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rylopo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4:05:44

查了一下刻奇這個詞, 找到一些14年的知乎文章, 放現在估計不讓發

刻奇(Kitsch)是什么?如何克服刻奇?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39705/answer/35506915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39705/answer/355069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跳忠字舞、读红宝书、开批斗会,做那个年龄中国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有一天村里召集开会,村长大哭着走进礼堂,说大事不好啦,我们伟大又敬爱的毛主席去世啦。全村的人都楞了一下,马上都跟着村长嚎啕大哭。哭了很长时间,肚子饿了,她从指缝里偷偷瞄周围的人,发现他们一个比一个哭得伤心,压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不敢怠慢,继续痛哭流涕。

我猜她参与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刻奇”。

倒不是说她的情感是假的,那个时代确实有很多人对毛主席有感情。她属于入戏不深的,入戏深的,跟着自杀都有可能。问题在于,这些情感被混入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对于什么样的情感是正当和合法的定义。

刻奇并不只是跟政治因素有关。前段时间,有个很红的音乐选秀节目,上来一个90后的小伙子,唱完了一首歌,讲你有什么梦想的时候,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讲我们90后多么多么不容易,现在社会对我们90后有很多偏见,我自己做音乐,有很多人不赞成,觉得不务正业,但是我一定要努力做给大家看,证明我们90后也是有梦想的一代。最后他停下眼泪,振臂高呼,请评委老师给我一个机会。

我心说,小伙子,你刻奇了。

刻奇的问题不在于这些情感是什么——要说自我感动,我们也经常把自我感动哭——而在于在表达这些情感的时候,一直有一双眼睛,小心翼翼地透过指缝瞄别人,以确定自己的情感是否正常,应该扩大它还是应该缩小它。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情感不再只是自然流露,它成为了一个工具。参与社会、扩大传播、价值变现的工具。

无论表面的情感多么热烈和丰富,刻奇的背后,都有一个冷冰冰的强大的秩序,和一个虚弱的小我。

强大的秩序定义了什么情感是正当的、高尚的、合法的,而什么情感是不正当的、低劣的、不被允许的。强大的秩序有时候是政治或权力,有时候是我们想加入的社会团体,有时候是商业运行法则,有时候甚至就是那些我们身边那些我们在乎的、渴望被他们认同和接纳的父母、老师、同事朋友。

虚弱的小我,则在不停地东张西望,以确定自己想表达的情感是被接纳的、合乎时宜的。当情感的合法性来自外界,情感表达就变成了一个工具,一种矫揉造作的表演,一种讨好和谄媚。这并非说这种感动一定就不真实,但就像报界常爱引用的一句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如果感动的背面,愤怒、伤害、委屈是不允许被表达的,那感动也失去了它的真实性。我们的真实情感开始被忽略,社会公众领域开始入侵私人情感领域,我们开始找不到自己。

哪些情感能成为“刻奇”的情感是有时代性的。一般来说,那些肤浅的自我感动似的情感更容易成为刻奇的情感,因为它人畜无害,而且更容易被社会群体理解和复制,进而反过来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群体压力。但也不一定,80年代,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年轻人都爱读诗、谈论尼采、弗洛伊德、昆德拉,不说这些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那昆德拉自己就成为了刻奇的一部分了。

无论我们如何倡导感动、崇高、积极幸福、小清新,不喜欢焦虑抑郁、愤怒、委屈和牢骚,情感仅仅因为真实而合法,它的合法性不依赖于其它价值判断。所以题主你也别问我怎么不刻奇了,因为如果你参考我的建议,那不是又刻奇了吗?无论别人怎么说三道四,你的情感值得被自己尊重,所以你爱感动啥感动啥,爱谁谁好了。

[-] xialan2016 | 2 points | Apr 26 2020 18:08:26

媚俗的目标是动态的,前几年出现的“屌丝男士”和“万万没想到”这类视频作品里怎么看都些是特别俗的玩意,但是你要放到现在来评价,就简直是“敢言”,“揭露真相”,“良心剧组”的典范,评论区少不了“真敢拍啊”,“不要命辣”,“吃点好的”的言论,也一定会有人认为他们是“公知卖国”,“受人指使”和“心理阴暗”

人就这样都被毁了

[-] ChengjunChiang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9:05:18

现在各种短视频比当年还低成本、低俗化,以前那些可能还带点讽刺内涵,今天稍微沾点时事政治就是阴阳怪气屁股歪。

[-] darrylopo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4:14:59

不過主樓那篇沒怎麼說如何跟刻奇相處, 下面這篇我覺得說的挺好的, 以前的知乎真的太多好東西了

* 媚俗是 Kitsch 另一個不太準確的翻譯

---------------------------------------------------------------------------------------------------------------------

回到昆德拉著作文本。

“媚俗一旦失去其专横的权力,它就像人类的任何一个弱点一样令人动容。因为我们中没有一个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不管我们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

即使是憎恨媚俗的萨比娜,也会对夕阳中闪烁的两扇窗户动容。

昆德拉不认为我们应该摆脱媚俗,他甚至不认为我们有摆脱媚俗的可能性。我们应该摆脱的是专横的媚俗。

反媚俗本身往往还是一种媚俗。铺天盖地的以媚俗之名反对点蜡烛行为的言论,本身就是知晓媚俗或者刻奇这一概念后的一种媚俗。

所以,不必要“防止改正”媚俗。这一概念的提出,其实意图很简单,万事问心。不必要处处求合流,也不可以操纵他人的情感,独立自由且允许他人独立自由,就好了。

作者:Jacob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39705/answer/609276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Henanrentoujinggai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4:16:48

刻奇的多了就见怪不怪了,亲戚的葬礼得哭几下吧,小学学校组织的的亲情演讲得哭几下吧,尽管本质上跟我狗几把挨不着但就得这么过着,东亚国家无时无刻都活在刻奇里,刻死我了

[-] bigfkgun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4:46:58

我居然看过这个答案

[-] FCIJQUWBF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4:48:31

操 我也看过 好像是几年前了

[-] YaoGuai16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5:03:18

以前用知乎的时候看过这个

[-] trevzt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5:36:16

五年前读过这个答案...

[-] RomancingSugar | 1 points | Apr 26 2020 16:08:17

Kitsch现在改头换面有了个新名字叫正能量。

[-] johnruby | 1 points | Apr 26 2020 23:20:04

好懷念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多年前反覆讀過多次,純文學的部分和政治評論的部分都相當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