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_Paleontologist19 | 1 points | Aug 26 2021 15:47:39
很喜欢的一篇文章,来自galgame《局外人》的长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已注销](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review/10097994/
高中的状态之所以可贵,在于人们相信“高考决定命运”之类的说辞。人人沉浸在这样纯粹的信仰中,并且这一信仰被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与机制所强化。“人人皆义人”,无论他们有没有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或是有没有为高考这一目标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仅凭相信这一点,他们就足够被称为合格的高中生了。整个高中生活是虔诚的,也是幸福的。所有人都在为高考做准备,并且因此有了所谓的周测、月考、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市统测、省统测……我们的高中生涯就在课程与这些考试之间被消磨掉,我们的心情也随着每一次考试的成绩而上下起伏。(记得我高二上学期考完数学因为一道三角函数题记错了二级公式而偷偷跑到三楼哭了一场)但这些测验必定不是真的,就好像我不会因为在市统测考到了第一名而被保送北大,也不会因为在最后一次模考考到第五十名而只能去广州。决定我们命运的出题人和阅卷人都是面目模糊的存在,除了他们的名字,我们一无所知,身边的人们都是没有经历过高考的新人——我们当中没有人见证过那发生在未来的事情,就好像没有人能够从死亡中生还。出题人、阅卷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柄,并且不会被单纯的努力或是聪慧所收买,并且他们抽离于高中,只是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入场券,而非高中生活的结业证(会考),因此在制度层面并非是中等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环。在高中这个尘世的努力,最终将要迎来被称为高考的天国的审判,谦卑的人必将升高,骄傲的则要使他落下。高中生们的付出并不会有现世的报答,那些向他们兜售痛苦和喜悦的高中教师们,并不是通往天国的守门人。因此他们在月考、期末的失败或是成功都将在最后的审判中被抹消。与上帝的隔阂,以及命运的不可交易性,使得这一群学生能够因此有足够的信心,排除眼前的困难,而将全部身心寄托于那短暂的两天。这样的模式,甚至在学生当中产生了原始的宗教信仰,规制人们行为的方方面面,那即是所谓“人品”。生活中的不如意可能被解释为人品向考试成绩的转移,从而使人免受学习之外因素的困扰。而月考的不满意则又可能被高考黑马的例子所反驳,告诉人们月考的失败是人品向高考的转移。
而高中与大学的不同之处,好比让天使踏足了所多玛。“我的殿必是称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考试仍然扮演着重要的意义,但现世报这一本应该被弃绝的东西,却又长满人间了。在现世报下,贪婪的死大学生们要求努力必须有回报。除却考试之外的诸多路径,就连考试本身也变得不纯粹。每一次考试成绩都将伴随终生。如果我高一物理第一次期中不及格的事情再发生在大学,那么可能我之后都要背负着这个罪孽而无法释怀了。曾经属于那高不可攀的出题人—阅卷人的权柄,现在却被肥头大耳的教授们砸碎抢去,向莘莘学子们兜售通往未来成功的钥匙了。成绩似乎变成了可以操控和交易的东西:微积分ABCD?老师XYZ?助教QWE?上课刷脸?或许还可以有更糟糕的,反正我从来只是听说的选项。总之,那个全能的,在某处操纵你命运的人已经消失了,成绩变得可以选择和交易,人们竟然开始相信自己的努力,而非自己的虔信,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乎道德的败坏开始了:无论是为了拼命提高成绩而机关算尽,或是为了线性代数的一次惨败而一蹶不振,并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大学学习生活态度,而是一棵树上长出的两个枝干,而树的根基就是人们对现世报的沉迷,认为选择的命运的权力在自己而非某个抽象力量的手上。倘若得以回报,他们便愿意向聚宝盆里投入更多血本,倘若不遂人愿,神像也难逃被砸碎侮辱的窘境。
当然,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倘若将高考从高中生活中拿掉,那么高中生活简直纯粹又美好得令人流泪。人们在每一次考试中经历生生死死,却总能在第二天能够告诉自己此生不过虚妄,过去的枷锁无法囚住未来的我一秒钟。那样不用回头的身姿,可能是久久远离少年时代的我们所能幻想的“自由”的具体模样吧。但是,所有的学习、每一次的考试,无一不是以高考为目的,倘若将这最令人着迷、最令人恐惧的黑色宝石取下,那么整个高中的意义便要陷入崩塌的危机当中,就好像没有死亡的生命令人感到成就感被稀释到零的厌倦,但被死亡定义的生命却又令人痛感此生虚妄。永生与永死是一根轴的两端,而起点就是生命的无意义。那么这么说起来,教师作为布道者,口中的大学生活,也可以当做对“来世”(Afterlife)的想象了吧。
我没有真正读过加缪的作品,虽然他的《局外人》在我大学的时光中被反复提起,就连圆明园地铁站也有这本书的广告。因此,评论这个游戏其实早就超过了我力所能及的范畴,所做的不过是将自己的经历结合游戏写出来罢了。
主人公西西弗应该是考上了Z江大学,之后因为线性代数考崩了一蹶不振,成为宿舍幽灵,最终被退学,回到高中当起高考枪手的故事。关于他的过去,例如和家庭的关系、大学具体发生了什么、初高中又有什么样的经历——我们知之甚少。高考枪手也并非一项长久的职业,游戏中的手机短信也在为赏金猎人们谋划出路,因此对于西西弗的未来,我们也并不清楚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主要还是西西弗在就读高三期间的心理活动。对于新高三来说,这些复读生无疑相当于从冥府返回人间的冒险者。我也有幸在县城中学的高三上过课,也算见过为数不多的形形色色的复读生:有为了坚持文学梦想从985学校退学重读文科班的理科学长,有不喜欢香港学校而想去上海北京的超漂亮学姐,也有从觉得大学专业不好而从大三返回高三的外省学姐。没有人希望复读,正如人们对死亡感到恐惧。复读生在高三新人的眼中,可能或多或少是一种禁忌的存在吧。我无法体会复读生的心情,从大学坠入高中的感觉,更可能早就超过了我贫乏想象力的范围。
从剧情安排上讲,我个人觉得还是走得是比较老套、中规中矩的路线,依托社团活动来展开高三的剧情,显得比较外宾,当然我也没想好怎样能把整天听课做题融入到游戏中,可能因为我本人也对galgame提不起兴趣吧。西西弗因为一次月考成绩出色,在隼人的骚扰下不得不加入了心导部,并因此结识了三位女生:奈鹤、茨维娅、真穗。
三位女生分别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家世背景。奈鹤,简而言之,就是目标规划清晰的女学霸。因为家庭背景的缘故,自然对高考—大学的了解要比身边的同学深刻一些,给人的印象也是“D大随便挑专业”的强人。虽然并没有选择出国这一条道路,但高考对于她的意义来说好比连接两块大陆的长桥,她因为自己的能力能够去掌控,我想自然也能够承受高考失败的后果。套用老话,她可以用她的资本在高考上下注,但其他人则可能要以血与肉作为筹码。茨维娅同样可以看出家境优渥,并且与奈鹤不同的是,茨维娅的家庭并非依靠根基在公共权力上的体制,而是商人背景,也难怪会成为高考这一体制的激进反对者。不用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能保持较为上游的成绩,也证明了她在家境与自身实力上的优势地位。怎么说来,二位女生都是这所学校,这个地区的孩子里面的佼佼者。而真穗则更代表了(理想化的)一般人的生存状态,并且同时也体现在性格当中:真诚而又柔和。说是三位女生中的圣母角色我觉得并不过分,并且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或是背后的家世),才能撬动男主的心扉,使他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去交代感情的过往。
茨维娅虽然不是整个剧情的推手,但却是离话题核心最近的一个人。她是在整个Introductory Chapter中能够掀起矛盾的革命者角色。从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到试图唤醒别人的梦想,自称一直在追寻真物的她也代表了整个剧本的关键冲突——对高考的顺服与抵抗。对于西西弗而言,茨维娅是那个逼问他生命意义的人。“真的每个人都有梦想吗?”、“一生中,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吗?”说到这里,我记得高一政治课老师让我们简单地做一个思想实验,先问自己在哪里,然后从这个问题开始,尝试看能不能连续问自己10个为什么?比如:我在江大实验附中 --&rt; 我为什么在江大实验附中 --&rt; 为了考一个好大学 --&rt; 为什么要考一个好大学?诸如此类循环往复,最终陷入到“不为什么,就是这样子。”的境地。没有人能够连续问自己10个为什么,这也恐怕是生活的真相吧。而西西弗的(被别人总结的)梦想令人耐人寻味:“想玩到贴近生活的巨大游戏。”他想享受生活,却又不真正愿意承担生活所带来的喜乐和哀伤,而只想成为一个旁观者,一个局外人。
借由与真穗的互动,我们也得以窥探到了西西弗的过去:一段未吐露的爱情。西西弗与真穗的这段对话真切而深刻,仿佛能够听见西西弗语气中的无奈和真穗的手足无措。不禁让人想到,这对提线木偶背后的,执笔写下这段对白的人,也应该有一段不能如愿的感情吧。青梅竹马不过是衣食无忧之后的余裕,是属于大城市居民的特权。但对于生在文明开化地区之外的人们,唯一能做的无非是用尽全力将自己从自己的故乡放逐。(原文:我们是没有故乡的)西西弗将这样的遗憾归结为命运的使然:为了所谓的梦想,我们不得不荒芜田地、弃绝亲友。曾经的西西弗,或许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对高考无比热忱的高中生吧。对于“青梅竹马”属于余裕这样的表述我虽然表示认同,但却并没有太认为这只是属于大城市人们的特权,就好像帝京人就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有权利享受爱情,听起来不那么让人舒服。西西弗在此将矛盾指向了社会的不平等,并且我也在这款游戏中经常感受到作者的用意:人物家世背景的设定、学校和行省的设定、安及明的匿名信件、天Shang港Hai高中的来访、西西弗对”青梅竹马“的看法……或许这些消息,而不是高考本身,才是西西弗这个”从死里生还“的人想告诉这帮高中新人的故事吧:第一点,高考是一场骗局,是一种最低效的高等教育资源获取的方法,然而就是这样卑劣的偶像,仍然每年能够吸引几百万的考生鼎礼膜拜。但第二点,虽然高考是一场拙劣的骗局,但却也是每一个,生在”残酷环境“之中的普通少年少女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方法,借由这样的骗局,我们将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成为一个有出息的游士。
当然,我无从得知西西弗对于”社会不公“这一话题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富豪食之无味的鸡肋,到了穷人的口中难道不也起码能够成为可口的鸡架吗?现在的西西弗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是选择茨维娅,同她一起去戳破笼罩在江城大学实验附中顶上的天幕,还是选择真穗,不问前程地重新走一遍当时走过的高考路?这些选择和他的未来其实毫无关系,毕竟高考局外人的身份只是让他能够借用别人的资格来玩一场高三游戏。但他重走这一段路的经历,却正是他审视过去的良好契机,而他的梦想也在这一场局外人的游戏当中得以实现了,他现在正在体验一个“贴近生活的巨大游戏”。
西西弗好像是千万县城中学毕业的高中生代表,是一个公约数。我当时又何尝不是像西西弗一样,从伊川到了江城,而和自己初中的伴侣告了别呢?当我看到帝京书店里那摆满整面墙的商务印书馆系列,又要觉得自己的过去时多么可怜与可鄙,那个开满KTV和酒吧的故乡,教会了我什么?可能什么都没有吧,或许如果出生在别的地方的话,我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吧,也不用和自己的青梅竹马告别吧。倘若当时我的伴侣要求我留下的话,再假设我能够自己选择的话,我会答应吗?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太过假设,也太过艰难。我只知道我后来的确分手了,分手的原因可能我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只能站在事后的角度说,可能我还是会像西西弗说的那样,把自己的选择当做命运,去继续颠倒是非罢了。
和真穗吐露心声之后,不用多久intro部分就结束了。总地来看,intro篇章部分虽然设定令人着迷,对高考/高中生活的描绘生动而又入微,但隐隐地看仍然不免觉得有缺乏想象力的感觉,平淡得像现实,仿佛站在故事的开头能够望穿结尾。西西弗的故事并不给我们带来惊奇,反而只是将每一个平凡的人生再投射到一个光怪离奇的平行世界中。我猜我或许感觉到了1星评论背后的意思,尽管她也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就像我当时上文革史课程时候的感悟:在疯狂的年代,原本廉价的常识也变得无比宝贵。殉道者如Lin Zhao,也不过只是因为站出来说了几句人人憋在肚子里的常识罢了,见不得有什么流芳后世的博论。也像2014年的宪法课在讲权力制衡与问责,而同样这帮教授,或许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几年之后他们还要花费口舌讲洪宪的历史意义,难道不是一种常识的消亡吗?这也便是洼地的常态,而我们都是从这篇腐烂土壤上长出来的瓜果,不是吗?当然,故事尚未结束,就像大话西游缺了下部将会大打折扣一样,我不想过早地下判断。只是想说,在引起读者共鸣和作者自我表达之间,更加大胆地创作吧。
总之,我也对这样的纠结没有什么解药。如果我要有什么评价的话,那就是:虽然不堪,但还是去尽力保卫自己并不光彩的胜利吧。
(完)20190409
[-] Seven_Yi | 2 points | Aug 27 2021 02:16:14
又臭又长
[-] XWN_BS | 1 points | Aug 27 2021 02:40:18
这就是读书人写的文章吗,本衣逼属实看不懂了
[-] RomancingSugar | 1 points | Aug 27 2021 03:38:42
看了半天,都没看明白游戏讲的是啥,这也太……
[-] ChampionshipIcy1888 | 1 points | Aug 27 2021 05:19:03
茨维亚又帅又美,茨维亚草饲我
[-] Responsible_Leek4448 | 6 points | Aug 26 2021 16:24:50
局外人好像20年出头就去品葱上宣传了?现在局域网内还敢提这个吗