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sforever | 5 points | Feb 21 2021 03:49:25

谈开卷有益

前几天在酒席上,我的表嫂还数落我的表哥,成天躺在床上刷抖音,不思上进,好歹也要看点书提升一下自己,我不禁觉得好笑,自己一个大专生嫁给了人高中生,图什么呢,要是真追求上进当初为什么不眼界高点呢?

多读书,话是谁都会说,古人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久而久之读书就成了提升阶级丰富物质的敲门砖了,读书成了一种功利性的文化活动。很少有人想过读书对人生有什么深刻意义,都是笼统地说能提升阅历能提升境界这种无边际的心理慰藉,但是带着功利目的读书是缺少快乐且违背本意的,我现在还常常回想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那是一个美妙的下午,我坐在书店的阶梯上看完了一整本格列佛游记,当时感叹的是小说里的奇思妙想,对一个九岁儿童的的心灵产生巨大震撼,能感受到的就是快乐,以至于现在都怀念那种快乐,后来在中学课本上的阅读赏析部分又见到了这本书,文豪大家对书中批评讽刺社会大段大段地剖析看的我直反胃,儿童文学就是儿童文学,你带着功利批判教育目的你自己写文化评论就是了,孩子需要的是不受拘束地思考丰富的想象而不是学着大人世界的规则与冷静。所以,我恨毒了语文试题里的小说鉴赏,去他妈的什么心理分析,小说写的就是看破不说破的美感,你把全文肢解了全是乐色,语文教育教育到后来连阅读读书的能力也退化了。

上面有点扯远了,接着说读书的意义,上面说到的是快乐,是人最基本的追求,与如今的互联网多媒体奶嘴乐无异,更低级的就是拿自己读书的活动向周围人炫耀以求达到一种高雅生活追求的优越感。直接功利的就是应试教育,考研考公学一些技能,这些读书是职业规划的附属活动,也许都算不上读书。我们要追求的就是更高层次的读书,即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我不知道读书有什么意义,我要在书中寻找答案,我的人生活得糊涂我要看看书中人物的活法指点一下自己,推荐的书就是哲学,历史,文化评论,小说,纪实文学等等。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现在的教育只能教育出凡人、过日子的人,而如今的学者又多是cyberlist,检索学者,诚以为然,网络信息技术对当代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而人又麻木,迷茫地活着,像是被操控的机器,什么是出路呢,在书中寻找答案。

我这个人以前挺喜欢读书的,以前喜欢科幻小说,我几乎看完了所有的凡尔纳小说,现在说实话,有些书真的挺无聊的,当时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吧,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看的书 就更少了,每年还一时兴起买几本书,更多的是潦草翻几页,读柏样的丑陋的中国人,看了几页丢弃了,摆渡人看了一本,上豆瓣一看评价,对后面一本兴趣大减,便束之高阁了,坚持看下来的简单的逻辑学,社会契约论等等。Sub里有学文科的大牛,看书应该不少,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书生气,读书多的人就是不一样,实在佩服佩服。

写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嘴,“读书”这两个字别扭死了,到底是阅读还是还是指学习课本学习知识技能,汉语太模棱两可了,明明是阅读,我更想写读书,似乎这个涵盖的意义要更大更广,可是英语只一个"read"就包含了所有,我没有贬低哪个语言的意思,只是现代文化让我对自己的说话方式都觉得别扭。

我热切地盼望大家读书,而且是更高境界的读书,就如同浪友评论必说的,学外语吧,学好就run,固然是好听也充满善意温暖,千里之行但鲜有人始于足下,我们沉浸在surfing,gaming,typing的虚无迷惘的快乐之中,当你放下手机键盘,孤独恐惧慢慢涌上身,除了读书,你能依靠谁呢?

[-] iusforever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3:49:34

https://youtu.be/59Lxim0VHG4

[-] summ3rV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4:03:25

我小时候也很喜欢读书,长大之后越来越浮躁,现在连小说都读不下去了

[-] Rose_Murphy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4:36:12

wota吗也是

[-] humblehamster123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4:05:41

心灵鸡汤很好喝,多谢!

[-] YagokoroEirin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4:51:28

小时候家里穷,没啥娱乐活动,城里有很多可以借书的书店,30块可以办一张借书卡,可以借一年的书,我当时几乎每天都会去借一本书看,一天或数天看完, 郑渊洁杨红樱的小说,敖幼祥的乌龙院,还有东立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缝合日漫,眼睛就是那时候近视的

[-] lym666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6:18:59

&rt; 眼睛就是那时候近视的

哈哈哈+1

[-] liepsilon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6:45:19

金庸俺恨你

[-] stockings_kat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7:29:38

微信读书算是国产软件中能称之好用的一款,资源丰富,免费,而且没缝合杂七杂八的功能

[-] YagokoroEirin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7:37:18

只是在抢市场吧,过两年占到了市场 开屏广告 直播 腾讯全家桶都给你安排上

[-] stockings_kat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7:40:55

这软件15年的,应该就这样了

[-] iusforever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7:58:58

我直接在谷歌搜免费图书网站,PDF随便下

[-] Quick-Accident2555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03:35

当代冲浪鲁迅

[-] KawasakiY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13:03

读啥呢 读点好书吧 计算机组成原理?可是你又看不懂

[-] s1as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27:48

这下ky了

[-] IncomeNo4690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51:54

不如数据结构

[-] iusforever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59:43

你这是在学习技能,读的都不叫书,是你自己都都不明白

[-] KawasakiY | 1 points | Feb 21 2021 14:48:58

你所谓的书只不过是某种文化的载体罢了 我在冲浪也是接受家乡文化的熏陶不是吗?何必又有高低贵贱之分

[-] jzjzwyc | 1 points | Feb 22 2021 00:53:36

冲浪最大的问题是信息的平均价值不高。

[-] legitjellyfish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24:29

&rt; 我要在书中寻找答案,我的人生活得糊涂我要看看书中人物的活法指点一下自己,推荐的书就是哲学,历史,文化评论,小说,纪实文学等等。

别这么想,很容易误入歧途。

[-] najunmeidi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26:16

读了你sub圣人罗翔推荐的忏悔录,去豆瓣微博一搜,看到都是你国人高高在上嘲笑这本书是神棍书,还yy罗翔是神棍。我看到的是一个人对自身和事物深刻的剖析和探索,有一些拿到现在来看也是有益处的。

[-] Curious_Community937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6:34:40

是奥古斯丁的还是卢梭的?

[-] najunmeidi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6:59:02

奥古斯丁

[-] hzh123123321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9:25:06

你sub差不多得了,还有人推荐我读歌德,看了三章,脑子晕晕的

[-] najunmeidi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9:29:21

推荐你看顾准文集,里面各种拐弯骂土狗和支人的话术

[-] hzh123123321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9:26:31

文学和哲学发展到现在都有很好的入门书可以推荐,不需要看这些古代的易经一样的东西,一是晦涩饶舌甚至有变态的翻译故意要追求什么”文学性“而不是尽量写的简单易懂,二是思想未经提炼表达不清。

[-] iusforever | 1 points | Feb 21 2021 11:34:54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哲学和科学一样都是发现的,不存在说谁发明了哲学这个概念,因为哲学上的思考和人的生活太密切了,你不去思考,总会有人思考的,后人的东西肯定是总结归纳更全面的,到了罗素的时代,一本西方哲学史就能让受众对哲学一目了然了

[-] hunteringosday_1 | 1 points | Feb 21 2021 17:05:54

奥古斯丁可不是什么神秘主义易经

[-] jzjzwyc | 1 points | Feb 22 2021 00:56:24

圣奥斯定太过极端了,几乎一生都活在罪恶感之中,倒也不是说这样就不好,但至少我不大喜欢这种生话态度。

[-] zzslsnwan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54:49

真读书活不下去

[-] Charlotte1ong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5:54:59

[-] kaworuen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6:10:00

以前读了很多科幻小说言情网文经典名著之类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思考或者连接。这两年才开始对世界的过去和人类的本质感到好奇,现在在读昨日的世界,感觉也是有成长的

[-] parkyuman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7:44:48

哎呦我操好巧,今天早晨SBS中文也是讨论的读书,读软书和读硬书。现在我们读书少多了,而且都是为了活下去而读的硬书,很少有读真正自己想读的软书。仔细想想,我也很多年没有真正的读过一本软书了,再仔细一想,我TM就根本没有去想读书,麻了。

[-] najunmeidi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8:10:10

这个是广播还是节目?有地址吗

[-] parkyuman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8:17:03

https://www.sbs.com.au/chinese/mandarin/program

今天的节目 21/2/21, 1:26分开始的文化苦丁茶节目

[-] najunmeidi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8:24:39

谢谢!

[-] iusforever | 1 points | Feb 21 2021 11:35:16

挺有意思的文化节目

[-] gretino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8:29:23

软书少了,倒是看动画漫画多,本质上是一个东西。

[-] panzerattacks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7:52:10

还是要狠狠地图纸才行

[-] scratchpiggy | 1 points | Feb 21 2021 08:15:10

读书还是做题呢

[-] Equivalent_Speed_241 | 1 points | Feb 21 2021 14:30:10

阅读使人博,思辨使人雅,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博雅性。我们要首先要确立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阅读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满足自己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所以阅读对应的就是探险,每个探险家都是最伟大的阅读者,而反之却不一定。许倬云他说的那句话,其实恰恰把因果关系颠倒了,不是现代教育只能教育出凡人,而是因为平民接受了教育才使教育变成现代教育。

古典主义的教育是这样的,首先你必须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其次你要有大量闲散时间,这些时间不一定是阅读,而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观察,柏拉图那样思辨,最重要的是,像对话录里所记载的那样——雄辩。雄辩是希腊罗马传统里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不会雄辩者,人家会拿你当个没受过文明洗礼的野蛮人对待,这点传统在护教学、参议院发言中残存下来;然后你要有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充分自由的思想空间。这三点自古以来就是普通人从来都不能奢望的,所以教育这件事情自古都不属于下层人,它只流行在贵族和教士阶级里。把教育推行到普通人是法国大革命以后19至20世纪的巨变,革命是普及教育的推手,本来从来不识字的农民和普通人突然要接受义务教育,而且他们的人口远远超过古希腊城邦的教育辐射面,这就必然收缩教育的博雅性,而增加它的普遍性。

接受普及教育的人们,他们缺乏上述三个博雅教育需要的条件,所以他们成为了会发言的工具,却不是会雄辩的人。每个人并不是都适应古典教育的,但是比较高的阶级,他们会在空闲中自我寻找安慰——阅读。阅读会使人博学,博学则使人充满智慧和优良的品质,他们写出的文字和论集自然与众不同。而缺乏上述三者的人,尤其是缺乏经济能力的人,他们的阅读只能成为求生的工具,而不是开发大脑的媒介。你会发现法国大革命后反古典主义的思潮如洪水一样迸发出来,因为从开卷来说,绅士(这个只可自由探索的贵族知识分子)是前者,而第戎科学院那群人,有着大量农场主阶级的子弟,他们读书是为了考公务员,这就严重扭曲了教育的用途。他们必定仇恨前者的奢侈和富饶,嫉恨古典主义教育的所谓对“特定阶级”的“特殊教育”,这才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西方民主史观和苏联的马克思史观。

但从思想上来看,受到博雅教育的人,也许并不精研于某个领域的知识,然而他却和普通人有着明显的智力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是先天智力上的差距,而是通过阅读开发大脑的思维后产生的。接受现代教育的人,也许他在自己的领域上有着很深刻的见解,但是离开自身领域却连个一般人都不如,这是古典教育极为反对的,教育的目的是整体上把一个人的所有能力都有所提升,而不是为了提升某种能力而忽视其他的发展。因为人,不是机器,他不是有某种特定用途的,他是健全的自由的且最高贵的生物,教育家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资源和受教育对象本身却不允许他像一个人一样发展,这是所谓现代性的悲哀。

[-] Seven_Yi | 1 points | Feb 21 2021 15:34:46

子曰:君子不器。

[-] hunteringosday_1 | 1 points | Feb 21 2021 18:27:02

世上根本没有一种叫“书”的东西是应该读的,它既不是顿悟输入器,也不是“十戒”。没有需要,就不需要读书,而很明显,这说的是读书作为工具传达的信息同样也是一般世俗信息,并不比其他东西传达的信息有别的意味。有的人说读书,则说的就不是信息,比如读某些故事集,或者虚构故事,当它写出来时,那些人就觉得它有某种精神作用,而在作者构思它时,那些人又毫无动静,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现代大众拜物教。不去了解发生了什么,而要把事物设定成巧合,然后用一种秘契的语调去诉说它,这种行为根本就不是他们自称的什么学习和交流,至少学的不是考察作者的思想。这种人才是“读书”的绝大部分的受众的情况,像那些看爽文的,如果市场环境供应得上,爽点研究会不断开明,乃至都会把人从发泄的动机中推一把,成为民俗心理学,而那些把某类爽文当精神指导的,基本就会把爽文的所谓价值观认真对待——然后接受这种更好的价值观。两种情况说的都是爽文,很明显,印象里前者是正经人,后者是魔怔“三观被影响的小学生”

而那些“正经人读的书”,那种被礼貌地认为是“好的,并且服从于人文环境的,平等于我的,能被我所利用的”名著,被很熟练地假设有很多。这是支性的最有意义的特征:会塑造一个毫无意义的环境,毫无意义的“精神实体”偶像(书本),经文则被看作这种环境里最有意义的东西,一种被挖掘的矿藏。所谓的读书是一种财富,读的书多了,就觉得自己有了许多手段,作用于“思想的场合”,很多“知识”,我把它说得直接点,“人格面具”,经文就是这种面具里最出众的圣人面具。支人的“知识分子”,那些喜欢说读书,陶冶精神的人,全是这套,读书是为了在这个场合,有一种那样的见解,用别人的立场赢取本来属于别人的受欢迎,圣人的人格面具在什么时候都受神学般的欢迎

以前这种情况完全是普遍的(我的周边感受),近年可能是工厂家族多了要转型现代化压制不住了,过了某些时节后支的枷锁没有那么大作用,而文明人有文明人的枷锁,导致看上去支飞速发展人文主义,这套糊弄不了了,搞出来网络cosplay的大繁荣(正好赶上vtuber),这种繁荣就是把以往偷来的别人的人格面具公然展现出来,给小偷们营造一个独立环境,让人格面具在一个脱离原社会的地方从精神优越的,变成某类天龙人的手中玩物一样的东西,精神上鄙视这些旧的人格面具,规避别人认清楚小偷们的无能。而且由于现在还没有一个正牌圣人,它支政府倒是还没有开始这种市场

这些个人格面具,其实现在看来,也是非常不行的了,本土的东西差不多是没一个比舶来品行的,这还有一个断层发生在传统鼠人和幸运的新x代间,新x代接受了舶来品的优势地位,更有办法撤像旧的人格面具了,而传统鼠人虽然看似被新x代支持,要取回了旧人格面具,但是其实旧x代也一样强劲,新人格面具的来源像秋叶原电器街系的那种宅男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没继续出现了,新x代干不过旧x代

这种环境下,读书又成了一种新x代和旧x代的和约,旨在把面具市场往回缩,像支人的vtuber圈子,又开始淳朴善良了

当然,我想即使是浪人,应该也不会是那么关心这些社会生态的。极有可能只是想说那些“不读书没个正经”的人不行,鼓吹一下middle class 的旧社会道德权威而已,这只能骗到小孩子,或者刚进城,小孩子心态的各类农民。只建议,把书单背一下,有甚者,可以示意一下,文学圈内,现在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