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fkgun | 11 points | Nov 05 2019 12:47:42
天气之子影评《天气之子》—逃跑的现代青年
发墙外是因为我没有任何墙内社交帐号,原来的都被干烂了。新海诚的电影我个人并不喜欢,作为半个二次元婆罗门,我更愿意和别人谈论永生之酒、星际牛仔、银英这些更严肃化的作品。新海诚的电影,在我看来,类似好莱坞的超英电影,只是按需出售精美的画面和速成的感动。再加上鄙视大众喜欢的东西会让我看起来高人一等的心态。因而我向来在各种场合都以坚定的新海诚黑形象示人。但是,这次的《天气之子》我却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甚至可以说它带给我的冲击堪比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新海诚的作品,没有经历过的人就是不会感动”,虽然这句话很有二次元傻狗的风格,但不无道理。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
《天气之子》在豆瓣和淘票票的评分都略逊于新海诚的上部作品《你的名字》,这样的结果可以预料。本作并不是一个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故事,叙事也没有前作直白。在新海诚擅长的精美画面与激昂的音乐下,是严肃甚至压抑的现代青年面临的存在困境。相比前作,也存在更大的解读空间。
本作的男主是一个因为讨厌家乡,渴望大城市生活而离家出走独自前往东京求生的16岁少年。这个设定乍一看似乎有点像《你名》的女主,都是讨厌自己的家乡。但相比于《你名》中恬淡、安适,除了生活略微落后,几乎完美符合知识分子美好想象的理想乡村。男主所面临的故乡则更加虚无,全片中男主的父母没有出现,从男主出场时的伤痕可以推定,男主在故乡的生活并不如意,应该遭受过校园霸凌或是家庭暴力。故乡并不是一个能给男主精神鼓励的温情存在,而是一座牢笼。
女主的身世也更为曲折,早年便没有父亲,母亲也在自己14岁时因病去世。举目无亲,弟弟年幼。年仅15岁就不得不一边谎报年龄在东京打工谋生,一边躲避以警察为代表的社会规训力量,因为如果按照法律自己将不得不和弟弟分离,被不认识的人分别领养。
男女主时刻生活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他们的生活是破碎的,他们也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退路,如同立在一座不断崩解的回廊。这和前作《你名》简直是天差地别。主角团唯一的相似性在于,他们都因某种超自然力量而建立联系,而又都共同面对这种超自然力量导致的巨大危机。
《你名》中危机是山村里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陨石,《天气之子》中危机是东京连绵不绝的阴云暴雨。
自从男主来到东京,东京就几乎没有一日不阴雨霏霏。男主在东京屡屡碰壁,省吃俭用最终花光了身上的钱也能没能找到工作,还因为意外捡到黑社会的手枪背上非法持枪的罪名,即使试图应聘牛郎也惨遭拒绝,一度要在麦当劳过夜。最终找了一个月月薪三千日元但好歹包吃住的黑工才算立足下来。
女主经济困难,弟弟要上学,东京又物价高昂,以至于为了找到高薪工作,即使明知是风俗工作也要应聘(并没有真的去做,被男主阻止了)。
多亏了女主能使天空局部放晴的超能力,男主开设了定制晴天的网店,男女主才短暂的获得了能在东京生存下去的机会,并有资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拟态家庭。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被社会认可,为他人所接纳。帮助别人并被别人感激。他们似乎找到了某种自己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意义。
但这一切只是浮光掠影,未成年人组成的家庭不会被社会规训的力量接纳,而仿佛恩赐的超能力则实际上是一种诅咒。警察在四处追查,天气巫女则必须自我牺牲才能真正阻止倾城的阴雨。
最终在故事的高点,一切隐患爆发,警察找上家门,而女主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男女主试图逃跑里警察的追捕,东京的阴雨也恰如其分地变成了一场暴雪。在男女主坦诚相见后,女主自我献祭终止了东京的暴雪,男主也被破门而入的警察逮捕。
当男主在街头看到湛蓝的天空,看到人们露出的笑容,和自己曾送给女主的指环,他才真正的情绪崩溃。快乐是他人的,我什么也没有。男主做出了一个超越以往常见世界系作品的决定,与其拯救这个世界,选择拯救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男主突破重围越过了鸟居从天空中带回了女主,而东京的大雨则卷土重来。
影片的最后,男女主还是没有战胜社会规训的力量,被迫在三年间(成年以前)天各一方。当男主成年后回到东京,连续三年的暴雨已经将东京几近彻底淹没。虽然男主也曾被宽慰让东京沉没并不是自己的原因,但当他与女主重逢的时刻,他已然了解,淹没东京的大雨就是自己抉择导致的结果,但是他不曾后悔也不会恐惧。
这个为所爱之人放弃世界的核心有些类似顽皮狗的《最后生还者》,但是却更为激进。顽皮狗在《最后生还者》中通过暗示火萤组织并不会拯救世界,水坝的生存者社区才是人类希望来减轻乔尔最后拒绝拯救世界带来的功利主义道德问题。而《天气之子》则直接面对这一问题,虽然可以用自然循环的思路来降低男主对于东京沉没的责任,但是男主却选择直接承认这一事实,就是“我“使东京沉没,而且“我”不后悔。这种对于功利主义不道德的直接承认,真正升华了这一故事,使其超越了传统的世界系动画片而进入现代人思想领域。
从功利主义,男主绝对是不道德甚至反人类的。即使他没有害人只是选择不去拯救,按照功利主义道德观,选择不去拯救就是在犯罪。因为他的决策,无数人流离失所,造成了无法计量的经济损失甚至会有人因此失去生命。简直就是罪大恶极,堪比路易十六。
可为什么人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功利主义道德的审判?为什么人要因为社会而献出自己的幸福?为什么因为所谓的宏大使命人就理应牺牲?功利主义把个体的幸福精确计算,可对于一个个体,他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感受到他人的悲欢,个体内心的悲痛又如何能被普遍的幸福填满呢? 如果每一个个体都完全同等,那什么是“我的“,”我“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的那朵玫瑰要比别的玫瑰更重要?
对于生长在红旗下的中国人,这些问题更加发聩震聋。中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的集体主义告诉我们,我们理应为他人而活,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必须做为民族出一份力的人。但是没人告诉我们追求自身的幸福。中国人的世界里,个体的存在是缺失的。我们是宏大目标的螺丝钉,我们是红旗下的标兵。那去除了社会对我们的关系,我们还是什么?没有人教育过,我们也不被允许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对青春伤痕的热爱,正是部分基于个体地位的损失。在中国人如同机器一样被精密安排好的人生中,青春期的懵懂是一段短暂的对现实的脱离,做着不被社会接受的坏事,享受着自私的快乐。就如同高三突然停电的夜晚带来的某种侥幸,倏然间不是一个高三学子了、不再急需面临人生重大转折、肩上家族的使命一下子飘散了,存在在这里的意义只有自己本身。但最终总会来电,人还是要回到现实,这个迷梦在心上开了一枪旋即破裂。而在成年的无聊世界里,那个伤口的隐痛又能将我们短暂地带回那个瞬间。就像那些因为失去了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而沉湎于自残的病人,中国人,甚至是东亚人,或多或少都有点自残主义倾向。
逃跑不可耻,不去接受使命没有错。有句话评论的好“每个东京人其实都不在乎另一个东京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又何尝不是呢。《天气之子》展示的,是东亚人年轻人,中国人尤甚,普遍面临的存在危机,"我"在这个庞杂的现代社会中毫无意义,正如电影的主题曲《还有什么爱能做到的事情吗》。在这个荒芜的世界,还有什么我能做到的事情吗?
新海诚的曲笔下,男主坦然的面对这种危机并通过和女主超越现实的心灵连接找到了自身的意义。可是在更加恶意且没有超自然的无聊现实中挣扎的我们,又如何能获得救赎呢。
对于反贼们来说,这种存在危机和认同危机更加剧烈。被自己的故乡所厌恶,也同样厌恶自己的故乡。但是毕竟带着故乡的痕迹,他乡永远无法变成故乡。从此岸到彼岸,哪里都不能停靠。选择留在这里,却又什么也做不到。不能被他人理解,也难以理解他人。想说很多,但是万青比我说的更好。
前已无通路 后不见归途
最后,本片其实有很多问题,但本文并不是正经影评,而是政治牢骚文章,所以不加以论述。
[-] bigfkgun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2:58:23
在知乎看了个影评,说只有经历了日本失落的一代的日本底层年轻人才能看懂。日本底层多惨,balabala。这句话其实没毛病,不过评论里趁机才日本,夸耀你共先进性的真是给爷整笑了。要我说这片在中国最能引起共鸣的不是女大学生和社会年轻人。而是来北上广打工的厂妹、农村小伙、低端人口,太感同身受了
[-] langrenchong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5:03:55
哎 当个反贼也太难了
[-] Fan_gege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5:24:27
其实中国何尝没有失落一代,当代青年还能快乐多久呢?我觉得我这一代20出头的就将是中国的失落一代。
[-] bigfkgun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6:06:52
经济腾飞和阶级跃迁是父辈的神话。我们这代人在神话中长大成人,要面对的却是不再飞速增长的经济和日益严苛的社会环境。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复现父辈的奇迹。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要面临的巨大失落。
其实这点来说,我们很像日本7、80年代间出生的那代人,童年生长在泡沫经济的辉煌中,走入社会却面临着一片凋敝。但我们比他们更大的痛苦是他们那会好歹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而且他们还可以退行到文艺领域去寻找安慰。我们却退无可退
[-] QwQbluedeer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5:58:52
真的好多字
[-] lain199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6:04:17
日漫痴,集合!感觉电影本身和诚哥之前的作品没啥两样,不过它确实是糖衣炮弹里最苦的那一个,尤其是看到警察、枪这种明示权力关系的东西,后学壬们早就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反贼们也多少有些共情。可它也不过如此了,产生的破坏力不及搏击俱乐部的万分之一,在多数观众眼里也不过是又一处景观罢了。但bangumi上居然有后学壬觉得这玩意和机动条子剧场版的大雨有着相同的意义,不过拿来对比确实很有意思,前者代表了新世纪以来动画的不断妥协,所以只能逃离,后者则代表90年代一贯的反抗主题,所以走向抗争。从主角设定上也能看出端倪,诚哥不过还是少年救少女的套路,机动条子剧场版则是泉爷加香贯花两女人开机甲拆爆,前者是新世纪以来父权的复归,后者是新左翼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物,当然了这一点用少女革命来对比最明显了。柄谷行人说如今这个流行村上春树的时代,无疑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全面胜利,在动画领域则可以用诚哥来代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风景的发现”,即忽视实际发生的事而用虚构的事物取而代之。真正底层的被压迫者,打工仔厂妹会对这部电影产生共情吗?这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会去看。为什么小资和中产会成为村上和诚哥的主要受众?因为只有他们才有逃离的特权,而无产者无路可退。
[-] bigfkgun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6:13:14
后学人多多少少有点脑瘫。这片对我冲击大的重要因素除了共情,还有一开始对新海诚期望太低,抱着纯粹批判视角去看了看,没想到新海诚也能做出东西来了。
[-] lain199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6:15:48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不冲突啊,早期功利主义者大多都是古典自由主义者吧,也只有在自由主义的制度中才有可能将每个人的幸福视为相同重要的。支国经常说的“功利主义”又不是utilitarianism,不就是费拉共同体那一套吗。至于诚哥,这些对他而言太难了点,所以这次的电影节奏一团糟。
[-] bigfkgun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6:18:42
确实,主要是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现在支国的所谓功利主义。毕竟不是文哲出身,只能就自身感觉泛泛而谈,抱怨意义远大于实际分析
[-] kingofchonglang | 1 points | Nov 07 2019 07:54:57
很不错,指你的影评和天气之子
[-] bigfkgun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2:49:57
大学毕业后再没写过这么长的玩意,累死我了
[-] bilibilixionggui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6:00:50
你不是没有墙内账号吗,怕什么文本分析
[-] bigfkgun | 1 points | Nov 05 2019 16:09:36
以前有账号,被封了不能继续发东西了。死马王高飞和死马李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