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JJKOIY | 1 points | Apr 26 2021 23:19:49

从中餐看支人的劣根性

中餐比西餐好吃,是很多中国人的说法。

秉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原料丰富,品种繁多,名菜佳肴数不胜数,烹饪过程考究,色泽风味各异,独步全球。以前中国人总喜欢讲四大发明、中医和中餐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三大贡献,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中药中国人现在已经很少讲了,四大发明是不是中国人的首创现在也有很多质疑,但是中餐是很少有人质疑的,因此,很多中国人认为,中餐的的确确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最伟大贡献之一,是中国人聪明智慧的象征。 一种说法一旦形成习惯,就有如文化的基因,往往给人带来对先进民族饮食的本能排斥。中国留学生到欧美求学,工作,定居,甚至入外籍,生儿育女,仍然改变不了童年在中国养成的饮食习惯,很多中国女生最喜欢的事就是在校内晒厨艺,你看本姑娘做的鱼香肉丝,色香味俱全,多棒!比洋人的破饭强多了! 这种说法其实很难解释一些问题,比如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极为重要的事,但是为什么那些吃着“难吃的”西餐的民族,可以造出火箭,发射卫星,发明互联网,发明和创造一大批技术难度远在中餐之上的科技成果,却不愿意在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日三餐上下点功夫,以求得口味的改善和进步呢?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吃肉的人,排除宗教禁忌,几乎全部来自农村,有些极端的人连鸡蛋也不吃,说是吃不习惯,是肉和鸡蛋不好吃吗?当然不是,大抵是因为穷,买不起肉,没有吃成习惯,慢慢地也就不吃了。你给山里的农民沏一壶铁观音,他多半品不出滋味,反倒觉得又苦又涩。有钱的城里人就不会,中国人一开始也喝不惯咖啡,必须加糖,后来有钱了慢慢也就习惯了,而且越喝越想和。吃惯了注水猪肉喝惯了注水牛奶的中国人,出国吃不到地沟油,觉得所有的菜味道全都怪怪的,吃到带血的牛排感到很不适应,喝着人家的牛奶也觉得太腥,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认为西餐难吃根本是个谬误,西餐一点也不比中餐难吃,相反,无论从口感,营养价值,制作方式和环保卫生等诸方面,西餐都远远胜过中餐。 举个例子,高富帅泡妞儿,第一次往往都是带妞儿去高档的西餐厅,烛光,牛排,红酒,佐以饭后的甜点,和谐而美好,从未听说过哪个高富帅是在火锅店招待女生的,连吃中式炒菜的也很少见。 中餐比西餐的落后的首先体现在主食上。 洋人的主食是面包,刚出炉的热面包蓬松柔软,富有弹性,口感筋道,放冷了虽然口感会变硬变差,但是也不妨碍进食,很多人直接吃干面包也不会觉得不妥。这么好吃的主食,中国的古人也喜欢,实际上,中国的古人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做面包,但可惜的是中国小麦无论从硬度还是营养含量讲都很低,是当之无愧的劣种小麦,先天不足,面筋含量比西欧北美的小麦平均低好几个百分点,用这样的小麦揉制的面团,刚一进面包烤炉就焦了,只能用来蒸馒头,馒头的口感就比面包差很多了,而且放冷了无法直接食用。当然肯定有些人会说馒头也很好吃,比面包还好吃,可是有谁见过有人吃又凉又硬的干馒头呢? 中国很大,但大片国土连劣质小麦也种不了,只能种大米,大米无论从蛋白质含量还是营养价值角度讲都是比小麦低很多的,北美的高筋小麦,比长三角一带的水稻,前者蛋白质含量差不多是后者的两到三倍。这样的大米吃得越多,人的个子就越矮,身体素质就越差,古代的日本人,越南人只吃劣质大米,所以个子就奇矮无比,现在中国超市里的大米基本都是东北大米,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都有大幅提升,所以好一点。对于大米这种东西,欧美列强从心里是看不上的,所以也很少吃,吃也是出于好奇图个新鲜,体格强健,身材高大的优秀民族如日耳曼人,是很少吃大米的。 中餐的另一个主要缺陷在于基本肉食的严重匮乏。 西欧是发展畜牧业的天堂,温暖的北大西洋暖流,从纽芬兰的浅滩发迹,经挪威海进入北冰洋,她轻轻的抚过西欧曲折漫长的海岸线,年复一年滋润着英伦三岛、伊比利亚半岛、法国西海岸、荷兰、比利时和丹麦半岛。造物主的神奇赐予了西欧国家大片优良的牧场,鲜嫩多汁的苜蓿在这块土地上纵情的生长,为大规模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便利。千百年来,生活在西欧的主要民族都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含量的牛肉,猪肉为主,辅以各种日常乳制品,逐渐发展成为智力发达,体格强健的优秀民族。中国的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食物的丰富与充足,必然有助于人性的完善和思想的进步,几百年来,西欧,北欧的主要民族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诸方面均一骑绝尘,居于世界领导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肉类摄入结构就差很多。 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恶劣,南涝北旱,人多地少,不存在发展大规模的畜牧业的可能,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北方一到冬天地里就光秃秃的,连狗尾巴草的影子也见不着,更别说苜蓿了,长江流域以北的省份,只有在收成尚好的情况下可以养一些耕牛用作农用,大部分地区根本无法饲养牛羊,只能养猪,因为猪是不需要太高的饲养条件的。相应地,中国人饮食结构中,乳制品也就极度匮乏。吃奶是人的天性,养牛的民族就要喝牛奶,养羊的民族要喝羊奶,为什么没人听说过有人喝猪奶呢?其实中国的古人也是喝过猪奶的,但是猪奶过于油腻,味道太腥,一喝就吐,于是中国人也就没有了喝奶的习惯,久而久之,中国人对乳制品吸收利用的功能也就退化了,时至今日,抛开经济因素,仍然有很多中国农民喝不惯牛奶,更不习惯喝酸奶,一喝就吐,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中国北方的肉食摄入还算差强人意,中国南方的肉食摄入就可谓是惨不忍睹,一过了长江,农民就很难养牛,猪的养殖也很受影响,到了更加湿热的福建广东一带,农民连猪都没法养,为了填饱肚子,摄取足够的肉食补充蛋白质,广东人铤而走险,今天逮条蛇,明天捉个蝎子,差不多把能见到的动物都尝了一遍,中餐里很多丰富的食材其实就是这样来的。 即便是这样,中国人的肉类摄入也是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发明了大量的仿肉类代食品,比如汉朝的时候,一些中国人偶然发现豆类几经处理,口感有些接近肉类,可以满足yy的需要,于是中国迅速发展成为独步天下的豆制品超级大国,豆腐、腐竹、素鸡、千张。。。铺天盖地,层出不穷,仅仅一个豆腐,中餐就有几百种做法,一来可以果腹,满足肠胃的需要,二来可以多少找到一点吃肉的感觉。这种东西对于洋人根本是不需要的,因为根本没有相应的需求。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肉食消费是很低的,大部分人的嘴巴都和荤腥无缘,所以中国人才给吃肉起了个形象的名称——“打牙祭”。 中餐花色的繁多,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太穷。 中餐的主力是大量荤素搭配的炒菜,都以肉丝,肉丁或肉片为主,如京酱肉丝,鱼香肉丝,尖椒肉丝,木须肉等等,这种菜肴格局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极度贫穷。因为肉类匮乏,买不起肉,舍不得吃,所以中国人几乎把对肉类食材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即便是经济地位远比大众优越的中国干部家庭,炒肉吃也是很奢侈的事情,小孩子吃肉就高兴地和过年一样,主妇们要把可怜的二两肉精心切成丝,或剁成肉丁,因为难得吃一次,当然要多品品,西欧平民拿着牛排大啃大嚼,大口喝啤酒的情景是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出现的。而广大的平民,只有在真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上二两肉,剁上半小时,直到连肉的形状也看不出时才激动得和大白菜混在一起,包成饺子,煮上一大锅,全家十几口人分几个,闭上眼睛微笑着,用激动的舌头搅拌着淀粉纤维素的载体,用麻木的味蕾慢慢地品味,寻找久违的幸福感。 西餐中基本直接处理掉的动物内脏,中国人都奉为美味佳肴,不论心肝肚肺,大肠小肠,只要能入得口咽下肚,中国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把它们变成相关的菜肴,牛尾巴猪蹄子鸡爪子这样的边角料,也被国人充分利用,鸡爪子美其名曰“凤爪”,大小做法不下百余种,如泡椒凤爪,花雕凤爪,酱鸡爪,海带结煲凤爪汤等等等。因为吃不饱,不够吃,连动物血液也要充分利用,中国人奉为美食的"毛血旺",放到餐桌上洋人根本懒得看,更别说吃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只有在落后的穷国才会出现,中国人视作美味的大闸蟹,欧洲人就很少吃,牛排就可以管饱,干嘛要去冒着生命危险吃螃蟹呢?以死鱼为食的腐生动物,一不小心吃到一只死的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吃鳖的情况也类似。 中式名菜的背后十有八九都有或奢靡或悲惨的故事,一个冻饿濒死的乞丐偷了只鸡,可连烹饪的锅也找不到,只好用泥巴糊在外面捡点柴火烤熟了吃,于是就诞生一个名菜叫花童鸡,乾隆爷吃鱼腻了,底下厨子要变着花样讨皇上欢心,就在鱼上刻上花纹,裹以蛋糊,做成刺头状的鳜鱼,名曰“松鼠鳜鱼”。凡此种种,如宫保鸡丁,蚂蚁上树之类,多得不可胜数。

中餐里的美味佳肴,大多只存在于各种菜谱大全,存在于官僚的盛宴里,存在于无尽的幻想中,燕窝鱼翅,满汉全席,这些东西和广大的生活根本毫无关系。走遍中国本部,老百姓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饭菜无外乎馒头稀饭炒大米,番茄鸡蛋土豆丝,再往前就只有窝窝头,高粱米和玉米糊糊。相比在工业**时代就已经走进欧美千家万户餐桌上的面包黄油,牛奶咖啡,培根乳酪,香肠牛肉。你还好意思说中餐比西餐好吃吗? 实际上,如果看看白宫招待贵宾时长长的菜单,看看里根时代白宫大厨乔恩.布尔为戈尔巴乔夫访美准备的哥伦比亚河的大马哈鱼,看看大龙虾摆成的圆雕饰,看到浇有澄黄调味料的野蘑菇小牛腰花,鲟鱼子酱,爽口甘冽的波尔多葡萄酒,就根本不会怀疑西餐的地位及其带给人的愉悦和幸福感,美国尚且如此,欧洲宫廷的传统盛宴更不必说,甩开中餐的所谓名菜根本不在话下。西方的酒水花样繁多,红酒白酒一应俱全,男女咸宜,中国古代少有香槟葡萄酒这一说,茅台那样的白酒女生喝一口就直流眼泪。 中餐制作能耗高,污染大,煎、炒、烹、炸,火光阵阵,油烟滚滚,不了解的洋人第一次见经常以为是失火,早年的中国留学生经常出现因为把房东厨房弄脏房东要求赔偿的案例,误报火情的笑话比比皆是。最要命的是中餐烹饪过程繁琐,连家常饭的烹饪也要耗费大量时间,远不如同规模同档次的西餐来的简单快捷。每天想着怎么吃好,把大量时间花在吃上的民族,是不会有希望的。这一点基本为人类文明史所佐证。优秀民族日常饮食简单,在保障营养的前提下不会在吃饭上操心太多,因而把大量时间用于从事文明的进步,在战时更是便于统一的军需供给,便于赢得战争,吃喝简单的国家很多都是军事与和科技强国,最典型的是蒙古和俄罗斯,前者靠着牛肉马奶横扫欧亚大陆,后者则靠着黑面包和伏特加征服了大半个欧洲。 一个民族对吃喝的注重和其自身的民族性格和国家强弱有着很微妙的关系。简单的说,饮食文化在文化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这个民族往往就越先进,富有进取心,科技、教育繁荣,国力强大;而吃喝考究的民族则多半是猪国,大部分国家介于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当然,对吃喝的重视对于民族的兴衰是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比如咖喱国印度。 饮食简单的典型民族代表:德意志民族,斯拉夫民族 极度重视吃喝的典型民族代表:意大利民族 介于二者之间的民族:法兰西民族,西班牙民族 毋庸讳言,中国是全世界最注重吃喝的国家,大部分中国人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混饭吃,吃什么,怎么吃好等等,在吃喝的具体过程中从准备食材,烹饪到洗碗刷锅,耗费了大量精力,至于领导的公款吃喝更是举世闻名,解放军的军费,很大一部分都被首长吃掉了,吃喝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国人的骨髓,无可救药。中国人社交的最常用手段就是一起吃喝,见面打招呼最喜欢说的话是“你吃了吗?”,在诋毁别人信仰的时候,如果说不过别人,就干脆甩一句“×××又不能当饭吃”,如此种种,不一而论。吃喝超级大国必然是猪国,自然也就永远无法成为先进的国家。 吃喝误事的道理既然适用于国家,自然也就适用于每一个人。 比如,看一个中国留学生科研做的如何,论文发得怎么样,只要看她平日里的饮食状况就可以了,但凡三餐吃得和屎一样的,科研多半差不了,吃货的科研大都和屎一样。

[-] freedomlian | 31 points | Apr 26 2021 23:30:37

求求你多分几段吧

[-] stupink | 18 points | Apr 26 2021 23:45:26

每次看见支那人报菜名都去问:那些东西吃过几道?吃得起几道?有保护动物的还吃不吃了?

[-] XiYiZun1953 | 18 points | Apr 26 2021 23:48:29

工业**时代?

这文章是从墙内复制的吧,革命都是敏感词

[-] BlockNoir5 | 17 points | Apr 26 2021 23:36:32

费拉还是喜欢下水辣油川菜,厕所猪油苏州点心,广州龙虎斗和扬州做题家干丝。喜欢夏天35度 冬天0度没有暖气,而不喜欢夏天二十度冬天零下二十度的高纬度蛮族乐园。

[-] liepsilon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1:41:56

蛮族乐园

[-] somethih4nothing | 11 points | Apr 26 2021 23:36:53

不是我操你妈了我吃中餐是偷你家鸡巴毛了?

[-] Remarkable_Extent803 | 10 points | Apr 27 2021 00:00:50

哪儿几把复制的

[-] ZGJJKOIY | 6 points | Apr 27 2021 00:04:11

学习墙国

[-] C1pH6r | 10 points | Apr 27 2021 02:19:31

只單以飲食方面去說明雙方的文化優劣性,實在是很不靠譜.

而且文章裡有許多的對比與舉例都是非常糟糕的,缺乏公平性.

更別說,光是以批鬥式心態去書寫,不就直接完美體現所謂的"支人的劣根性"了嗎?

以上是我對這篇文章的簡略看法,說實在我個人是十分喜歡歐美的飲食餐點的.

但是這篇文章的觀點實在是太極端了,希望蔥友多多省思,不要成為自已所鄙視的對象.

[-] RomancingSugar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2:45:08

最后一句蚌埠住了

[-] C1pH6r | 2 points | Apr 27 2021 03:28:16

我主要是希望人們不要成為那種"你恨其入骨但你又跟你所憎恨的對象沒什麼差別".

有這種傾向的台灣人也不少,我曾經認識一個在台南的網友,在講牆國事情時都不會少噴幾句,

結果白眼狼,自大自戀,當攸關自已權益時才開始猶豫,這些行為他一個都沒少.

[-] Alexanderlavski | 9 points | Apr 27 2021 00:37:24

地摊味过重,受不了了

[-] Exact-Mongoose-7910 | 8 points | Apr 27 2021 00:15:27

我认为吃下水最支。

[-] NorthernEuropeRemake | 4 points | Apr 27 2021 01:17:15

我爱吃鹅肝算吗?

[-] Unlucky-Regular7440 | 3 points | Apr 27 2021 04:23:21

苏格兰人吃羊杂的

[-] cheesesteakman1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8:07:06

德国人吃猪肘子

[-] mryujielove | 1 points | Apr 27 2021 10:07:06

猪肘子算什么下水?

[-] BlockNoir5 | 7 points | Apr 26 2021 23:57:32

死吃,或穷或富都热衷吃,以吃交友,以吃谋利,记吃不记打,还活在低级状态,离文明十万八千里。

[-] AdministrationKey200 | 6 points | Apr 27 2021 00:41:01

不喝奶然后吸收功能退化我信你个鸡吧毛了!

[-] Unlucky-Regular7440 | 3 points | Apr 27 2021 04:23:52

什么拉马克李森科

[-] Inevitable_Bag7587 | 5 points | Apr 27 2021 01:04:47

葱好吃

[-] DoubleThink1987 | 5 points | Apr 27 2021 01:31:35

百分之八十是瞎几把扯 劣种小麦一进炉子就糊都来了

[-] prayerinthed | 5 points | Apr 27 2021 01:45:32

不懂就问这是葱味吗属于

[-] wyxolri | 5 points | Apr 27 2021 02:01:54

文笔不错,内容就tm瞎扯淡

[-] Puzzled_Grapefruit57 | 4 points | Apr 27 2021 00:17:38

太长不看

[-] NorthernEuropeRemake | 3 points | Apr 27 2021 01:18:49

个人认为日料是最好吃的

[-] ERfReSCA | 3 points | Apr 27 2021 04:55:18

太长不看 中餐就tm好吃 你鸡巴谁啊

[-] Particular_Scallion | 2 points | Apr 27 2021 05:02:25

真不觉得中餐比西餐好吃

[-] Opposite-Message-997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1:08:06

什么喷射战士

[-] Hiding-in-the-shadow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1:18:38

重视吃喝说明心理还停留在口欲期,心智都没有发育健全当然不可能强大。

[-] Next-Engineering-177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2:12:35

OK.

[-] GoodUnderstanding249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5:46:25

小麦的蛋白质是都是非必需氨基酸,吃多也没用。

[-] chuifengji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6:40:09

中餐的丰富口感是其他国家料理比不上的

但从餐饮行业来说,作为一个企业,稳定口感,把握成本,以及对食材的品质监控等方面,个人感觉是远远比不了日本企业的

说白了,就是个人店有可能很好吃,但连锁店,特别是那种跨城市开店的连锁店,要找到很好吃的几乎不可能

而就算是个人店,要做到年复一年,1年365天每天都保持一个口感也几乎不可能

[-] 8A2E12E8 | 1 points | Apr 27 2021 09:24:10

我觉得中餐讲究的是用最少的食物裹着调料把最多的碳水吃下去,所以有那么多下水做成菜,用最低的成本养活了最多的猪

[-] mryujielove | 1 points | Apr 27 2021 10:08:47

中餐最烦的就是油不要钱似得搞,炒个菜恨不得放一吨油

[-] Sad_Progress4776 | 1 points | Apr 27 2021 10:18:07

中餐除了味精還剩下啥? 好的食材哪怕開水都能搞定

[-] Jared_att | 1 points | Apr 27 2021 10:33:47

不喝猪奶其实是因为猪奶难采集啊,产量也不太行,味道肯定也不好,没有牛这么温顺,文章说的挺有道理的,但是考究吃的民族不一定就差,看是怎么个考究法,怎么个重视法了

[-] elvira2004 | 1 points | Oct 18 2021 13:17:49

最讨厌的就是支那人的饭局文化,放几个成本20售价200的秦菜来撑面子,掩饰自己穷酸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