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zhen251 | 1 points | Dec 13 2020 05:57:54
科举制是支那最大的败笔。支那自诩为科举制是让社会所有阶层都参与进来的制度,打破阶级鸿沟。
有一条是“贱籍”,甚至现代晶哥的祖师爷,那些衙役,差役,他们的后代是不能参加的。
“古时规定贱民或者次等人如艇蜑、奴婢、皂隶、优伶、娼妓等人的后裔,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或应考特定科目,故有人会假冒自己的出身,有几种模式,例如要求良民收养自己为子,有些人会改写祖先的经历,甚至虚构自己祖先的姓名、虚构名人为祖先等。或者有人会假冒自己出身获得门荫的世家大族,希望自己受到考官的赏识”。
另一条,绝大多数参与科举的人都是具有一定家产,家业的人,或者族人投资,像范仲淹那种吃冻粥考上的,少之又少,一个整天在自己书房读四书五经的,不从事生产劳作的人,怕不是要饿死。有了投资就必须有回报,那些所谓清官,怕不是也是贪图名利,加上官方宣传,彰显本朝圣贤的“雷锋”罢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科举,原本就是皇帝对世家大族的不信任感加深,从“乡民”中选出读四书五经,“忠君爱国”的狗罢了,隋文帝,隋炀帝时期,他们对帮助自己登上皇位关陇贵族,十分忌惮,到了唐朝,对山东世族进行拉拢,对关陇贵族进行不断打压。但这些世族依然在科举中有“灰色”。
黄巢算是屠支大佐,科举落第,加上本来家里贩卖私盐,跟盐贩子们一起造反,顺便把唐朝的世族,魏晋时代就传下来的世族,屠杀殆尽。
所谓科举,只是皇帝选的狗罢了,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皇帝罢了。
[-] ifuckchinese | 1 points | Dec 13 2020 07:18:11
封建制加禅让制才是完美
[-] yingzhen251 | 1 points | Dec 13 2020 07:47:18
可没说过,所谓科举制打破阶级鸿沟,只是给忠于主子,熟络四书五经的做题家提供为皇帝卖命的路子罢了。有很多政治,经济条件约束。
世族垄断在魏晋时期出现,是皇帝拉拢地主豪强的手段罢了,汉代有过“察举制”,举孝廉,
[-] yingzhen251 | 1 points | Dec 13 2020 07:55:21
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君君臣臣”的思想才是如今粉红的起源才对,官家永远是对的,怎么骂都不可能骂到皇上。
孔门顶多是门学说,但官方把这种学说不断改进,奴化,就好比在现在的考试里,“习近平新时代”占总分80%,做题家们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