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duleon | 1 points | Apr 28 2021 04:34:25
防友好文采,好一手阴阳怪气[-] Aidenfred | 3 points | Apr 28 2021 05:32:13
這算陰陽怪氣?
原來的答主還說了一段話
=======
因评论里有人误解了我的本意,我“不得不”或"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
本文如开头所说,是搬了一个美国昔日失败的反面案例作为引子,最终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我国社保政策的先进性和公平性。
虽然我们的社保制度,一开始也是以西方国家为蓝本,但我们不是盲目照搬,而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我们全员都要缴纳社保,目前不存在不交只拿的情况,这是缴费公平。
2.年轻时从未缴纳过社保的农民伯伯,60岁以后也能拿到补贴,虽然只有几十块,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金额也在逐年渐长,这是分配公平。
3.我们有听证会,有各级人民代表,充分保证了政策的民主性,每一次政策的修改,都是与时俱进的,是全民意志的真实体现。
4.除了我们自己缴纳的极少部分和公司的翻倍缴纳以外,更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注入支持和保障,让我们的社保制度稳如泰山。
所以,综合对比之下,我的结论是:我们国家的社保是非常值得缴纳的。
----林中老鬼。
作者:林中老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8220945/answer/18557370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順便他還讚了下面一個回答:
作者:斯芬克斯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39770/answer/12427384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按照我的看法,台湾人百分之百都是中国人,因为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虽然我希望这些家伙主动做大死在被统一后吊起来打。
按照在台年轻人的看法,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或者说在他们的眼中,中国是个很讨厌的地方,总是想要把它们吞并,还拦着世界不让别的国家和它们玩。
这种渊源实际上可以从清朝收回郑据台湾开始说起。(以下资料大部分引用自《台湾四百年》。)
郑氏以及他同时代的人物,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可与憧憬不用多说,在他们的大力推动下,可以说是保存华夏文化命脉于海外。
而当时清政府从郑氏政权手上接下台湾后,官员们都不愿意来这种偏僻的小地方,来了也不愿意管。但官大人不愿意来,在福建和广东的那些穷的鞋子都没有的低收入群众却挺愿意来的。毕竟那个年代,人们总是会听说远方的地区比脚下的好,就想抓住那丝希望,不管不顾地去抓。
这群穷光蛋懂啥汉文化啊,他们在文化上最多的是将民俗宗教和戏剧歌曲方面有一些中国文化的底子,通过信仰的仪式、戏曲和说故事,传递于民间。这种不成体系的文化土壤并不丰厚。
而到达异地的他们又自觉抱团,族群分裂下,泉州、漳州和客家彼此斗争,都想夺取最好的土地。在彼此竞争之中,更高一层的文化归属感,退让给追逐现实利益的族群分类意识。
二者相加之下,到了1895年,日本强行占据台湾时,其实面临的文化挑战并不大。虽然台湾的官民曾经有过非常短暂的抵抗,比如建立台湾共和国,但时间并不长久。又比如乙末战争中,台湾的民众至少死亡了五六万,而日本军队也折损不下万人。可以说是非常顽强的抵抗。
但当后藤新平这位医学院毕业的技术官僚,即首位驻台的日本总督,提出了著名的治台三策:
即台湾人怕死,用高压镇压;台湾人爱钱,用小利收买;台湾人好面,用虚名笼络。
如1898年制定的匪徒刑罚令,将他们认为靠不住的台民都当作土匪惩处,成群地屠杀,有时数百人被聚集在一起用机枪扫射,集体处死。这种恐怖的统治就有强烈的震慑作用,使台民不敢再有抗日想法。
再加以其他种种手段辅助,基本算稳住了日侵政府的稳固地位。
地位稳固后日侵政府就要解决吃饭问题、解决教育问题。
不可否认,日本在台湾这块试验田上进行了对于亚洲而言的划时代尝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化肥、培育新品种、机械化水利等。但这更多是实验性质,一旦出现错误,全台遭殃。例如,日本当局推行一种稻米新品种,高产,却不能抗风,台湾全岛都奉命种这一品种。一次风灾,全台颗粒无收,百姓蒙受极大损失。另外,日本推行了还“国民教育”,使得每一个儿童都要接受六年基础教育。这也是比清政府进步的地方。
不过可不要忘了,台湾人民终究只是日本帝国第二等公民,它再怎么样也只是个殖民地。台湾人的人上人最多当律师和医生,涉及到政治与技术的事万万不能插手,甚至一定程度演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又比如台湾人能发展的,最多只是地方性的交通和农产加工企业,如运输、仓库、碾米、磨粉等地方性的小企业。其他重要的企业日本人都不让台湾人经营。而在学术上,如在台北帝大,台湾籍教授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教授都是从日本聘请来的学者。使得台湾同胞并没有机会发展到足以领导台湾文化建设的地步,也不足以领导台湾的舆论。
再到日本统治中后期,更是直接发起了“皇民化运动”,让愿意接受日本文化的台湾同胞,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只用日语。要求他们采用新的日本姓氏,放弃原来的中国姓名;皈依神社的神道教,放弃中国祭祀祖先的仪式。
在这种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控制之下,很多台湾同胞逐渐拼命想当日本人,如果日本人不要他们,他们也想当“皇民”。当然,这可能也是出于另一种考虑,毕竟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粮食不足,实行着配给制度,台湾同胞能获得的配粮只是在台日本人的一半,如果有幸当了“皇民”,那可以得到的粮食就介于日本人和台湾人之间。而为了表现他们是“皇民”,他们也就往往比真正的日本人还要“日本人”。
比如说,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就大量征用台湾人参军,最初担任辅助战士的台湾军夫,还不能算真正的日本军人,后来兵源越来越不够了,将参军的台湾人纳入日军编制后。台湾军夫和军人在南洋的表现,居然和日本人基本一样。甚至比日本人还拼命。
又比如说,许多台湾同胞,尤其是医生被征调到中国的东北,为日本服务。1932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伪满政权,而在东北的台湾同胞,在地位上比日本人低,可是比东北人高。这些奇怪的现象,使台湾同胞自己也弄不清自己究竟是哪种人了。
日本占领台湾之初,台湾同胞群集在庙宇的广场上,听讲中国的古事、观赏民间的歌仔戏,欣赏中国文化之中悲欢离合的故事。民间娱乐经由南管、北管,怀念原乡的生活。在日本的统治下,还有一些台湾读书人组织诗社,借吟哦古诗,尽量保持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中文的“书房”③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地方。在日本推行普及教育之时,书房还是可以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的。这些努力都说明了,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的前半段,台湾同胞还在尽力维持中国文化的命脉传承。可是,今天,台湾已经离开日本七十五年了,台湾同胞的“哈日”却成为一时风气,历史的吊诡,的确常常令人感慨兴叹。
当年日本殖民的举措是现今台湾人缺乏对中国文化归属感的重要原因,也是大量台湾政治投机者的用来投机的工具。他们的宣传内容里永远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现代文明,永远没有那些用血泪写成真实,没有大批死于被机枪镇压的同胞。
但是那五十年中,从好的方面讲,是日本为台湾带来一些近代文明;从坏的方面讲,屈辱与苦难多于幸福。
然而,归属感的缺失并不能全部怪到日本头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国民党的错误政策。
虽然在威权政府的蒋氏王朝领导下,台湾的政治经济进步十足,但值得称赞(被我们称赞)的文化政策仅有当时激起无数反对的“国语运动”——即人人都讲普通话。
如果他们能从入台开始,就在教科书上不懈余力地宣传“大陆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要光复大陆”,并不断解释说明台湾人的身份定位是中国的一部分,将这种举措持之以恒到蒋经国死的那天,那现在的时局将大不一样。
当然,这站在国民党的角度而言,这种举动也不能做。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1999年,台湾人民迎来了李登辉的“88课纲”、2000、2004年陈水扁两次上台后,“台湾史”独立成册。再到后面的“中国史”变“东亚史”。
读着这些历史成长的台湾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
但我乐观地认为,当大陆光复台湾地区后,只要不继续同香港一般给予其更高的地位,好好修正教科书,五十年后的台湾人又将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反正我是认为现在没必要一国两制了,香港那是当年弱没办法。所有的历史都告诉我们对于这种情况抬高没鸟用,只有打压分化才能迅速控制。)
[-] LmA0_ZeD0nG | 2 points | Apr 28 2021 07:10:49
这也能赢我擦
[-] dremaya | 2 points | Apr 28 2021 05:36:16
防友?阉友!
[-] Obituaryofcn | 3 points | Apr 28 2021 05:13:57
太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