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213 | 1 points | Nov 30 2020 11:29:14
《棋王》影评"棋王"這部電影,是兩部不同小說的改編,
而巧合的是,這兩部小說都叫做"棋王"。
其中,鍾阿城的"棋王",是一部批判文革的文革文學作品,
他的爸爸在文革時期被批鬥,
他也是文革直接的受害者,
在文革過了十幾年之後,他把十幾年來的人生歷練細細寫來,
寫了不少奇文故事。
台灣有出版一本集合了他三篇文革文學代表小說的合集,
書名叫做"樹王,棋王,孩子王",
這三個故事都是文革時代為背景,寫著當時的中國人在中國地的悲喜哀樂。
但是他寫這三篇故事的時間已經是間隔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了,
人生歷練不同,從憤慨到澹然,從滿腔熱血到雋永深刻,
樹王,棋王,孩子王這三個故事一一道盡阿城這位奇人的半生感懷,
細讀回來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禪意與哲學醒思。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細細看完竟然淚流滿面,
過了幾年再看,依然淚流滿面,
可見得很多東西不是時代改變了就會改變的,
人的情感就不會。
另外台灣作家張系國也寫了一個叫做"棋王"的故事,
這篇故事算是社會小說,以一個廣告企劃公司發現小神童,
並且拿來當噱頭搞宣傳的故事做為主軸,批判台灣八九零年代的亂象與畸形。
張系國本身是電機跟電腦專家,
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到美國柏克萊大學讀碩士跟博士,
拿到博士學位後一邊教書一邊寫書,
還創了科幻雜誌期刊,也是一個奇人。
相當有趣的是,他雖然是電機學者,但是他的書絕大部分都不是冷硬的應用科學,
而是相當大量且豐富,而且精準的批判跟社會關懷。
像這部"棋王"就是一例。
我在想,可能他身為科學學者,可以用更客觀而且更不同的角度,
去看社會百態,又加上他本身就對人文社會有高度的關心與洞察力,
促成他作品中的那份旁觀中又帶有熱情與高度參考價值的醒世力量。
我先談談電影中的"台灣棋王",
這個故事確實是被拍壞了。
由這個故事讓我們清楚知道,
徐克很會拍電影,但是他真的不會說故事。
首先他把一個很重要的腳色給搞砸了,
就是小棋王最後對戰的對手教授,
這個教授在原著中是一個非常直接又非他不可的一個象徵,
他是台灣功利主義極端之後的一個象徵體。
小說中,教授曾經說過一段最重要的話:
我曾經在美國遇過一個富豪,家財萬貫卻連個送終的子女都沒有,
我不願意一輩子當個埋首書堆的窮教授,
但我也不想過那位富豪的那種生活。
我有很多的錢,我不孤單,這樣才是我要的。
這樣的想法簡直是道盡所有台灣人的心聲。
台灣人極端功利主義,八九零年代達到高峰,
那時候台灣錢淹腳目,全民皆股,
每個人上班上到中午,
午休時間就輪流到號子看電視螢幕,
研究哪支股票哪個名牌有多少利潤,
連上班都打電話問號子工作的死黨,
昨天那支股票什麼時候會漲會跌,什麼時候該進場??
台灣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當狀元讀博士,
但是他們要的不只是當狀元讀博士,
他們還要賺大錢,不能一輩子當窮學者,
要靠著學問與文憑跟人競爭,拼出一片天地,
賺取大量鈔票,並且家庭事業兩兼顧,
走在金字塔的上方,做人生的寵兒。
就好像故事的教授一樣,他什麼都有了,
錢也有了,名聲也有了,尊嚴也有了,權威也有了,甚至連心儀的女人都快要有了,
他就是台灣人的夢想,台灣人的最終人生目的總象徵。
但是電影就偏偏把他塑造成一個反派,還是一個色咪咪覬覦女色的反派。
事實上張系國的棋王根本不是一個正派反派的故事,
它是一個社會批判的故事,
是一個功利社會中,集體抹殺非主流價值的,
存續主流價值觀的畸型社會的故事。
但是徐克把這個格局寫窄了,
把教授這個腳色給扁平化了。
另一個被寫壞了的是這個故事的主角,
也就是岑建勳演的那個捲毛胖子。
這個胖子,在原著中是一個廣告企劃公司的職員,
心中愛慕合作拍攝廣告的女星,
他本身是學美術的,興趣與專長都是畫畫。
但是最後為了有口飯吃有工開為了糊口,
加入了廣告公司做美術設計。
他跟他的同事一樣,也跟當時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
平時工作喜歡打電話問股票漲跌的情況,
股災時整個人會大聲慘叫,知道自己的股票漲停板會大聲歡呼,
平時茶餘飯後,總是會想起當年做學生的時候畫畫有多開心,
心裡總是有這麼一點遺憾,
但是畢竟是找到了一個跟專長有點關係的工作,
混一混撐一撐又發薪水了,
就以這樣的心態繼續工作賺錢,然後繼續工作繼續賺錢。
想說不定時間到了就能娶到喜歡的女孩子當老婆。
因為偶然之下認識了一個會下象棋的神童,
而這個神童在電視台的炒作之下完全變成台灣第一象棋小棋王,
廣告公司還打算跟電視台合作,搞個小棋王大戰教授棋王,
衝收視率也衝廣告人氣。
於是他跟他的同仁就一起在毫無愧疚的感覺之下極盡所能的,
榨乾消費小棋王的公關價值和知名度。
最後在小棋王打贏教授的那場對棋中,
他看著小棋王,才發現自己是一個王八蛋,
最後經過一陣醒思,才發現自己最愛的還是畫畫。
沒有錯,我還沒老,我還可以拿筆畫畫!!
畫畫可能沒錢賺,但是我還是想要再一次畫我想畫的東西!!
故事在這裡就結束了,但是我們看得出來他將要辭職,
然後去執行一個不會賺錢,但是對自己負得起放得下的生涯規劃。
也許這個生涯規劃不夠"功利",不夠"理想",
不夠"有錢",不夠"教授",
但是他覺得還是比較快樂,至少可以做到"不負此生"。
看到這裡,你可以思考看看,從你小時候曾經熟悉的一切,
有多少東西在主流價值觀畸形發展之下逐漸消失了??
一道賺不了多少錢的傳統小吃,
一個沒人願意繼承的傳統產業,
一首再也沒有人欣賞,所以消失不見的老歌,
當我們越來越有錢的時候,是否我們的心態也改變了??
當我們看著廣告上越來越大排場的炫富,
我們嚮往的東西是不是一個個都變了??
我們漸漸還是開始"錢化"了,
那我們的"非主流文化"還在哪裡??還能掙扎多久??
這些細節跟重點,電影完全沒有提到,
而且還讓岑建勳聯結兩個故事,反而讓這個腳色扁平化。
如果說教授是極端功利主義的化身,
那小棋王就是台灣人剩下的那一點點任性與童真,
而當這一點點任性與童真足以打敗功利至上價值觀的時候,
一個在錢與理想掙扎的普通台灣人,被拯救了,他覺醒了。
這麼個胖子可以是任何一個台灣人,
可以是你的將來,也可能是你父母親的過去,
但是唯一的不同是他目睹了童真與真正心之所嚮的本心,
戰勝了資本主義的畸型與價值觀的扭曲,進而找出一條新的路。
不是窮到只能埋首書堆的老教授,不是擁有所有財富沒有半點真情的老富豪,
更不是天天到號子報到的打工仔,
我就是我,我愛畫畫,所以我這輩子還可以畫畫。
徐克拍不出這個故事的精神,但是反而對另一個故事拿捏的相當好,
但是這不是他的功勞,是編劇嚴浩的功勞。
我一直覺得徐克不會編劇,他的電影要好看,就一定要跟一個很厲害的編劇合作,
才能擦出真正的火花。
但是徐克又是片場中的獨裁者,他的要求,編劇也不能拒絕,
而他向來這也要管那也要管最後編劇導演都變成別人像是掛名的,
他一個製作才是真正的地下導演。
所以我每次看徐克的片子,好看我一定會稱讚徐克,
難看我一定會批評徐克,因為即使導演掛別人的名字上去,
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好不好看都是徐克要負最大責任。
但是這次的阿城棋王線真的擦出火花了。
王一生這個故事的編劇,就是參與電影演出,演戲裡面那個阿城,
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
阿城就是跟王一生很媽吉的那個藝術學院的畢業生。
他的台詞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過了多久都還是會深深記得:
"王一生!!!你媽正看著你啊!!!"
這個故事位於樹王跟孩子王的中間點,
隱約還有樹王那時候對文革的激烈批判,
但是也漸漸浮現出孩子王故事中那種漸漸新生,朝氣將現的雀躍感。
王一生這麼名字是文革時期太多太多成千上萬個受害者的寫照:
枉一生。
這個人是奇才,他可以一個打九個,鬥盲棋,
還打贏省冠軍省亞軍省季軍,他的功力甚至跟老道士並駕齊驅。
文革鬥倒了老道士,鬥不倒新棋王。
本來他就像文革太多懷才不遇,被沒有才幹只有紅衛兵思想的黨員批鬥,鬱鬱終老,
終其一生,爭那夾縫中的一粒米,
在無奈的時候下下棋,開開心。
但是他有朋友,他的朋友是一群新生的中國人。
他們不再受批鬥與過往所阻礙,
他們的友情也不是任何東西可以破壞的,
就算是文化大革命也不行。
也許還是要走後門,畢竟中國人走了幾千年的後門,
高腳卵終究還是要把傳家之寶的象棋送給總書記。
但是他們的友情爭取到了在這個如同監獄的生活中,
最珍貴的一場棋賽,轟轟烈烈,熱熱鬧鬧,
不管外頭有多少個女知青,都擋不了這樣子的盛會/
上頭說他沒資格參加象棋,只能打籃球的枉一生,
終於用象棋爭回了一口氣,而他的媽媽,那個他鍾愛也鍾愛他的神州大地,
那個仍然無聲嘆息的古老的中國,一切都看在眼裡。
嚴浩很厲害,因為他把這個電影的部分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寫出來,
透過"阿城"看到的,參與到的一幕幕,去堆疊出對文革那遙遠的深惡痛覺,
還有對未來中國人的自由與新生,那種期待與欣喜。
他是一個很了解阿城,也很了解"棋王"這個故事的人。
徐克這部分也搞得有聲有色,
盲棋對戰這場大戲,他把自己獨特的武俠風格帶進來,
這是徐克電影最寶貴的資產,也是徐克江湖味融入後最激勵人心的原因。
老道士最後那番話,
道盡故事最終想要傳達的振奮精神,
並且替這個奇妙的故事添上濃濃的徐式江湖味道,
讓人熱淚盈眶,拍手稱好。
最後王一生下的那一手"車六平四",
批判力道竟然又浮現,直指六四!!!!!
最後我提一下大小兩個棋王手牽手離開的這個地方。
沒有人死了,或者說沒有人離開。
小棋王是台灣資本主義走到了那個時候的高峰之後,
所產生的一種回歸原點的反思與反省,
王一生是中國那幾十年所經歷過的荒謬,
終於要結束的一種感嘆。
也許電影要傳達的訊息是,
那個年代(也是我們這個年代),
台灣有台灣的荒謬,中國有中國的荒謬,兩岸三地有兩岸三地的荒謬,
而總有一天,荒謬將會慢慢消失,
而反省的力量將會慢慢的在每個人的心中吶喊。
而那個時候,大小兩位棋王的任務就結束了,
所以他們就可以手牽著手笑著離開了。
[-] Kerosayhi1984 | 1 points | Nov 30 2020 14:03:44
這文章真有意思,可以提供一下出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