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luelovesoul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16:13
学生状况之二十年变化现在的国内学校真的看不懂了,给大家讲讲90和00后的中小学时光。(这算是我和好几个小伙伴共同的记忆,大概率能囊括那个时代各地的校园时光)
幼儿园的时候,大多就是在吃喝玩乐,一天的时间里偶尔上上课,其余的日子就滑滑梯,玩小玩具吃饭午睡,偶尔的出去春游,放风筝,节假日一起唱歌跳舞,还邀请家长一起过节,拍纪念照。
晃晃悠悠来到小学,开始吵吵闹闹又稍微正经地上课,课间有那么二十几分钟半个小时,我就会和小伙伴去学校后山捉迷藏,盯着阳光从树枝洒向奔走不停歇的蚂蚁身上,微风吹过,偶尔有樟树的果实掉落在泥地上,我们用脚踩下去,发出“噗”的声音,果实爆浆出来,感受着大树和野草的气息,在后山上奔跑,追喊玩闹,下雨天里,撑着大伞,接着未干的雨水和同学们互相转伞玩儿,浑身都湿湿的。
有时候偶犯小错,先生也只是训斥两句,叫我们不要再调皮,批改作业,也总是鼓励大家,每年的期末结语评价,虽然大家评语不同,但末尾还是鼓励的话。就这样,我的小学四年级的生涯在这后山的花花草草、大树尘土和先生的陪伴下,在一个炎热夏天的中午结束了。那个时候很开心,几乎除了学习就是玩耍,甚至于玩耍的时间占了大半,但很奇怪,成绩却一直都好得不得了。
那个时候,上学就是上学,玩耍就是玩耍,放学就是放学。背着书包你可以慢悠悠地走去学校,路上有花草虫鱼,有池塘,时间对路还能遇上一同往学校方向去的小伙伴。放学了,也可以慢慢悠悠地背着书包回家,或者不回家,在学校的草地上看着蓝天,闻着草香大口大口呼吸,和同学捉迷藏,一直玩到太阳下山,炊烟升起才回家。周末可以去野外摘橙子,爬树烤红薯,去土地庙玩鞭炮,去爬山,在半山腰的山洞里头躲雨。
中国的农村,向来在国内是代表落后的意义。但当我来到中国的城市,我才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落后。城市的学校,和乡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大概是,学习好的会被安排的好位置,家里是单位的更受照顾,有钱的人家老师会对你更和气。
小学的最后一年,五年级,我来到城里。
头一次到城里的学校,上的第一堂课,城里的老师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不要从介绍你的家乡开始,你只需要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他说完这句话,下面一片哄堂大笑。看看,城里的老师,多么高效,他并不想知道你是从哪儿来,也不想听关于你的任何事情,对于他而言,你只是一件物品,只需要知道你的属性:学生,你的名字:XX,因为你是农村来的,你的价值不够,这就足够了,不带过多的感情色彩。至于下面同学的嘲笑或者善意的笑,无论是什么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而言,不重要,在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眼里:孩子不值得尊重,甚至不应该有尊严。
就这样,我在城里的学生生涯开始了,当时没有监控摄像,更没有智能手机这类玩意儿,但当时有给优秀的学生授予“纪律委员”这样的“荣耀”,这是教师们制造出来的,用以对抗学生的工具,用学生对抗学生,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谬,但这个办法,却对稳定学生群体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当时卡牌游戏盛行,大部分学生,逢有钱就会买一两盒卡牌带在身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卡牌的场景,十分常见。但有一天就出事了,突然地,这种行为被毫无预兆地禁止,“纪律委员”先是把持校门口,想进校门,你就得先把四口袋翻个遍,书包也得给你全打开,确认实在没有“窝藏”卡牌,才准予放行,那段日子的“纪律委员”极为风光,几乎每个站在校门口的委员身边都围着一群学生,翻口袋开书包,有学生想避开他们,立马就会受到严厉急促的喝止,路过的不知道还以为学生们藏了黄片。
后来大家都学乖了,再不把卡牌往学校里带,都找着假日时间,去广场顶着大太阳玩卡牌,结果发展到“纪律委员”里的一个小姑娘也加入了窝藏卡牌的阵营,这不是监守自盗嘛。
这阵风过去之后,又听说有上级领导来视察,我们作为第一学校,那肯定不能比别人低,那两个礼拜,每个学生放了学,打扫完自己的教室还不行,还得把学校的广场给一起打扫了,如果有人当时拍了照片,只看照片就能清晰地瞧见,几十个学生扎堆在广场空地,拿着笤帚扒拉,恨不能挖地三尺把金刚石扫出来的痛苦表情,其实要真能扫出金刚石,大概也不会有什么灰尘了。
我五年级的班主任,他一直公然在教室,吃班上女同学的豆腐,那个姓李的班主任揽着她的腰,贴着脸说话。听说那个女学生的父亲是公务员,那看来错不了,这是“有前途而且很光明的后代”,但为什么要照顾到这种程度,我当时很纳罕,也不知道这就是吃豆腐,只是隐约觉得这不合适但又不知道向谁说,而且那个女同学似乎也很享受这个班主任的“特殊关怀”,我到底也不明白她是“享受”还是摄于其“淫威”,对当时的我来说,似乎这件事我不该说,我最终确实也没对任何人提及。
五年级的下学期,班主任得知我的爷爷和校长是同学,又得知我家在外地产业庞大,开始对不重视的我,调座位,课间叫到办公室关心问候,家长会单独留下我父母促膝长谈,变色龙不过如此。
在一个透蓝天空的日子里,风有些大,我的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我始终觉得,如果我一直在乡下,或许这个句号会圆满。
即便当时的城里已经颇多条条框框,相对的自由还是有。
初中,女孩子们开始爱美起来,腼腆一些的戴时兴的发卡,画淡淡的眉,稍微奔放的有个性的女孩子,就烫发,化淡妆,节日会涂一点淡淡的指甲油,男孩子有的书桌地下总放着个篮球,或者放几本漫画书,小零食。节日里,老师会带自己班上的同学表演节目,会带大家去大会议厅看肖申克救赎,会给大家买零食推荐中外名著和漫画,给大家知识以外的答疑解惑。
但这种老师多吗?很遗憾几乎没有,也很幸运,我们曾经有过这么一位老师。
初中结束,后来远赴重洋我们也还与她一直有邮件往来,她没有入党,没有头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但她不教育我们,她和我儿童时代的先生一样,陪伴着我们。
————————————————————————————————————
现在的中国基础教育,完全的看不懂。
上课不上完,必须补课,或者掏钱上网课。
曾经以为国内学校的教室装监控摄像头就是极限了,现在竟然还有监控手机。
放学没有玩耍的余地,看不到夕阳西下,等待学生的是钢琴、舞蹈。
小学要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学完高一高二的课程
都在“你比别人多一分,就比别人高一等”
无怪乎出现“在国内高中毕业才出国的人,是没有希望的”这种言论。这句话非常符合现在的语境。
曾经的学生,是短暂的束缚。现在的学生,或许唯独梦中是自由的,是短暂的自由。
不拼搏不努力,就不配做人,清北歧视985,985歧视211,211歧视一二本,本科歧视专科。
那么专科以下的人呢,是不是不必再活?
五十亿歧视五千万,五千万歧视五十万,省长藐视处长,处长藐视科长。
读书是为了让人拥有健全完整的人格,如果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那么支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RatWeakly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26:57
蜘蛛都知道在支那不出人头地日子有多难过,有多没保障,有多没尊严,但是一旦有人把罪归因给党他们大脑就错乱了
[-] rorschachlizeyu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27:59
00后有个鸡巴的春游淡妆,来河南河北看看,除了烂裤裆就是肥猪
[-] cnbluelovesoul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39:45
什么是烂裤裆???
[-] rorschachlizeyu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44:39
初中同学 初二裸照全校传
[-] cnbluelovesoul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45:39
那看来是没有春游,都歪了
[-] rorschachlizeyu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46:13
游到女同学的批里去了
[-] cnbluelovesoul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47:56
他们后来负责了吗?
[-] rorschachlizeyu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49:45
没有
[-] cnbluelovesoul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50:52
那真是遗憾。
[-] Sager_emperor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36:04
草 现在都开始内卷到研究生了
[-] cnbluelovesoul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43:30
所以,不是因为喜欢而读研?而是为了读研而读研?为什么
[-] Sager_emperor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56:37
本科大水漫灌,所谓好点的985连澳八大都不如 然后好点的996招人又基本硕士 所以赶紧run到国外读研走一步看一步了
[-] cnbluelovesoul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4:00:18
大概,在国内可能除了少部分不用996,待遇稍好的都得通宵熬夜??工会吃干饭的?
[-] Sager_emperor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36:23
腊肉 我滴腊肉 快回来橄榄臭老九
[-] kstavish | 1 points | Feb 13 2021 03:22:54
主要还是🕷️对“人”的定义没有下限,不像正常人是拓宽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