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213 | 1 points | Apr 16 2021 04:10:18

头衔修饰术

许多公司会用超级响亮的头衔,来称呼那些毫无发展性的职位,借此隐藏这些职位的边缘性。许多员工明明没有带领下属或团队,却都变成“某某长”、“某某总监”、“某某官”。美国的职业协会指出了这种现象。国际行政专业协会(他们也帮自己换上了虚胖的头衔,之前有个更低调的名字叫做全国秘书协会)表示,该会有五百位以上的成员叫作“柜台接待主任”、“电子文件专员”、“媒体配发官”(送文件的小弟小妹)、“回收官”(垃圾桶清洁员)、“公卫顾问”(厕所清洁员)。但职称虚胖可不是美国的专利,世界各地都有。例如法国最近就很流行把扫地小姐称为地面维护师,专业多了!

《经济学人》认为,经济衰退是工作职称百花齐放的原因。公司无法帮员工加薪,只好帮他们换上更炫丽的职称。此外,跨国企业内部结构渐趋复杂,也是职称虚胖的原因之一。但这个问题背后的意义,不只是最近修辞技巧大爆发而已。它反映了不稳定职业的人数增加,让公司必须杜撰一些职位流动性以及个人发展的象征,才能掩盖某些工作毫无发展性的事实。他们发明华丽的职称,掩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问题。

《经济学人》说得好:企业推崇工作弹性之后,职称也跟着虚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风潮,造成空泛职称数量爆增的怪现象。它让员工追求某些乍听之下重量级的职称,例如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或者枢密院议长,但其实这些职称是颁给过气政客的。结果无论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每个人都想在履历表里面塞一堆华而不实的职衔,预防有一天被解雇。

《经济学人》点出了一个深层问题。这篇洞见的结论是:“给予员工花俏新头衔的效果通常都很短暂,但伤害却很长远。”听起来这种做法会让人愤世嫉俗。此外员工拿到花俏的头衔之后,听起来更可有可无。但反过来说显然也一样合理。正因为这些员工是可有可无,他们才会得到花俏的头衔。

[-] xialan2016 | 1 points | Apr 16 2021 10:31:01

和现在的先进化妆技术真有的一比,虽然说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但是你也不好意思完全放飞自我敞着一张脸去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