛饥民多流郧、襄,至骨肉相啖”——《明史卷》
1487 “臣乡经岁灾伤,人相食”——《明史卷》
“陕西大饥,武功民有杀食宿客者”——《明史卷》
1504 “淮、扬、庐、凤洊饥,人相食,且发瘗胔以继之。”——《明史卷》
1510 “行刑之日,许多被害者争买他肉吃,有用一文钱换一小片者”——《明朝史话》
1514 “春,永平诸府饥,民食草数殆尽,有阖室死者”——《明史卷》
1516 饥荒——《明史卷》
1521 旱——《明史卷》
1522 “大同人相食”——《明史卷》
“岁饥,人相食,奏请发币,不许。”——《明史卷》
1523 旱 饥荒——《明史卷》
1524 “父子相食,道馑相望,臭弥千里”——《明史卷》
1525 “江淮母子相食”——《明史卷》
1529 “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明史卷》
1544 “山西列郡俱荒,太原尤甚。三年于兹,百余里不问鸡声。父子夫妇互易一饱,命曰:“人市”——《明史卷》
1551 “疾疫继作,至人相食”——《玉堂丛语》
1552 “宣大二镇,人相食”——《明史卷》
1553 “京师大饥,人相食”————《金壘子》
1557 “辽东大饥,人相食”——《明史卷》
“民食草木”——《明史卷》
1588 “河南饥,民相食”——《明史卷》
1558-1561 蝗旱大水饥荒{停热审,停刑,祈天宽恕,说明灾重}
1558 “继以荒旱,饿殍枕籍”——《明史卷》
1559 “辽东连年饥馑,至有父食死子者”——《中外历史年表》
1562 王世贞兄弟看下艳势番一条腿带回家去,煮熟祭奠父亲,之后,兄弟队做,把腿吃光。——《中国食人史料钞》
1563 大水 旱 饥荒—《明史卷》
1564 饥荒—《明史卷》
1591 “河南大饥,人相食”——《明史卷》
1596 “岭南大饥,民多鬻妻子”——《明史卷》
1594 “。。民所食雁粪。。。河南大饥,人相食”——《明史卷》
1600 “杀守备张世忠,炙而啖之”——《明史卷》
1602 “有杀食其稚子者”——《明史卷》
1609 旱 蝗 饥荒
1610 旱 饥荒
1611 旱 大水
1612 河决徐州 南方饥荒
1613 大水 为防倭寇家中淮扬等田赋
“食糠核草木败革皆尽,食死人肉,后乃生食人,至亲属相啖。彦方、运清部卒公屠人市肆,斤易银一两。枟尽焚书籍冠服,预戒家人,急则自尽,皆授以刀缳。城中户十万,围困三百日,仅存者千余人。”{ {围城吃掉三万人} }
——————————《明史卷》
具体时间不详
“近日福建抽税太监高寀谬听方士言。食小儿脑千余。其阳道可复生如故。乃徧买童穉潜杀之。久而事彰闻。民间无肯鬻者。则令人徧往他所盗至送入。四方失儿者无算。”——沈德符《万历野获编》1619 “是岁,淮扬饥,人相食”——《明史卷》
嘉靖年 “煮熟初生婴儿吃,或磨其骨成粉服用。此外尚暗中买人胎儿吃,不知确数。事露,达官贵人群起为请开脱”——《客座赘语》
1614 旱
1615 旱
1616 “山东饥甚,人相食。河南及淮徐亦饥。”“山东大饥,致母食死儿,夫食死妻”
——————《明史卷》
1617 饥荒——《明史卷》 “莱州公开卖人肉”——《枣林杂俎》
1627 “人也有相食者”——《清朝史话》
1628 “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者”——《明季北略》
1630 “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昔在都中,见磔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明季北略》
1631 “存者人相食”“城中人相食”——《清史稿》
1632 饥荒
1633 饥荒“河间大饥,人相食”
1634 “太原大饥,人相食”
————————《明史卷》
“山西自去秋八月至是不雨,大饥,人相食”——《明季北略》
“杀父母炙而食之”———《平寇志》
“食尽,杀人相食”——《清史稿》
1636 “山西大饥,人相食”——《明史卷》
“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平寇志》
1637 “山东,河南蝗,民大饥“,“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明史卷》
1638 “{沙俄}扣押人质,抢走貂皮,杀人放火,甚至吃了五十多具达斡尔人的尸体。”——《清朝史话》
1639 旱 人相食——《明史卷》
1640 蝗 人相食 “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发瘗胔以食。”——《明史卷》
1641 蝗 “父子相食,行人断绝。”——《明史卷》
“数千里白骨纵横,父子相食,人迹断绝。”———《平寇志》
“杀贼取其尸分之”——《明史卷》
“民争剐啖,一刻立尽”,“兵杀一马,杂以人肉”,“先将仆婢自杀而啖。尤不忍闻者,父食其子”,“强兵惟以杀人为食,。。剐尸以炊”,“合党数人日将孤弱难民拉杀数口,如屠猪然,解肢剖腹,立锅煮熟以卖”——《自愚 汴围湿襟》
“及贼至,将士力战三日,斩获颇多,而总兵王绍禹麾下,有所招逃兵数百为贼内应,城立破,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不能远去,贼得而杀之,称其肉,重三百六十余斤,脔分股割,与鹿肉烹,群贼胪食,名曰福禄宴。”——《鹿樵纪闻·卷下》
“饑荒,人相食,通判白尚文堕城死,不须臾为饑民脔割。称重三百六十斤,脔分肢割,与囿中之鹿同烹,列贼胪食,谓之福禄酒饭”——《花村谈往·补遗》
1642-1644 “盖前 崇禎 末, 河南 、 山东 大旱蝗,草根树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1644-1645 王之纲在武昌各种吃人。———《中国食人史料钞》
1644-1646 “遇人则搏杀之而吮其血”———《永历实录卷》
1642 “偶以事忤献忠,断其头,蒸置于盘,以享群贼。”——《板桥杂记》
1645 “遂共刃刀片脔,咀嚼具尽”——《青磷屑》
具体不详 “丛射杀之,复脔其肉。”——《明史卷》
“尝道中殴父死,食其脑。”——《北游录纪闻上》
1649之前 “命取囚扑死阶下,剜其脑及心肝,置瓯中,和酒,付猿捧之前。饮酹,颜色自若。其凶忍多此类。”——《明史卷》
[-] Ok-Experience9138 | 1 points | Jun 28 2021 00:21:29
1636年—1912年,1644年—1911 清
具体时间不详 “杨古利手刃杀父者,割耳鼻生啖之,时年甫十四”一一《清史稿卷》
“且祭且啖”一一《清史稿卷》
“{北京}顺承门内大街骡马市,牛市,羊市,又有人市。旗下妇女欲售者丛焉。”一一《北游录·纪闻下》
1644 大饥一一《清史稿》
1645 “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割人手,啖人心肝”一一《四库全书卷五》
1646-1648
连续三年“蜀大饥,人相食。。。赤地千里。。于是人皆相食,道路饥殍,剥去殆尽。无所得,父子,兄弟,夫妻,转相贼杀。其食人之法,亦有如下羹羊,饶把火,和骨烂等名目”————《蜀碧卷四》
1646 “将厦子肉煮之,盛以银盆,召诸将饮酒食肉,称其味美,大嚼而尽。”一一《平寇志》
1647 春“广州,鹤庆{大理,洱海之北}嵩明{昆明市东北}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6月“禽畜草根木实悉尽,遂杀人而食。。。其始独兵食老弱及病者,渐乃择人而食。。。亦复群聚掠兵为粮。后更不择人而食,至父子夫妇相啖矣。”一一《四库禁书》
夏“惠来{潮州府西北},大埔{东临福建},嘉应州{梅县},兴宁{梅西南},阳春{阳江市北},梧州,北流{玉林市东北}大饥,斗米可易一子。”一一《清史稿》
1649 “大同贼被围久,饿死殆尽”一一《清史稿》{姜军饿死殆尽,则居民死净不言而喻,其死前必相食无疑。一一《中国食人史料钞》}
1643-1650{长达六七年时间},四川长时间大面积食人:
“时岁饥,贼以人为食{袁马等部非张献忠}”
“攻劫乡里,以人为粮”
“经过一茅屋,突烟腾起,疑为居人。直入,见釜中所煮,皆人手掌脚足等物”
“亲故中老叟数人,目黄如腊。询之,皆啖人肝所致者。”
“计以诓行人,使之窃李,掩擒杀食”
“食贼所杀人肉,多锯牙若猛兽,。。。毙即弃去,不尽食也。。。。有经数日,而一县之人俱尽残者。”
————————————————————————————————————《蜀碧卷四》
{川西南嘉定,峨眉,雅州{雅安}}“蜀大饥,父子相食”一一《平寇志》
“皆被献忠所屠,人烟断绝,数千里之内,冢中白骨亦无一存。{几千里之内人吃光,坟地里的尸体全部被吃个精光}人类既尽,子遗无可为食,地中掘枯骨而糜以糊口。”一一《平寇志》
1644-1647
“四川大饥,民相食。有夫妻父子互食者。。。。成都人多逃入雅州,。。死亡满路,尸才倒地,即为人割去,虽斩之不可止。。。。成都食人尤甚。强者集众数百,掠人而食,若屠羊豚然。绵州大学士刘宇亮少子亦为强盗所食。。。方茂州围时,男子肉每斤七钱,女子肉每斤八钱冢中枯骨皆掘出为屑以食焉。”一一《客滇述》
1651 “役卒献鼎食,乃一人头。郝拔佩刀剜一眼大嚼,谈笑自若,声如洪钟。”一一《蝶阶外史卷2》
1652 “壬辰漳州受围,城中百姓才余一二百,第宅万间,率门户洞开。此一二百人指沟中白骨,历历数其生前姓字。告人又城危急时,有士人率妻子闭户,一泣而卒,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纸絮,邻舍儿亦废箸自绝。”一一《北游录·纪闻下》
1653 “见乱兵缚一人置釜上将烹,则其父也。”一一《清史稿》
1654 “满洲始事好杀戮,享神辄杀辽人,代牲,或至数百。”一一《北游录·纪闻下》
“李定国攻新会,城中食尽,将士杀人以食。。。城围凡八阅月,所食近万人。有一家数口被食者。。。。我父母妻子皆葬公腹中”———《鹿樵纪闻》
1661 “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北游录·纪闻下》{台南被郑成功围城七个月荷兰人死的剩百数十,城中有没有吃人?自己想想。}
具体时间不详
山西"顺治中,。。教以食小儿脑即愈。鹿信之,辄以重价购小儿击杀食之。因更生凿小儿脑吸之。”一一《池北偶谈 鹿尽心》
“成谟子时崇脔其肉祭墓。”一一《清史稿》
1662-1667 “山东西大饥,人相食”
康熙初年 陕西 旱
康熙中年粤盗绑票食人“尽屠而肝其肉”一一《广东新语卷七盗》
1682 “詷知粮将尽,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692-1693 山西,陕西 大饥 一一《清史稿》
1698 “平定,乐平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703 “{山东}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704 “泰安大饥,人相食,。。昌邑,即墨。。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715 “人食树皮。”一一《清史稿》
时间不详“凶僧于开战日先吃人脑三个以长精神”一一《清稗类钞》
1731 “肥城大饥,死者相枕籍”一一《清史稿》
1740-1741 大饥一一《清史稿》
1747 大饥一一《清史稿》
1758 “各兵每乘间出掠回人充食。或有夫妇同掠至者,杀其夫,即令妻煮之,夜则荐枕席。明日夫肉尽,又杀次妇以食。被杀者皆默然无声,听烹割而已。”一一《檐曝杂记》
1795 大水一一《清史稿》
1760 “卖男鬻女”一一《清史稿》
1781 “不知伦常,好杀食人”一一《平回纪略》
1785 “大饥,父子相食”一一《清史稿》
1787 “时总兵柴大纪城守半载,以易子析骸入告。”——《清史稿·赵翼传》
1801 “啖贼肉以追贼”,“为父母割股痕凡七”一一《清史稿》
具体不详 “张咀撕咬殷桐之鼻之脸”一一《阅微草堂笔记》
“即聚宗族会饮,剐其父母躯肉,以供宾客”一一《啸亭杂录卷》
“又抉其睛啖之”一一《清史稿》
1832 “紫阳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833 “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834 “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840 雪灾 饥荒一一《庸闻齐笔记卷》
1841 “于是攫远近小儿旋营烹食之。”一一《夷氛闻记》
“一个英国人观察到,清军面临断粮,于是开始吃军队中的汉人兵,从十个二十个团练到几百个人。”一一《时事杂志》
1847 “南乐饥,人相食。”一一《中国食人史料钞》
1849 “大饥,饿死者无算”一一《清史稿》
1850-1864 具体时间不详
“太平军与清军双方士兵都食用俘虏心脏,。。。有一个在上海某西方贸易公司工作的中国杂役说,他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吃了太平军很多俘虏的心脏。这段时期人肉和内脏在集市上是公开出售的。”一一《印度与东南亚百科全书》
“爱吃人肉,叫人道荒野捡来小孩尸体,蒸熟了蘸着醋吃,也有时买乞丐杀了吃。”——《清稗类钞》
1851 “现闻沿河居民,人皆相食。”一一《中国近代十大饥荒》
1853 “小敏流离失所,至于以人食人”一一《中国近代十大饥荒》
“直至人相食的程度,才被清军于1855年三月,分别突破,全军覆没。”一一《晚清七十年》
1854 “小刀会成员杀食敌军或俘虏,。。所食是草根,老鼠,麻雀到太平军留下的人肉,”“而人肉则到处可见售卖。新鲜人肉和人肉干价格都是每两40文。每户太平军住过的房子里,锅里满是煮食的人手和手指。”“附近的宜兴人做了人肉馒头当牛肉,羊肉馒头出售,。。。如果家里有人死了,其家人竟无法哀痛,因为邻居都热切地分食私人。有些人杀食子女,有时妇女不肯,但随后即发现丈夫已食用了自己的孩子。”一一《中国的革命和宗教》
1856 “糜其尸咽群贼”一一《清史稿》
“两淮人相食”一一《两淮戡乱记》
1858 “据说人肉卖到一百二十文一斤。”一一唐明浩《曾国藩》
具体不详 “更皆剖取其肝,即使同伴者捧入,炒熟分众食之。”一一《游民文化与太平军》
1861 “兵民六十万人,食尽而破。”——《曾国藩家书》
1862 “皖南百姓,则尽人食人肉”——《曾国藩家书》
1863 “皖南食人肉,每斤卖百二十文。”“皖南到处食人。人肉始卖三十文一斤,近闻增至百二十文一斤。”——《曾国藩家书》
“父女二人垂毙,父曰,吾欲割汝股以啖。女曰,待吾气绝时任凭可也。父又曰,汝不绝,吾要先绝矣。竟生剜之。”——《漏網喁魚集》
“见家食人肉”一一《清史稿》
1864 “有易子而食者。余买一女。”一一《镜湖自撰年谱》
1866 “兰州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867 “署陕甘总督。值岁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868 “时庆阳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连岁大饥,人相食,公私赤立无余。”一一《郭嵩焘诗文集》
“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869 “脔而祭之”一一《清史稿》
具体不详 “万黑一犯杀人食肉”一一《左宗棠全集》
1874-1877 山西省石坝村 碑文记载:3年大旱后亡失率百分之八十。老弱像狗一样倒在地上等死,父母吃掉自己的儿女。
“人们野蛮地屠宰自己的亲属。母亲吞噬儿女,兄长吞噬弟妹,孙子把祖母大卸八块,侄女煮食姑母”——《一个救济行政长官和国家改革的倡导人1876-1884》
“。。。现在他们杀活人为食。丈夫食用妻子,父母食用儿女,儿女食用父母。”——《中国的饥荒与传教士》
“城門口旁邊堆放著被剝光了衣服的一大堆男尸,一個疊著一個,就好像在屠宰場看到的堆放死豬的樣子;另外一邊同樣堆放著一大堆女尸,衣服也全被剝光,這些衣服全被送到當鋪換取食物了。這一帶路上的樹都呈白色,從根部往上10尺到20尺的樹皮全被剝光充作食物。”——《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1875-1878年间多省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其中以山西的灾情最为嚴重,太原府100萬人死95萬。全国總死亡數計950萬-2000萬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約2-4% ——维基百科山西条目引用《被遺忘的清末饑荒丁戊奇荒:饑民把石子磨成粉充饑》
1876 饥荒 蝗一一《清史稿》
1876-1879
“據不完全統計,從1876年到1879年,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陜西等地區,受旱災及饑荒嚴重影響的民眾人數,多達1.6億到2億,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饑荒和瘟疫的人數,約1300萬人,僅山西一省1600萬居民中,就死亡500萬人。”——《被遺忘的清末饑荒丁戊奇荒:饑民把石子磨成粉充饑》
1876 饥荒 蝗一一《清史稿》
1877 “山陕大旱,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878 旱 饥荒 下罪己诏一一《清史稿》
1898-1900陕西三年大旱大饥荒
“根据当地的统计,在一个郊区就有13万人死于饥饿,。。。不久,西安郊区就有人肉出售,。。但不久,用饿殍肉制成的肉丸成为主食,以相当于每磅四美分的价格出售。”——《穿越神秘的陕西》
“慈禧九月初四到长安,是年陕西已经大旱三年,人人相食。。。。因郊外死尸无人掩埋,以致有人卖人肉丸子。。。。热闹的人市在行宫前头。。。。{死人}往护城河一扔,。。那些忍心的匪徒弄了人肉来,卖人肉丸子,有人吃出指甲来,。。。这还不算残忍啦!。。因为儿子外出,公公将媳卖了,儿媳上吊死了,公公将她的肉刮下来吃了。”———《一个老太监的回忆》
“两宫西狩,关中大饥,人相食”一一《清史稿》
1905 湖南溃堤
1906 东北泽国
1907 大水
1908 大水
1909 “富者已贫,贫者已散,。。邱墓掘发,肿尸遍野,。。卖妻鬻子,更甚去年。”
————————————一一《长沙日报》
“大都体无完肤,为一息尚存者割以充饥。尤惨者,则生人相食。如黄杉林福兴窑等处,或杀同伴,或杀己孩,或易子而食。”
——————————————————《湖南咨议局第一届报告书》
1910 “江皖二十余县,灾民三百万人,已饿死者七八十万人,奄奄待毙者约四五十万人,。。。酿成吃人肉之惨局。最无天理者,为数万之饥丐,寻觅倒卧路旁将死未气绝之人,拉至土坑内,刮其臂腿臀肉,上架泥锅,窃棺板为柴,杂以礱糠,群聚大咽,日以为常。”——《不远复齐见闻杂志》
具体时间不知 “变军碎其尸,剖以啖之”一一《清史稿》
“则汤中煮两胎儿”一一《中国食人史料钞》
[-] AutoModerator | 1 points | Jun 28 2021 00:21:29
这下壬了
I am a bot, and this action was performed automatically. Please contact the moderators of this subreddit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 ClassicMaterial5546 | 1 points | Jul 22 2021 21:46:57
I appreciate your work brother
[-] Ok-Experience9138 | 1 points | Jul 22 2021 21:50:53
for sure man
[-] Vast_Specialist_1052 | 1 points | Sep 18 2021 01:01:10
我的支那血缘人喜欢想着如何“对付”“公权力”( 公权力加引号是因为中国的公权力..)
[-] Vast_Specialist_1052 | 1 points | Sep 18 2021 01:02:42
哦应该写支那的公权力
[-] Urrorr | 1 points | Oct 06 2021 11:04:43
马克
[-] Notrueneoplatonist | 7 points | Jun 13 2021 23:41:11
你sub之前那个调查就看得出来,有不少蒙在鼓里的“共产党毁我大支那”土味自由派。也不看看自己数千年恶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