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Collection-29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0:01:16

端传媒对两名00后离岸精英小高华的采访,绷不住了,00后至少得图个90%

因為⽗⺟經營⼀家英語培訓機構,Jerry從⼩就經常同美國外教互動、也常常閲讀原版的英⽂繪本和書、參加各式各 樣的英語演講⼤賽並獲獎。但在Jerry⽣活的城市,出國念初中並不是⼀個常⾒的選擇,與其說是⾃⼰的選擇,不如 說這個是「家裏⼀直以來的⼀個規劃」。Jerry說。

Jerry家是普通的中產階級,出國唸書是⼀個不⼩的負擔。雖然最開始在英國唸初中得到了全額獎學⾦,但後來Jerry 回到國內念國際學校時,⼀年的開銷達到了近40萬⼈⺠幣。即使Jerry拿到了⼀部分的助學⾦,這⼀開銷對家裏來說 還是⾮常吃⼒。

在英國求學時,Jerry所在的私⽴學校建於19世紀,上私⽴寄宿學校的英國本地學⽣多以中產及中產以上的家庭為 主,國際學⽣⾯孔寥寥。學費及⽣活費超過兩萬三千英鎊⼀年(約合20.2萬⼈⺠幣)。 對Jerry來說,在有着教會背景的英國寄宿學校的⽣活並不是完全愉快的回憶。中國⾯孔的他在威爾⼠的私⽴寄宿學 校中顯得格格不⼊,他也因此遭到了同學的霸凌,「尤其是當時我很胖,⼜不運動,還是個中國⼈。」有英國同學 會來到他⾝邊,把眼睛做成眯縫眼的樣⼦,然後對着他的臉吼「Ching Chong」,有些同學會來到他⾝邊說「こんに ちは(⽇語的你好),你是不是吃狗啊。」回憶起來,Jerry覺得這些霸凌並沒有特別嚴重,部分是因為「都是⼩孩 ⼦」「挺傻的」。但當時12歲的他還是因此有了「對外⾯世界的不好印象」。

在中國時,Jerry對西⽅世界的了解來⾃於美國外教、閲讀的原版書籍、看的英⽂動畫與電影。⽽剛剛出國時,同學 們的調侃和霸凌,以及網上經常會看到的「中國沒有⼈權,沒有⾔論⾃由」的⾔論,讓Jerry感到來⾃同學和網絡世 界的「敵意」撲⾯⽽來。

「當時⾮常不理解為什麼會那個樣⼦。不理解就會有反感。但就沒辦法。」Jerry說⾃⼰現 在對這些⾔論會有更多理解,也意識到這些⼈的想法可能會永遠存在,但是並不是所有⼈都會這樣。僅僅是因為有 些⼈是種族主義者,不代表所有⼈都是種族主義者。「如果這麼想的話,那我就變成⼀個種族主義者了。」

曾有⼀次,Jerry的⼀個穆斯林朋友給他發信息,「Jerry,關於維吾爾⼈,你知道多少?你知道他們(中國政府)在 對維吾爾⼈做些什麼嗎?」提起這件事,Jerry說⾃⼰下意識的第⼀反應是「defend China(維護中國)」。Jerry 認為,⾃⼰下意識地維護中國,是因為⾃⼰的中國⼈⾝份,使得在看到對中國及中國政府⾏為的攻擊時,容易感受 為⼀種私⼈的指責,「你本質上也是在說這也⼀部分是我的問題」。

正因如此,他下意識的反應是反駁朋友。卻沒有在回答中直接說出⾃⼰的觀點:「我知不知道並不重要。我知道、 或是我不知道——並不能改變發⽣的事情。因為我們無法做出任何改變,所以我看不到任何⼈們談論這些事情的必要 性。」 即使現在,當Jerry被問到對新疆問題的想法時,他都不想給出明確的觀點:「如果你討論這個東西只是為了討論⽽ 討論。但不是真正去改這個東西、也沒有任何能改變的⽅法,那我不知道討論有什麼意義。」他說。

「牆」內外敘事的差異顯然也對Jerry造成了困擾。在中國政府對待維吾爾族⼈這件事情上,「這些事情真的發⽣了 嗎?你怎麼就知道這件事情真的發⽣了呢?誰告訴你這件事真的發⽣了?你能相信你的信源嗎?如果你說我的信源 全是錯誤的,那我怎麼能知道你的信源是否正確呢?」Jerry說。

⽽就⾔論⾃由本⾝⽽⾔,他也有着相同的困惑。他說國外社交媒體上也有很多東西不會出現,⽐如⽀持希特勒的⾔ 論,既然如此,「我不相信⾔論⾃由這個東西。不管你是多麼⾃由,你還是有你不被允許說的東西。你仍然要⾯臨 限制。那為什麼你說你的限制就是正確的,⽽別⼈的限制就不是正確的限制呢?」 「⼈們只是隨便相信⼀些不知道來源在哪裏的東西,讓我感到很痛苦。」Jerry說。

下面这头母蜘蛛更是重量级

成⻑在內地中部省份的陳同,對西⽅世界的接觸雖然沒有Jerry那麼多,也在初中時就對外⾯的世界有了負⾯印象。 19歲的陳同今年在美國⼀所頂尖的公⽴⼤學讀⼤學⼀年級,因為疫情,仍然滯留國內上網課。陳同初中就讀於她所 在省份最好的公⽴初中,學校裏每屆有超過1000名學⽣,每次期末考試都會連考三天,然後全校從上到下排名。 「我很享受這個狀態,因為我每次都是既得利益者。我每次都能排到很⾼。」

⾃述為應試制度下「既得利益者」的她,2015年在初⼀的⼀次期末考試裏,⼜⼀次取得了年級排名前50的成績。作 為獎勵,學校選年級前50名的學⽣到英國的⼀所初中遊學。「我們當時在英國學校裏學習幾天,就覺得。哇,這個 學校教的東西好簡單啊。⼤家也不是怎麼愛學習的樣⼦,她們怎麼會這樣呢?」

當時每次考試都錙銖必較,覺得學習是「很⼤負擔」的陳同無法理解,「他們上學好像也沒有很⼤的負擔。」「他 們也不會特別在意課到底有沒有學懂,分要考多少,同時學了很簡單很簡單的數學。」此外,「那些⼥⽣有很多⾃ 由去打扮」,讓陳同感覺「不太好」。

中國的中學教育可能在數學和科學等學科難度上⽐較有挑戰性。聯合國經合組織主辦的針對中學學⽣的評估項⽬測 試中,上海學⽣的數學、閲讀和科學科⽬測試多次均居世界第⼀。幾年後,陳同在美國⽤來⼤學申請⼊學的標準化 考試ACT中取得了35分的⾼分,離滿分僅差⼀分,超過99%的同期美國⾼中學⽣。

中國社交媒體和媒體上的輿論,也給了陳同「⼀種⽂化⾃信」。陳同⽤了中國⼤陸的問答網站「知乎」作例⼦。 「有很多批判美國政治制度的不好,然後(提到)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就會給我們這⼀代看知乎的⼩孩帶來⼀種⽂ 化⾃信。」,當然她也認為知乎上的問答也「很有引導性」,「有很理智的,也會有些煽動。」

陳同也意識到,中美雙⽅的衝突很⼤⼀部分來⾃於「牆」。「信息不對稱。國內好的信息傳不到國外去。國內壞的 信息會被國外的媒體很誇張地報導出來。」 「國內也會報導很多國外的不好的地⽅。就相當於⼤家互相傷害。」關於新疆、⾹港等國內公眾討論裏被嚴格審查 的話題,她認為國內經常會試圖掩蓋這些問題的存在,這點國內並不「冤枉」,但與此同時,她認為國外的⼈對國 內的實際情況也缺乏了解,「也不冤枉」。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盾很容易出現。這讓她這個在中西教育系 統間遊⾛的⼈「感覺挺難受的」。

她對西⽅國家的批判則來⾃於另⼀個維度:階級。陳同認為,在中國的公眾討論中,階級是⼀個常常被⼤眾提到的 標尺,⽽這種對階級固化的警覺、以及對「資本家」的警惕,使得中國有潛⼒去追求⼀個更加平衡、更加公平的社 會。她認為,在中國,階級固化是⼀個可以被放到公眾討論中的話題,⼤家也往往對此充滿「警覺」。

儘管脱貧運動的較低標準、可持續性和實際情況受到了外界不少懷疑,但對陳同這樣的年輕⼀代來說,對「階級」 的理解不僅僅只是這些官⽅的語⾔,她更多的信⼼在於「the people」(⼈⺠)。

陳同認為,有的時候官媒的⽴場 反⽽是站在⼈⺠的對⽴⾯的,官媒「發的很多東西是真的很脱離⼈⺠的東西」。她認為這些真正來⾃「the people」的聲⾳往往出現在媒體的評論區,「the people會有這種意識說你這個東西寫得不對,你這個東西有誤 導,你這個想法有錯誤」。⽽這種來⾃於⼈⺠內部的「呼聲」讓陳同對這個體制充滿信⼼。

⽽在美國,有錢這件事本⾝似乎是有正當理由的、無可厚⾮的,沒有這種對階級的「警覺」。「美國的制度本⾝會 造成階級固化的情況。」陳同說。「在美國⼤家會談到這個問題,但他們沒有這麼⼤的motivation(動⼒)說我們 ⼀定不能讓這種事情發⽣,我們⼀定要警覺起來。我們⼀起去反抗資本家。」

她說,⾃⼰之所以⽐較擁護中國制度,是因為這個制度有「優越性」。近些年國內每當有階級差異的苗頭時,「就 會有⼀種呼聲,跟這個政治體系相關的呼聲說,需要需要提防這種狀況。會拿⼀些⽑澤東的語錄出來說。」

陳同 說,「⼤家在這個體系裏⾯會有這個意識,要抵抗階級固化——特別是經濟⽅⾯帶來的階級固化。」

陳同曾在⼀家中國⼤陸媒體實習。⼀次,她去採訪⼀名⼥村醫被強姦的案⼦。⼥醫⽣報警後,當地派出所警員、派 出所所⻑和信訪局局⻑都想盡辦法把這件事壓了下去。醫⽣試圖去北京上訪,更多的⿇煩來了,信訪局的⼈也到了 北京,把醫⽣攔截下來。

陳同去採訪醫⽣時,事情已經過去⼀年多,但「⼀點兒結果沒有」。「我當時就覺得這個 問題很⼤ ,真的很討厭這種情況。」看到了醫⽣被層層疊疊的官僚系統捂住、無法發聲,陳同覺得「很失望」。 但她最後認為這些事情並不能改變她的⽴場。「這個事情沒有⼤到⾜以撼動我,(讓我覺得)我們的制度有問題。 」陳同說,「因為這種事情在哪裏都會發⽣」。

[-] rabbitsmasher | 7 points | Apr 25 2021 10:05:13

没什么可说的,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物种的,已经有生殖隔离了,到时候我们学李自成煮福王就行了,别把他们当同类

[-] SignificanceBright13 | 6 points | Apr 25 2021 10:03:08

早该图图了!

[-] Anybody-Few | 3 points | Apr 25 2021 10:29:06

第一个太支了,什么狗几把辩证法

第二个 天下乌鸦一般黑。。。

[-] williamp012 | 3 points | Apr 25 2021 10:38:05

没被赵家铁拳砸到之前个个爱国,直到被中共铁拳砸成傻逼。一华商亲戚因为中共肺炎都快破产了,去年年初回国内到现在就一直出不来,爱国爱到把孩子送回国内读书,可真是太爱国了。

[-] Fit-Bid-17 | 3 points | Apr 25 2021 10:45:49

不太懂為啥他們把所有文化差異都怪到牆上,牆不是單向擋住你們自己的嗎?說得好像牆是雙向的

[-] Anybody-Few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1:14:03

这支猪是真不知道墙是共产党建的?

[-] Whythebanhammer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0:32:43

還好牠們不run,就慢慢在支那腐爛好了

[-] VOLODYA_C | 3 points | Apr 25 2021 11:10:50

一个进教育体制内一个进媒体界,不被铁拳锤麻才怪了

[-] Miyunli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0:35:31

Chingchong chingchong chingchong chong

[-] Outrageous-Ad5772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5:29:29

chingchong~ chingchong~ wingwang~ dingdong~

[-] Urrorr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1:08:25

卧槽,士大夫啊

[-] FennelComfortable562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1:13:59

“为什么你说的限制就是正确的,别人说的限制就是不正确的” 能说出这种话的智力超过50了吗?

[-] 1984everyday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1:28:45

陈小姐天生做奴隶的命,如果其他女性不跟它一样戴眼镜,大饼脸札个马尾卷做题,反而会觉得你们奇怪。是屠还是放任自流看你们了

[-] munemunechan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4:39:20

别人问吃狗简直是普通好奇而已,中国大把人吃狗。

[-] xialan2016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6:03:46

我认为这个纯粹就是采访的角度不同,这些东西在个别的阶层里面也许就只是普遍甚至偏保守的观点

在他们的处境发生变动,在他们脚下的地面开始塌陷而头顶降下天火之前,你要保持这些观点倒也没啥大问题

中共是一个人为编制的系统性谎言,在这个环境里个人能够独立思考还能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确实是复杂而困难的事情,我对这事向来不责全求备

[-] RealMarcusCurtius | 2 points | Apr 26 2021 00:01:25

第一位Jerry同学倒是和很多留学蛆挺像啊,出国被人开了点种族玩笑或者直面了racial slur然后就高华了起来。

第二位陈小姐怎么做题个就做出“既得利益者”的幻觉来了,难崩。

[-] Global-Collection-29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0:03:22

這些對中國的負⾯情緒,尤其是在年輕⼈中的負⾯看法,Jerry和陳同都感同⾝受。

Jerry說,他曾經在Reddit上看到 ⼈說「都是因為中國有⼈吃了隻蝙蝠」。這樣的⾔論讓Jerry感到很難受。 他試着去理解這些⾔論,「某種意義上說,⼈的本能就是去找⼀個敵⼈,⼀個可怕的東西。」

陳同說關於疫情的⼀些網上歧視性⾔論讓她「看了之後就很⽣氣」,但她說⾃⼰「放下⼿機後⼜會覺得無所謂」, 「是他們這種⼈有這種想法,是這些⼈本⾝的問題。」不過,她的確感到,中國政府對疫情強⼒的控制,加強了她 對中國政治體系的認同感。

武漢剛剛封城時的混亂場⾯——缺少防護資源、後勤供給不⾜、交通癱瘓、缺乏救治等——讓她⼀度對中國的政治體 系產⽣了懷疑。「疫情剛出來,突然覺得國內制度的缺點⼀下⼦暴露了出來。「這個制度問題真⼤」。

然⽽,隨着政府強⼒的防疫措施起了作⽤,中國的感染率逐步⾛低。特別是疫情開始在世界各地蔓延,有了其他政 府處理措施的對⽐之後,陳同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反⽽更加認同了:「後來發現美國居然這麼嚴重,⽽且它居然有這 麼多drama(戲劇化)的事情,⼤家的認知的下限已經被刷新了。⼤家最後反應過來,還是國內的好」。「美國應 對疫情的措施在我們看來⽐較驚訝,美國的⼈,有點反智。」

回想起來,陳同對於中國政府的認同感,恰恰是與美國⽇益攀升的感染率相對應的。「當時只有中國有這種情況, ⼤家會覺得特別駭⼈聽聞,覺得我們國家怎麼會墮落到這種程度,但後來世界上其他地⽅都有,就覺得我們國家其 實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疫情期間有段時間陳同在北京實習,北京出了幾例疫情,陳同所在的區全區提供了免費檢測,當天檢測,第⼆天就 可以拿到結果。陳同覺得政府⾮常「有效率」,可以「很快地去封城、很快地去給染了病的⼈提供治療。」雖然封 城對於個體⽽⾔意味着失去⼀些⾃由,然⽽對整個國家來說,這是⼀件「有效率的事」。陳同把這種個體與國家之 間的⽭盾歸於「宏觀」和「微觀」的差異。在她看來,中國的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在「宏觀」層⾯上,可以集中 資源,有效地做事情。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為了控制疫情,只能去這麼幹。」陳同說。

[-] Round_Skirt_3669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0:04:33

赢麻了

[-] Global-Collection-29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0:04:41

儘管對美國為代表的西⽅世界顧慮重重,Jerry還是相信⾃⼰已經變成了「世界公⺠」。「我還是相信通過⾜夠的溝 通,我們是能解決問題的。前提是需要是⼀個有控制的溝通。不能是⼤家都在同⼀個地⽅互相喊,互相罵。」

親⾝經歷了英國的私⽴教育、在中國⼤陸的公⽴和國際學校後,Jerry對不同教育系統的差異產⽣了濃厚的興趣。儘 管他仍然對美國的「⺠主」「⾃由」敘事充滿了懷疑,但Jerry也認為英美的教育體制還是要⽐中國的好。在公⽴學 校的經歷讓他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情況,也就是往裏塞東西。往學⽣腦⼦裏塞東西,指望着學⽣能理解,會學 會東西,但我們什麼也不會學到,在學校你只能學會如何去考試,如何去應付⽼師,應付各種各樣的東西。」

⽗⺟送⾃⼰出國的初衷在於「機會」,更具體⼀點來說是「更多的⼯作機會」。在英語標準化考試TOEFL中取得118 分的Jerry希望能夠將來回國、在公⽴教育系統裏做出⼀些變⾰,從⽽使教育更加有效、和尊重學⽣的個體需求,⽽ 不是僅僅注重應試。

陳同則明確⾃⼰不是⼀個世界公⺠。相⽐於她⾝邊的⼀些表達對⾹港⺠主派的⽀持、並且嚮往美國政治制度的同 學,她認為⾃⼰「⽴場特別明確」,⽽因為這種堅定站在中國⼀邊的⽴場,她覺得⾃⼰也避免了「裏外不是⼈」的 情況。

因為她不那麼認同美國的制度,她把去美國讀書看作⼀個拓寬視野的機會。「我們就是需要去,然後就去了。」

她 最終還是想要回國發展,從事媒體相關的職業,這部分是因為,她認為⾃⼰在中國國內還是屬於「privileged(有特 權的)」。她⾃信能夠在國內競爭激烈的企業裏「做到很好」,對陳同來說,有着「996」(即⼀週⼯作六天,早上 九點上班,晚上下班)⼯作氛圍的國內公司跟⾃⼰曾就讀的公⽴初中很像,那種從上到下都有着緊張氛圍和激烈競 爭的環境,某種程度上跟⾃⼰的成⻑環境相同,⽽在這種環境裏,⾃⼰向來都屬於「做的很好」的那群⼈,換⾔ 之,也就是「有特權的⼈」。

⽽另⼀個「特權」則是,陳同⾃⼰並不屬於受打壓的少數群體。「確實,這個制度不⿎勵LGBT,不⿎勵宗教......但 我作為⾮LGBT,沒有宗教信仰的普通中國⼈,這個制度不會影響到我的⽣活。」 但假如⾃⼰是LGBT群體中的⼀員呢?⾼中時期曾做過LGBT相關活動志願者的陳同說,那將會給⾃⼰的⽣活和選擇帶 來很⼤的改變:「如果我是LGBT,我覺得我會改變很多,我覺得我會很想去美國,可能會定居在美國,並且在美國 結婚。」

[-] Aidenfred | 2 points | Apr 25 2021 11:21:22

这陈同典型的自利主义,就关心自己利益,觉得自己能超越韭菜的地位

[-] Technical-Car410 | 1 points | Apr 25 2021 23:23:18

有特權的人當然是在國內比較好混,但是中國大部分都是沒有特權的人啊。這種金字塔剝削體制站在頂端的人辯護情有可原,可笑的是有許多底層奴隸被洗腦而不自知。

[-] [deleted]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0:15:09

[deleted]

[-] Hugemouse123459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0:30:09

狠狠的图

[-] XiYiZun1953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1:35:42

10%

👇

[-] eyehatebarca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2:11:17

第一個就算了,小胖子從小被嘲笑心態扭曲可以理解,至於第二個,只能說太典型了。

[-] munemunechan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4:37:29

说资本家是阶级,却选择性忽略了其实统治者也是阶级。

[-] anti_chinaz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5:12:28

支性不改,世界上任何一处华人聚集地都只不过是支那分支。

[-] forever-cqqc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7:13:01

什麼支支部

[-] Avocado19890604 | 1 points | Apr 25 2021 16:01:42

台湾才是华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