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el69 | 1 points | Mar 11 2021 01:43:35

经典文学之韩松文选(贰)

主编年轻时曾是梦游时代的一名铁道工程兵,参与了火山国首条地铁线的兴建。那可是光荣的职责。很多人报名参加,要经过严格甄选,淘汰率很高。主编各方面的条件都是过硬的。他家庭出身好,历史清白,思想端正,身体健康,又有大学文凭。根据上级指示,修造地铁的目的是用来抵御M国的入侵。那时火山国正计划与M国打一场生死大战,解放全人类。但地铁似乎永远也修不完。像筑长城一样,无尽无头。他成了一座超乎想象的巨大机器。亿万人投入这项工程。前面的人死了后面的人又加入。建造者甚至已不知道他们修的到底还是不是地铁。但这位年轻人仍然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像只工蜂一样埋头干活,决心把自己火热的生命奉献给这伟大的事业,最后才能在瞑目之际回首人生感到不悔。他回不了家,老婆就带孩子来探望他,却找不到他了。原来他因为工作出色,已被调到了地铁总部,从事《读书》杂志的编辑工作。这其实是秘密战线的一部分。搜集有关M国和外部世界的情报成了地铁世界最要紧的事。M国始终是最大威胁。地铁最怕的是因为信息不灵而迷失方向,所以就要以杂志为掩护,搜集和汇总信息。同时,《读书》也是一种宣传品,把有害信息过滤掉之后,经过重新编辑,向地铁乘客发送,用来麻痹他们,让他们相信地铁就是乌托邦。年轻人虽然不想当情报人员,而只想干修地铁的技术活,但作为军人只能服从。这时一名女编辑引诱了他,她告诉他,一切不是他看到和想象的那样。地铁根本不可能抵御M国人先进的钻地核弹。世界末日将由M国人带来。

“那为什么要修他呢?”他问。

“噢,为了修而修。这里的一切,无不如此。人们忘记了最初的目的。”她说。

“不可思议”

“没有办法的办法。轨道一旦确定,地铁就靠惯性运行。”

他从未见过智商如此之高,看问题如此透彻的女人,吃惊而叹服。她带他去看仓库里储存的旧版《读书》。原来,《读书》最早时不是这样的。那是一份给地铁里的知识分子看的刊物。其时地铁里还云集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承担着传输精神价值的使命。书中记载了关于地铁的真相。地铁就是自欺欺人的同义词......这跟他早先想要建造的地铁完全不一样。连设计者也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修。但如果不修,国家就失去了存在下去的理由。那些知识分子知道了这个。但后来他们被灰衣人抓起来杀掉了。没有办法。他就和女人同居了。情欲成了缓解绝望的良药。通过与女人做爱,男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被改变了。他甚至暂时忘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

女编辑独身一人。她的父母是地铁司机,早已在事故中死去。她最初的工作,是在纽扣工厂,为地铁乘客做衣服纽扣。地铁不断出事,她把纽扣钉在一个又一个私人身上,也钉在他们的眼睛上。后来她干不下去了,就想办法来到《读书》编辑部。编辑部太缺人了。地铁世界最缺的就是杂志编辑这样的精神工作者。钉纽扣跟码文字在技术上是息息相通的。《读书》是把整个地铁凝聚起来的工具,是用来往人的大脑上钉纽扣的,编辑们要做的只是把信息分门别类,定向提供。她看清了世现实的精彩欺骗性。她迷恋上了偷阅旧版《读书》,并暗中把它们借给大胆的乘客。关于世界末日的内容,都是从她这泄露出去的,这引起了灰衣人的注意。《读书》被列为了禁书。看到《读书》也改变不了世界,她决意背叛地铁。她就带着新结识的男人参加了恐怖组织,用人体炸弹破坏列车。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问,看着她和她的同志们把他修建的铁路一段段毁掉,就像弄坏一道道沙堤。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想要的。”

“难道,这样很好玩吗?”

“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信仰!”

女编辑是地铁世界的叛逆者。她的信仰就是毁灭地铁。而在她看来,毁灭地铁正是为了挽救地铁。挽救一样东西的唯一办法就是毁灭它。毁灭之后,M国人就无东西可炸了。再厉害的钻地核弹也无用武之地了。火山国就得救了。当然这有点像自杀,可是它有效。不过之后又怎样呢?再建地铁吗?这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挽救?她想不好答案了。她只是在实施破坏方面,越来越率性而为,越来越娴熟老道,直到有一天不小心(或者故意)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她那不忍卒睹的残尸被灰衣人勉强拼合起来,羞辱一番后扔进万人坑。

男人又一个人了,继续做他的编辑工作。因为业绩优异。他获得赏识,被提拔成了《读书》副主编,接着又擢升为主编。他有了进一步探究真相的机会。通过寻找和研读更早版本的《读书》他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秘密。白天,他认真工作,搜集情报,欺骗乘客,维持地铁的正常运行;夜里,他与地下组织的人们一起,更加疯狂地参与恐怖行动,大肆破坏地铁。他有时觉得是为死去的女人复仇。是为了信仰;有时又觉得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放松下来。他太紧张,太压抑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也会死的。在一次人为事故中,他把正在寻找他的老婆孩子杀死了。他陷入愈大的恐惧。他害怕灰衣人发现他做的事情。他担心自己受不了灰衣人施加的酷刑。他的精神终于垮了。

他自杀了。

但他很快又活了过来。他的大脑记忆被扫描下来,上载到现在这个身体里。

这就是主编的故事。

——《轨道》

[-] hzh123123321 | 1 points | Mar 11 2021 08:03:16

墙内禁了?

[-] ChampionshipIcy1888 | 1 points | Mar 11 2021 10:21:01

好看,多来点,就爱韩松这种党媒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