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Dizzy3333 | 1 points | Mar 13 2021 12:07:27
人肉电池、血包和缸中之脑【转载】2021年假期后复工第一天,一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在凌晨1点半的下班路上猝死,“以命换钱”被送上了新闻头条。上一次类似的冲击,我们还在争执“外卖小哥之死和平台之恶”,而上上一次,讨论焦点的是“996福报”。整个互联网行业在飞速前行的同时,代价就是各位“人肉电池”的血条蒸发。
“人肉电池”这个词,已知最早源于22年前的科幻神作《The Matrix》(黑客帝国),在未来的核冬天后,AI掌控世界,Ta们以人类作为生物电池,来支持整个Matrix的系统运转。人们通过“缸中之脑”,继续生活在AI创造的虚幻世界中,直到主角Neo吃下了红色药丸,得以从AI的培养皿里醒来。然后他看到了无数躺在培养液里的人肉电池的真实世界。
当年的科幻隐喻变成了今天的新闻事件,用“人肉电池”来形容各位打工人的“献祭”,尤其是针对互联网行业内的人形血包,可以说是非常恰如其分了。
https://preview.redd.it/73u0mhqabsm61.png?width=650&format=png&auto=webp&s=2269763d403c6d86e06126647902a7d1e9d94de9
“人肉电池”
# 人肉电池、系统零件和宿主
和《The Matrix》的“人肉电池”异曲同工的,是2011年的英国科幻剧《Black Mirror》(黑镜)第一季,其中第二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一千五百万的价值)的故事设定:骑自行车人肉产能。
https://preview.redd.it/0ow26jodbsm61.png?width=650&format=png&auto=webp&s=b0694653fefc2c3cabf7f5b50d458825ae51ccb9
人肉自行车
在未来世界,虚拟网络几乎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社会分工被高度功能化,各个领域的搬砖也简化成通过蹬车来提供能源。于是,衣着统一的普通人,依靠着日复一日骑自行车来赚取赖以为生的“消费点数”。
https://preview.redd.it/gahwexeibsm61.png?width=650&format=png&auto=webp&s=7e7189616bea8791a0f78fe33d2057d9b073b75b
而片名的一千五百万,就是主角蹬车攒下的所有点数,他为了帮女主买一张类似于达人秀的选秀入场券,而倾尽了所有。但讽刺的是,这一集的结尾,女孩成了艳星,想要报复整个系统的男主因为意外获利而成了系统的一部分,从此再不用骑车出血条。
《黑镜》的隐喻也是充满了全片,一天十多个小时的重复性劳作,男主这样的普通人如果没有被系统反吸收成为得利者,说难听点玩儿命也玩不出个啥。
#零件#
系统想要前进,残酷的现象就会发生,就会有大量的人肉电池进入大熔炉。这就是2013年由奉俊昊导演的韩国科幻电影《Snowpiercer》(雪国列车),后车厢的人吃着蟑螂成为供能小组,小孩子替代车头的列车损坏零件。
和《黑镜》类似,雪国的故事设定也是未来。因为全球暖化,人类将CW7发射到大气来遏制全球变暖,但是“过于成功”导致全球气温骤降。仅存的人类都乘坐在诺亚方舟般的列车里,前车厢的人奢华度日,后车厢的人吃着蟑螂,过着害虫不如的生活。
前车厢
后车厢
叛军领袖Curtis策划了一场暴动,来夺取神秘残暴独裁者Wilford所掌控火车命脉的引擎区,然而,当他终于看到列车的零件也是靠难民中的小孩子来代替的时候,Curtis破坏了并停止了列车。
https://preview.redd.it/bljeeqnkbsm61.png?width=650&format=png&auto=webp&s=87970647ba8d5182c67aa9044e74f81c17db6abc
#宿主#
相较于前面几个故事都是建立在未来的虚拟世界,看起来似乎和我们当下还有些距离,2017年由黑人导演Jordan Peele拍摄的《Get Out》(逃出绝命镇),通过“换脑”手术用“人肉续命”的写实主义剧情,则在现实层面上,给了观众更普世情感上的一击。
黑人小伙克里斯交了一个白人女朋友露丝,于是顺理成章到女孩儿家做客。女孩儿一家为他举办了欢迎派对,谈吐得体、待人亲切的高知准岳父母还为他各种介绍派对来宾,然而,一切看似光鲜体面的宴会,开始从岳父母拍卖小伙儿的那一刻急转直下,原来女孩的目的,只是把克里斯骗卖来给衰老或者残障的富人,提供换脑手术的年轻宿主。
这部电影的前半段情节有些冗长,但是最后的换头反转还是非常抓人的,命运所有的安排,早都已暗中标好了价格。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et Out》里逃出绝命镇的主角Daniel Kaluuya,正是当年出演《Fifteen Million Merits》的那个黑人小哥。
https://preview.redd.it/jmakmeumbsm61.png?width=650&format=png&auto=webp&s=573a953487240b2cc206cd08b647e812a1ffc1a4
Daniel Kaluuya
#系统和“缸中之脑”
和“人肉电池”相伴相生的另一个概念,就是缸中之脑。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Hilary Putnam,提出了这个非常有名的思想实验Brain in a Vat(目前仍是不可证伪的)。
https://preview.redd.it/jdmd6bsobsm61.png?width=650&format=png&auto=webp&s=ff25300b5ccb9cea844ce682adc9bc7c256720a7
《get out》里面的换脑手术
他的假设是这样的:有一个疯子科学家,解剖了一个人的大脑,把它放在一缸培养液里,让它还能继续活着。然后用一台超级计算机,人工生成各种各样的感觉信号,再用微型电极把信号输入大脑的不同部位。这样一来,这个大脑仍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没发生变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生活在水缸里,生活在虚拟现实中。
而正是基于这一假设,衍生了很多和《The Matrix》类似的作品,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电影《盗梦空间》或者更早的《红辣椒》,都以不同的方式运用了“缸中之脑”的概念。
而暗合《The Matrix》的“缸中之脑=系统本身“的代表作,当数2012年的日本动画《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
https://preview.redd.it/cvmggvcrbsm61.png?width=650&format=png&auto=webp&s=4fe4f99f390d538b80b6fbe45cfa535b0b696e3a
《心理测量者》
该剧最牛B的地方就是它的故事原案,由日本著名剧作家虚渊玄(代表作有《魔法少女小圆》和《Fate/Zero》)执笔,提出了一个叫做“西比拉先知系统”的社会管理机制。它通过声像扫描技术,主动监控市民的心智与精神状态,以测量 “心灵指数”来裁定所有普通人的行为。
西比拉先知系统
而这一系统的真相,其实是二百多名舍弃了肉身的精英大脑,他们组成了整个先知系统,你也可以理解为整个系统由缸中之脑来代表“绝对正义”,并统治还在现实中的普通人...当这种对系统的隐喻照映进现实,就非常讽刺了。
现在你再细品品“人肉电池”这个词,多功能安插,一次性造完,用光后即焚。不仅恰如其分,而且与时俱进。
最后友情提醒各位“人肉电池”,即使是蓄电池,使用次数也是有限的,今晚就多睡一会儿吧,晚安\~
[-] FriendlySomewhere870 | 1 points | Mar 13 2021 13:28:01
中学时刚看的时候特别喜欢心理测量者第一部(当时就觉得第二部是屎),以为心理测量者能算最好看的anime,后来越琢磨越不对劲,剧情确实挺好,但内涵上感觉虚渊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 WhitePufferfish | 1 points | Mar 13 2021 14:07:56
《心理测量者 》后期剧情写崩了,不知道要突出描写的点,第一部专注于“人性与机械化社会的矛盾的批判与思考”这个点其实可以后续升华展开的,不过后面慢慢给整成卖人设的商品了,遗憾。
[-] FriendlySomewhere870 | 1 points | Mar 13 2021 13:24:20
太水了,就是列了几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