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_Paleontologist19 | 1 points | Apr 22 2021 02:48:59
专制主义之美我从来都不支持任何形式的专制主义在政治上的见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专制体制下的艺术之宏大要远远胜过在民主政体中的艺术规模。
专制主义下的艺术之美来自于对某种抽象事物的强烈执念——这种事物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上帝,祖国,民族,领袖,政党,君主,亦或是一种政治学说。而作者在急于赞咏这他所信仰的伟大事物之时,激情就自然而然迸发而出了——恰恰相反,在这个支离破碎的时代,生活在市场经济下的我们,物质丰沛,所缺乏的却正是信仰。
美丽的女导演里芬施塔尔在纳粹德国时期所执导的电影堪称经典,《意志的胜利》表达了一种强大而不可动摇的决心,当希特勒在沉默之中穿过整整15万党卫军队伍,独自走上台阶;或是无数冲锋队员手持火把与万字旗在夜晚时分游行过被深红色灯光笼罩的阅兵台时,试问电影历史上有比这更能使人屏息凝视的场景吗?人们欣赏着这种艺术,却又同时参与缔造了它——一种对自己所信仰事物的深信不疑的高贵情感最终促成了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宣传片的诞生。
可以说,人们无论如何厌恶专制政体带来的不自由,却在同时却又会被那种高贵的历史使命感所征服,继而对其深信不疑。参与感,力量感,宏大感与使命感始终贯彻了专制主义下的艺术,尽管以乐观的眼光去看,专制政权终将有一日会瓦解冰消,但在今天被现代社会所割裂的孤独的生活中,对于集体意识与使命感的需求,总会使专制体制下的艺术与思想再次重新获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