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ETR1 | 2 points | Dec 19 2020 18:27:17
(转载)文化马克思主义介绍摘要:
文化马克思主义(Culture Marxism):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与马克思思想的融合。用大众心理学的媒介控制人类思想,将抵抗者置于心理上的“铁笼”中,完全否定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抵抗,可以使人们“热爱奴役”。今天,它通常被称为“政治正确”- Political Correctn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如果欧洲爆发战争,工人阶级将与资产阶级抗衡,并引发共产主义革命。结果却是1914年战争爆发时,无产阶级没有发动革命,而是穿上制服,开始战争:群众并没有崛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相反,公民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只有俄罗斯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当时两个非常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是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和乔治·卢卡奇(Georg Lukacs)。他们各自得出结论,欧洲工人阶级被西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成功蒙蔽。他们认为,除非两者都被摧毁,否则共产主义革命是不可能的。
葛兰西和卢卡奇都活跃于共产党,但是他们的生活走的路却截然不同。
葛兰西在意大利的墨索里尼(Mussolini)被判入狱,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于1937年去世。他是第一个提出以心理学的方式打破人们的传统,信仰,道德和意志的人,“可以悄悄地完成并且没有抵抗的可能”。他推断,“文明世界已经完全浸透了基督教2000年”,“基于这种宗教的文化只能从内部瓦解”。
1918年,卢卡奇成为匈牙利布尔什维克的文化部长。在这段时间里,卢卡奇意识到,如果家庭和性道德观念受到侵蚀,社会就会崩溃。卢卡奇执行了他题为“文化恐怖主义”(Culture Terrorism)的政策,通过鼓励孩子们嘲笑和拒绝基督教道德的讲座来塑造孩子的思想。在这些讲座中,向孩子们介绍了性行为的图片,并教唆他们随意的性行为。(历史再次重演,尤其是深蓝州)卢卡奇的计划激怒了人民,当1919年罗马尼亚入侵时,他逃离了匈牙利。
法兰克福学派及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卢卡奇来到德国的法兰克福,遇到了一个年轻富有的马克思主义者费利克斯·威尔(Felix Weil),由威尔资助,1923年成立了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该研究所以莫斯科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为蓝本,后来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
1930年,法兰克福学派在Max Horkheimer的带领下改变策略,开始将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思想与马克思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由此诞生了文化马克思主义。
在古典马克思主义中,世界工人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新理论是,社会上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受到西方文化制度的压迫。由此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重点,是打造新的先锋力量来推动社会变化,而不能仅仅依赖工人阶级。
为了达到最终的意识形态颠覆,他们提出了批判理论“ Critical Theory”,强调了道德“相对主义”和“质疑一切”,批评西方文化的每个支柱,包括家庭,民主,普通法,言论自由等。
通过提倡“消极”批评,指出社会现有信仰体系中的理性矛盾,法兰克福学派梦想着一个他们能操纵控制规则的乌托邦。“他们的批判理论必须包含强烈的想象,甚至是乌托邦式的张力,并且超越了现实的极限。” “它的宗旨永远不会受到实验证据的约束。他们思想的纯粹逻辑是无可争议的”。作为学术界今天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先驱,他们指出,“在一个人自身还没有自治的社会中,无私客观的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的...研究者始终是他所想要研究的社会的一分子”。这导致当前对历史可任意重写的观念,和大学的法律,英语文学和人文学科中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成为时尚。
批判理论拒绝了在现代科学时代的西方文明的主张,即通过实验证据对理论进行验证。只有卓越的头脑才能通过观察证据来塑造“真相”。无需对照日常经验检验这些假设。
1933年,纳粹在德国掌权后,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逃往美国,西方文化的堡垒纽约。1934-5年研究所在哥伦比亚大学复建(1953年回到德国),并在普林斯顿,Brandeis和UC Berkeley扎根。这些文化马克思主义者中,包括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他在反越战示威中创造了“做爱,而不是战争”(make love, not war)的口号。
美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威权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1934年法兰克福研究所在哥伦比亚大学重生,开始大量出版刊物和书籍,摧毁西方文化。
首先,大力宣扬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 以此瓦解西方文明的每个支柱。60年代代表人物之一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这样总结批判理论的:
“因为抗议是针对整个文化体系的,包括现存社会的道德,所以人们可以高谈阔论文化革命。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传统的革命思想和传统的革命战略已经(暴力)过时的。我们必须采取的是对整个系统(西方文明)进行分割和瓦解。”
其次,结合美国国情,给欧洲后裔的男性贴上“威权人格”标签,声称这是父权制家庭的产物。它将美国对性别角色和性行为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义为“偏见”,从而加以批判诋毁。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写的《威权主义个性》。
批判和抨击传统性别观念,是为了打破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在这些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看来,“ 父母的家庭权威部分崩溃,也可能会增加下一代接受社会变革的意愿。”
由此,他们将社会分为两个主要群体:压迫者(男性)和受害者(其他)。他们认为历史和现实是由控制传统制度的那些群体塑造的。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角色是由于“压迫者”所定义的性别差异。换句话说,性别实际上并不存在,而仅仅是“社会建构”-Gender did not exist in reality, but was merely a “social construct”-这应该是当前sex vs gender观念的起源,性别分为生物性别和认知性别,以此故意引发社会,家庭的混乱和分裂。
为随后马尔库塞(Marcuse)等所倡导的以女性解放为幌子的反男性(against the masculine gender)战争铺平了道路。
第三,巧妙地将弗洛伊德现代心理学融入到反男性“威权人格”中,通过大众心理学的媒介控制人类思想,将抵抗者置于心理上的“铁笼”中,可以使人们“热爱奴役“,对文化马克思主义毫无抵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认定的,与恩格斯相同,就是母权制是”自然社会“中唯一真正的家庭类型(参见恩格斯《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
为此,他们极力将美国大众文化转变成女性主导,Third Force Humanist Psychology的创始人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供了证据,证明可利用改变人格的心理技术,对美国男性的去雄性(emasculation),最终,人类超越了男性气概和女性气质,而达到统一普遍的人性。“The next step in personal evolution is a transcendence of both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o general humanness.”
第四,建立受害者联盟
马尔库塞(Marcuse)1955年出版了《 爱神与文明》(Eros and Civilization)认为,西方文化天生具有压迫性,因为它为社会进步放弃了幸福。
该书呼吁“多态性变态”(polymorphous perversity),这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提出了超越传统规范的性快感思想,对1960年代的性革命产生巨大影响。
马尔库塞认为,取代工人阶级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新先锋队,是黑人,妇女和同性恋者等少数民族的受害者联盟。
1960年代的社会运动-黑人权力,女权主义,同性恋权利,性解放-是Marcuse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念传播到主流最有力的工具。反对一切传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想如野火一般席卷了美国大学。-真是与中国的文革遥相呼应,世界之反传统潮流浩浩荡荡。
马尔库塞(Marcuse) 于1965年出版了《镇压宽容》(Repressive Tolerance),鼓吹容忍所有价值观和观念意味着对“正确”观念的压制。
马尔库塞创造了“解放宽容”(liberating tolerance),呼吁容忍任何来自左派的思想,但要不能容忍来自右派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要主题之一是对任何观点(除了它自己的观点)都完全不宽容。这也是当今政治正确的信徒的基本特征。
用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的话来说,“逻辑并不独立于内容。”Logic is not independent of content
总结:
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已将1950年代同质的美国重铸为当今分裂,充满敌意的国家。其结果是美国的家庭结构崩析(以黑人为甚),身份政治,激进的女权主义和种族分化盛行。
[-] TimmyAlex599 | 2 points | Dec 20 2020 05:46:42
馬克思的思想是一種哲學,並不是一種經濟學說,但馬克思的思想是唯心地認為自己是唯物。馬克思認為人是受物質所控,物質控制人類的社會和思想。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一個必然的發展和結果,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對馬克思來說,他已掌握了人類的規律,共產主義是必然會而暴力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社會。沒有東西能阻止,正如封建社會(指的是地主控制土地來剝削的社會)是不可逆地被資本主義取代。
但如存在主義的想法,人類不能而純粹的理性去追求真理,因為這會忽略了現實生活。 歷史上資本家是是剝削,工人薪金越短越好,工時越長越好,而且資本家有比工人更強大的能力,所以能更大程度影響社會。 而工人擁有的力量就是人數和選票,工人去推舉能為自己發聲的人,薪金越多越好,工時越短越好。 被工人支持的人,和被資本家支持的人在議會上爭吵,最終達到雙都能接受的平衡。資本主義的缺陷,可以在雙方的商議得到改善。
但共產主義者還是唯心地認為,資本主義就必然是剝削,就必然會被推翻。他們已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和藍圖,能明白他們的人太少,只有他們能掌握和了解。 為了解救全人類,他們必須掌握一切,即使犧牲一兩個世代的人也是必要。 我傷害你是必要,我要令你醒覺,你能得到解救。 某方面來就,和原教指主義相似。現代大多民主國家的宗教也世俗化,接受普世價值,互相尊重。但原教指主義,還可能堅持以劍傳教,要以武力去解救還沒接受神的人。
有人說共產黨是不相信報應,才會幹出如此恐怖的事,但我認為這解釋並不夠精準,共產黨是從一開始就看不起任何物質以外的價值。因為人是受物質所控制。既然控制了物質就控制了一切,那何須要為精神上的事物煩惱?
转自品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